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争当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杭州市档案馆加快推进“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纪实

作者:范 飞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0-09 星期三

    近年来,杭州市档案馆积极用好“八八战略”和“三个走向”两把“金钥匙”,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异地查档、跨馆服务”为抓手,以基础业务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进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3年,杭州市档案馆启动了“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2018年3月,随着长三角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工作协议的签署,杭州市档案馆借势深入推进异地查档工作,争当浙江档案系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

    当好深化异地查档的排头兵。我们以建立“省外协作查阅、省内跨馆服务、市内馆际联网”的档案远程利用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质增效。一是拓展异地查档工作的经度、纬度。在全市1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实施馆际联动的基础上,2013年底向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发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倡议,得到了积极响应,先后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广州市、南京市、长春市、呼和浩特市、乌鲁木齐市、成都市、天津市等15个档案馆签订婚姻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工作协议,和江西省九江市、安徽省旌德县2家档案馆签订移民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协议。特别是2017年浙江档案系统百馆联动和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馆际合作从自发性、分散性向组织性、区域性发展,更好地满足了民生档案跨区域查阅利用的需求。二是挖掘异地查档内容的深度、广度。根据民生档案利用需求,从最初对婚姻档案、移民档案开展馆际联动,逐步增加职称评审、学籍、干部调动、知青和军转及复退军人安置等15类民生档案,2018年、2019年分别与广州市、南京市和太原市档案馆重新签订异地查档、跨馆利用合作协议书,进一步拓展了民生档案远程利用合作。三是提升异地查档品牌的美誉度。开发建设了杭州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汇集婚姻、土地、山林、知青、移民等专题民生档案数据约125万条,实现了区域馆际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余杭、萧山、桐庐等区县将查档利用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方便群众在附近的查阅出证点获取服务。同时制定完善相关办事指南、操作手册和工作流程等,落实24小时答复制,进一步规范“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近年来,全市共接待婚姻档案、学籍档案等异地查档700余人次,提供档案650余卷(件),群众满意率达100%。杭州市档案馆查档接待利用窗口先后获得市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市三八红旗集体、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省级和市级档案服务先进个人。

    当好优化馆藏资源的领头雁。我们把资源建设作为重点,打好档案收集、征集“组合拳”,为“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截至2019年7月底,馆藏档案共计173.8万卷56.6万件,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前列。一是加大民生档案接收力度。重点做好婚姻、学籍、出生医学证明、公证、拆迁、转制及破产企业职工等档案接收进馆,民生档案占馆藏总量70%以上。二是全力推进“三重一特”档案收集。全面做好G20杭州峰会档案的收集、整理,全程参与2019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档案工作,全方位保障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有关城市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三重一特”优质档案资源成果丰硕。三是强化档案征集工作。精心实施以“城市记忆、乡村记忆、企业记忆、家庭记忆”为主体内容的“杭州记忆”工程,开展老照片、老地图、老建筑和劳模、知青等专题档案征集。连续举办13届“杭州印象”纪实摄影作品大赛,征集照片近10万张、名人档案5000余件,成为杭州档案征集工作的“金名片”。

    当好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我们围绕档案数据和资源利用,着力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全数据”管理,为“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一是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要求,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建立了涵盖全部馆藏的目录数据库,馆藏档案数字化率64.4%,并于2018年底高分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测评,有效提升了档案服务的网络化、便利化水平。二是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深化档案数据应用,整合全市档案馆馆藏和馆外共计243项民生档案数据,形成跨馆、跨部门的民生档案数据资源联动服务机制。严格对标做好“一证通办”“八统一”等相关办事要求,实现“网上办”“移动办”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受理网上查档1084件、各类咨询1415人次,是2017年、2018年两年总和的5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现率和满意率得到双提升。三是深化电子文件管理。从2009年启动电子文件中心项目以来,经过5期建设,圆满完成前端标准梳理、数据源头规范和开发系统接口工作,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和电子数据归档系统。截止到2018年底,接收47家单位各类归档电子公文12万余件,完成市本级68家单位23万条行政事项电子数据归档,归档数量、质量位居全省档案系统前列。同时承担了国家党政内网电子文件中心项目试点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文件管理在党委、政府机关的全覆盖。

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杭州市“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档案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一体化的内涵外延有待拓展和深化。以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为突破口,档案部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但档案工作如何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亟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规划、协同机制、标准规范等。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有待加强和提升。综合档案馆和民生档案形成部门之间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不足,造成馆际、馆室民生档案共享资源匮乏;尚未建立跨区域、多层次的民生档案共享与利用平台,部分地区民生档案数字化进程与利用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民生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安全保障有待强化。

    社会氛围有待营造和浓厚。“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群众知晓率和认知度不高,特别是与全市每年6万左右的档案利用人数相比,异地查档所占比例偏低,亟需须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

持续深入推进“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的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长三角档案工作一体化发展。健全完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推进区域协作深入开展。在档案科研项目、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规划对接、工作衔接、优势互补。深化异地查档工作,统一服务理念、管理制度、组织模式、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和出证格式等,统筹安排民生档案查阅、政府公开信息查询和其他公共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档案信息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档案收集范围,强化对重点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同时加强与涉民单位的协作配合,实现民生档案业务数据的互通互享,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强化民生档案异地查档风险防控,确保档案信息绝对安全和公民个人隐私保护。加强智慧档案管理,积极从粗放型的数字化加工转型为精细化的数据化加工,同时加大新技术的运用,通过自然语义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档案信息转化为深度挖掘、主动推送的数据,进入到大数据系统为城市大脑建设服务,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现代化服务水平。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影响力。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大力宣传展示“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国际档案日和各级档案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提升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打造档案工作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品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0月7日 总第343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