新闻中心 > 要闻

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档经验与启示

——以美国和欧洲部分机构为例

作者:杨太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3-27 星期五

    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疫情防控有序有力、科学周密推进。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强、隐蔽性高、传播速度快、防疫挑战大等特点,目前,世界多个国家已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对全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挑战。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蕴含着大量的经验、知识、教训,对疫情的防控与研究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立足当下,回望历史。笔者梳理了国外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资源收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案例和经验,这些经验做法或许可为我国档案部门及时有效、全面规范地收集新冠肺炎疫情资料、管理新冠肺炎疫情档案提供一些参考。

美国:历史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疫情的存档案例

    进入信息时代,美国政府已逐步完成了无纸化办公的转型,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有信息的产生和发布都是通过美国全国卫生信息系统完成的,这也为有关机构和组织进行信息采集和归档带来了便利。总的来说,流行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收集项目集中在美国疾病研究机构和高校开展,以下几个案例具有代表性。

    1.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非典型肺炎新闻与预警档案库”项目。该项目对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暴发至结束期间美国媒体的报道,以及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发布的疫情预警信息进行采集和存档,为后人留下这段历史记忆。

    2.美国医学国家图书馆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存档”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起实施,对2014年、2016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2015年至2016年爆发的寨卡病毒以及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网站、社交媒体、视频、新闻报道信息进行捕获和存档。该项目的采集存档对象包括世界各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记者、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公众社交媒体,旨在全面、多维、真实地记录社会各个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真情实感和所思所获。

    3.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的“1918—1919年美国流感数字档案库”项目。该项目由密歇根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全球移民与检疫部门联合发起,于2012年10月10日首次上线。该数字档案库收录了与1918年至1919年间美国流感相关的历史档案,包括媒体报道、公共卫生报告、社区疫情简报、照片等,讲述了1918年至1919年间流感暴发期间美国各地民众、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的抗“疫”故事。该项目上线以来,吸引了全世界的师生、流行病学家、医药研究人员等各界人士访问该页面。该数字档案库是有关1918年至1919年间美国流感事件的、全球最大的网上历史档案文献库,同时,其内容还一直处于扩充状态。2016年起,该数字档案库将存档范围扩展至与全球流感和肺炎相关的当代医学期刊文章、军队流感疫情暴发的报道等其他重要档案文献。

    4.“这就是公共卫生”社交媒体存档和展示项目。为加强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和认知,美国公共卫生学院及项目协会通过社交媒体向公众开展征集活动,将公众在脸书和Instagram(照片分享)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标签为“这就是公共卫生”的记录进行收集保存,并进行线上展示宣传。

欧洲:流行病数字信息资源采集和利用项目案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网页归档成为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欧洲,一些网页归档项目开展得较早也较成熟。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足不出户、居家办公,网络成为政府发布疫情信息和人们了解讨论疫情发展情况的主要渠道,由此产生了海量的疫情信息。因此,欧洲关于流行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件的存档和利用,主要是依托线上采集的方式来实现的,其中有几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1.欧盟数字图书馆的媒体图书馆。该馆保存了欧洲新闻媒体的图片、音视频报道。笔者以“流行病”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相关结果2900余条,主要为有关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页、欧盟研究报告、新闻媒体视频报道记录等。这些资源可供广播公司等新闻机构以及任何有查阅需求的用户查询使用。

    2.欧洲数字图书馆项目。该项目是当今国际上较成功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整合了欧洲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文化历史资源,保存有约600万条馆藏,为人们提供“一站式”浏览和检索服务。笔者以“流行病”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相关结果1020条,内容涉及欧洲18世纪以来暴发的流感、天花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手稿、地图册、图片、信件等历史档案文献,是研究欧洲公共卫生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3.英国开放网络档案库。这是英国国家图书馆开展的一个网络存档项目,该项目主要对英国国家机构及部分国际组织的网站网页进行采集和存档,其中一个重要专题为“健康和社会保障”,为英国和国际组织网站发布的与疫情、健康卫生事件相关的网页存档。笔者以“流行病”+“全球卫生事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了50多万条存档网站信息,涉及“非典”、埃博拉病毒等,这些信息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

启示与思考

    一要注重多种记忆载体的收集,守护全人类的记忆。作为档案工作者,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彰显了我们的社会担当,及时记录历史、守护记忆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在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国医学研究机构、疾病防控组织以及高校、非营利组织、记者、历史学家,甚至普通民众也都纷纷参与了事件的记录和存档。在信息时代,新媒体、自媒体高度发达,更多群体选择通过网络进行表达和发声。因此,每个人不仅是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还是历史的记录者。无论是公众的个人记忆,还是组织的集体记忆,都是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社会记忆遗产。

    美国1918年至1919年间暴发的流感一直是美国历史学家、记者、公众的研究重点和关注热点,当年的流感疫情影响深远。这些档案记录了大量参与疫情抗击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公众等个体的抗“疫”故事。随着这些档案的不断收集完善和线上提供利用,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科研价值也会进一步凸显,从而推动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要以利用为导向,注重对反映疫情防控全过程的资料的收集。为系统、全面、有效地记录某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部门应统筹兼顾传统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存档。比如,美国医学国家图书馆不仅针对个人和特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纸质文件收集工作,还打破个人和组织的界限,开展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站存档,旨在更全面、更广泛、更多元地收集和保存相关数字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因美国医学国家图书馆在埃博拉病毒疫情暴发几个月后才启动相关数字资源的采集和存档工作,造成埃博拉疫情暴发早期记录的收集和保存不足,因此,该馆数字资源采集小组充分汲取教训,已经及时对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数字资源展开采集和存档工作。

    收集的目的在于利用。美国医学国家图书馆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资源收集工作的负责人克里斯蒂·莫法特认为,考虑到未来公众对这些档案的利用需求,及时调整美国医学国家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收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又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注重从历史档案中汲取经验,他们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联合对1918年至1919年美国流感疫情档案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研究探讨政府机构、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和措施,从而对制定、规划和实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体制和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要与有关部门机构联手,适时推出新冠肺炎疫情档案展览。我国的综合档案馆不仅是档案安全保管、利用服务中心,还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在这方面,美国举办的肺结核档案历史展览是个很好的例子。20世纪初,肺结核肆虐,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史密森尼博物馆联合开发并举办了有关肺结核的展览,介绍了肺结核的病因、传播方式以及对感染者的危害,还印发了关于预防保护的插图小册子,并翻译成多种语言进行传播。展览吸引了百万余人次参观,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综合档案馆也应充分开发利用所收集的各类资料,与有关机构合作开展以回顾新冠肺炎疫情抗击历程为主题的档案展览,还可以编辑出版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读物,增强社会公众的爱党爱国意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3月26日 总第350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