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解放思想创新实践 奋力开创新局面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档案馆发展纪实

作者:李晓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27 星期二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档案馆是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现有工作人员7人,馆藏各类档案近13万卷。近年来,区档案馆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全省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屡获殊荣的背后,离不开区档案馆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

    强领导重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区档案馆将优化全区档案事业发展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不断筑牢档案事业发展根基,有效改善并提升了档案事业发展条件。

    区档案馆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档案局、省档案馆关于加强县级档案馆建设的工作要求,规划启动了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区档案馆新馆建设,并按照“绿色环保、智慧高效、安全可靠、生态建馆”的设计理念进行施工建设,预计明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此外,区档案馆积极推进“国家级单套制、单轨制试点”建设,投资340万元建设了区域档案信息一体化智能研究平台,采用智能采集模型的人工智能的业务水平达到专业档案员水平的80%以上,彻底解决了基层档案员业务重复培训和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实现了区域智能归档整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区档案馆还利用一体化智能平台,大力开展电子档案标准化、一体化研究,2018年年底被国家档案局定为“开展国产化环境下电子档案单套制、单轨制工作模式试点单位”。

    区档案馆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对30余处安全隐患进行了更新、维护、改造,采购升级了安保、消防、恒温恒湿、专业数字化等设备器材,改善了档案安全保管条件。今年又投入了45万元对剩余馆藏档案全部进行数字化,目前招标工作已经完成。

    为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区档案馆制定了个人承诺制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签订安全保密承诺书,确保责任到人;制定了大事报告制度,确保重大、紧急事项得到及时处理;制定了重点部位定点检查制度,早晚两次逐个部位检查签字,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不放过任何一处风险隐患;定期进行应急处置演练,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防火防水演练;先后4次赴新疆等地开展异地备份,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

    谋全局促发展,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更加精准

    区档案馆坚持以档资政、以档存史、以档利民,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留史资政育人作用,全力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各项建设。

    区档案馆按照全省有关要求,从海洋强省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医养结合发展3个方面,分别在威海浦源食品有限公司、威海市环翠区孙家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打造了经略海洋、医养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档案示范点。目前,3个示范点的各项基础工作基本完成,通过省档案馆验收后,有关经验将作为行业样板在全省推广。

    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区档案馆干部职工多次深入全区部分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推进会,为重点企业量身订制档案“菜单式”服务,向全区200多家重点企业发放档案服务手册,为5家骨干企业提供11项档案个性化服务,并建立了为企业免费代管档案的服务模式,服务案例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18年度特色项目。

    此外,区档案馆在服务重大活动方面成果丰硕。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区档案馆在全区开展了家庭档案征集和征文活动,征集家庭照片5403张、文章100余篇,并在市档案中心举办了“威海市家庭档案珍藏展”;积极响应市委、区委开展的“树典型、爱英模、学先进”活动,先后举办“齐鲁时代楷模殷树山同志先进事迹展览”等,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民生,区档案馆充分发挥山东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开展了“感受档案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等主题的大中小学生档案社会实践活动,使档案馆成为青少年接受档案知识普及教育、升华爱国爱家情感、陶冶理想情操的“第二课堂”。另外,区档案馆通过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建立“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教育实践基地”,与上海京剧院、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建立“挖掘档案资源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与山东大学商学院联办“威海海味剪纸”传承与保护研学活动等,拓展了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水平。

    优增量扩总量,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持续增长

    区档案馆采取接收和征集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挖掘资源,广泛征集多门类、多载体档案进馆。

    区档案馆积极开展习近平考察环翠区专题档案资料征集工作,通过与主要领导、单位、个人沟通对接,开展口述访谈等方式,征集整理视频音频资料300余分钟、国内媒体报道80余条、有关视察路线和筹备工作的照片1000余张;开展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戚恩雨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王爱花珍贵档案资料征集接收工作,接收照片、出席证、获奖证书、衣物用品、奖杯、锦旗、工作文稿等实物档案资料427件、电子档案22.3GB;在地方特色档案集中征集活动方面,接收了京剧艺术家马少童先生的手稿、部分艺术作品150余件,以及《刘明祖影忆人生》《丛氏谱志》等家谱、回忆录40余本;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达成协议,把民国时期威海卫已公开的档案全宗11个、卷宗89卷完整复制后接收进馆。

    重本土树特色,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有新成果

    区档案馆把更好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事业作为编研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断加强本地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编辑出版了《威海卫抗日纪实》等10余部档案编研文化精品。

    其中,《威海卫抗日纪实》荣获“山东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二等奖”,被省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优秀史志成果奖”;《麒艺海韵》获批“京剧中青年教师挖掘抢救整理京剧教学剧目项目”,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将其中的剧目《怀都关》排演成舞台剧。

    转作风强素质,档案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区档案馆在重点抓好业务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抓好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区档案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基本制度的意见》等36项机关党建制度和19项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制度,完善了区档案馆业务流程、制度和标准等,以制度的刚性约束保障党内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和区档案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坚持领导带头学、典型示范学、支部组织学、网络在线学等多种方式,将学习教育落实到每位党员身上,落实到每项工作中,促进“精、勤、紧、实、快”作风的形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期分批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国家档案局、山东省档案局举办的各类专题业务培训班10余期,参加中国档案学会、山东省档案学会举办的论坛、研讨会5期,并利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

    回首过去,成果丰硕;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今后,区档案馆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举措、新的发展成果,推动全区档案事业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26日  总第3417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