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倾情为党管档 竭力为民服务

——重庆市渝北区档案工作走笔

作者:本报记者 宁宇龙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1-15 星期五

    今年国庆假期,“宠游客”的重庆再度成为国民关注热点。如果你是乘飞机抵达重庆,那么你最先“遇到”的一定是渝北区。作为重庆北大门的渝北区,既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又是创新集聚的“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璀璨的现代文明在这里水乳交融,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

    在这片令人流连忘返的土地上,孕育着一片兰台沃土,无论是年初改革前局馆合一时,还是当下的局馆分设后,渝北档案部门始终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为己任,用勤勉、实干的作风和扎实、显著的业绩,打造着属于兰台独有的美丽风景。

    抓基础 各项业务“满堂红”

    渝北档案是渝北区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渝北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现在和今后进行经济建设、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参考资料,是维护民生权益的重要佐证。“自2016年以来,全区档案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和重庆市档案局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破瓶颈、补短板,抓创新、求突破’思路,取得了较好发展和进步,结束了过去10多年处于全市落后水平的历史,自2016年起连续获评全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渝北区档案馆馆长张国安介绍。

    当前,重视档案事业发展是渝北区的一个共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在渝北得到了充分的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将档案工作纳入对各地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由区委、区政府督查室每年组织开展档案工作专项督查;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批示和专题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人大、区政协安排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视察调研,有力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及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此次机构改革,区档案局职能划归区委办,由区委办主任李义奎兼任区档案局局长、区委办副主任李晓宇兼任区档案局副局长,“档案工作姓党”再次得到强化。全区档案工作者在如此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使各项业务工作实现“满堂红”。

    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方面,渝北全面完成了市属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档案接收工作,并在2018年启动了全区第五批即一级立档单位2005年前形成档案的集中移交入馆工作。区档案馆共接收档案3.6万卷32万余件;开展了国家级劳模档案、历史照片档案等特色档案征集活动;对馆藏47个全宗近15万件档案进行了开放鉴定,完成国家重点档案目录数据采集10.6万余条。

    在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渝北档案部门的着力点。2015年以来,全区各级档案馆(室)共接待查阅群众59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70万卷(次)。其中,区档案馆接待来馆查阅者4.1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8.4万卷(次)。档案资源的主动开发利用也成效显著,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编印的《江北县社会纠纷及其裁断(1927-1949)》颇具研究价值;先后举办的“机场落户渝北初貌图片展”“渝北区行政区划调整变迁图片展”“记忆渝北——新中国成立70周年摄影图片展”反响热烈;策划出刊的《渝北档案参考》得到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好评。

    在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渝北档案部门牢固树立“守护安全底线”意识,实行24小时安全值守,配备并维护好物防技防设施设备,紧盯危及档案安全的重点环节,建立起了“人防为主,物防、技防结合”的安防体系,确保了档案安全“零事故”。对各立档单位的档案安全工作,则采取培训(会议)必讲、到场必看、考核必考并列入行政执法检查重要内容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全区档案的绝对安全。

    另外,渝北的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区政府专门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全区90%以上的立档单位建立了规范档案室,共有90个村(社区)成功创建“重庆市渝北区示范村(社区)档案室”;档案行政执法检查规范有效,80个区属单位先后接受检查,区档案局获得“重庆市渝北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称号;档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得到高度重视,区委将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纳入了全区干部教育年度计划,1090余人次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区档案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行政学院举办的档案综合业务知识培训班,为基层单位“登门送课”活动的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

    重创新 持续发力“信息化”

    如果说“三个体系”建设等工作是渝北档案人对传统档案业务的执着坚守和深化落实,那么“信息化”则是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实践的一个亮点。“最终成功创建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目标。”李晓宇说。

    “十三五”以来,渝北档案部门始终在为建成现代化数字档案馆(室)打基础。从2016年开始,他们从区财政争取资金750余万元,完成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16.6万卷、录入目录58.8万条、扫描档案原文2080万余页,使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超过了76%;为确保数字化加工质量,制定了《重庆市渝北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方案》《加工工作要求》《加工数据验收要求》《目录数据采集要求》等,聘请了3名质检人员进行“同步质量抽检,完全过程监督”,使总体误差率控制在1‰以内,有效避免了数字化项目结束后多年还在改错修正的“烂尾工程”的出现。确保档案和档案信息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的绝对安全也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渝北档案部门采取与加工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加工场所内外实行全方位监控、存储介质由甲方提供、加工电脑不允许连接USB设备等多种有效举措。

    在持续推进档案数字化的同时,渝北档案部门还竭尽全力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打造“安全之家”。他们投入资金65万元,改建成2间共100平方米的档案电子加工保密室;投入资金44万元,建成了信息化机房,为文档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更换了服务器,重新规划了网络布局,使馆内局域网、党政网、互联网“三网”物理隔离,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实现了服务器档案数据在线备份;对婚姻档案异地查询系统、文档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实行了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极大地增加了档案数据安全性。

    另外,将电子信息应用到档案查阅利用服务中是开展数字化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是档案数字化的最终落脚点。在这一方面,渝北档案部门用足了“数字化红利”。他们先后建立了档案资源数据总库1个、婚姻档案跨馆查询利用数据库1个、移民档案数据库1个,能提供542.4万条档案目录利用服务,形成了存储2000万余页档案数字化副本的数字档案保管和利用中心。他们还积极探索将文字识别技术应用到档案查阅利用中,目前已实现近400万件数字档案的双层PDF文件格式转换,形成可检索式的数字档案原文资源池。这些努力使区档案馆顺利成为重庆市婚姻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并可与重庆所辖的13个区实现婚姻档案“异地查档、异地出证”。同时,投入资金13.8万元升级改造的档案查询利用系统,使在线查询档案目录的响应时间控制在不超过1秒、查看档案原文的响应时间基本不超过3秒,群众查档等待时间显著下降,查档效率明显提升。

    扎实的档案数字化基础已为数字档案馆的成功创建打下坚实的根基,正在建设中的区档案馆新馆则为快速建成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当前,渝北档案部门已经开展了“数字档案馆设计方案”和“智能库房设计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并将设计成果及要求交由代建业主及设计施工单位融入土建装修设计和施工中,以便最好地满足建设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的基础条件要求,并尽量杜绝或减少今后重复建设和财政资金的浪费。今后一段时期,渝北档案部门将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共享利用为目标,围绕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新时代档案馆的功能定位,从满足档案收集、管理、存储、利用和公众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业务需求出发,全力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构建起更好服务民生、服务部门、服务决策的全区档案事业新型管理模式。

    目标已经设定,步伐足够坚实。渝北档案部门将坚守初心、奋力前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1月14日 总第3449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