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为时代留下印记 用档案服务群众

——厦门市档案事业70年发展综述

作者:李沁园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09 星期五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是厦门市档案事业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70年。

机构设置从松散转向集中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18日,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国民党党、政、军、警、社团等旧政权档案,并随着新政权的建设,各级机关逐步开展档案工作。这个时期的建档工作刚开始,人员、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文件积压、丢失的现象十分严重。1952年11月,厦门市政府秘书处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制定了《公文归档暂行办法》,要求各单位档案实行集中管理,归档文件要注意保存期限,初步纠正了机关档案管理的混乱现象。

    1959年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1959年1月7日,中共中央下发《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照此执行,此举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6月,中共厦门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成立厦门市档案管理科的联合通知》,正式成立统一的档案管理机构,标志着厦门市档案事业进入新时期。1960年12月,厦门市档案事业管理局成立,主要任务是指导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档案室,制定完善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1963年8月,厦门市档案馆成立,与市档案局合署办公。至此,厦门市建立起完整的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和市级档案保管机构。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进入有法可依、依法治档的时代。之后,全市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等方式,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与法治观念,将档案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按照《档案法》的要求,市、县、区的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行政区域档案事业全面发展。1996年机构改革,厦门市档案局与市档案馆合并,一个机构挂“两个牌子”,由厦门市委直接管理。1997年6月,厦门市档案馆被福建省档案局评为省一级档案馆;同年12月,市档案馆通过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目标管理考评,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利用服务从封闭走向开放

    新中国成立初期,厦门市各机关各自保管形成的档案,主要供本单位和上级机关利用。1958年,厦门市委号召各单位积极利用档案为镇反、肃反服务,为工农业生产服务。1979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档案工作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全市各级档案馆普遍重视档案利用,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市委办下发的《关于利用档案资料暂行规定》指出,凡持有相当于街道办事处以上单位的正式介绍信,证明利用者身份和使用档案的内容、范围和目的,详细填写查阅单后均可查阅利用档案。此举进一步扩大了档案利用范围。

    为方便利用,市档案馆加强档案整理和检索工具编制等基础性工作,编制了簿式案卷目录、案卷卡片和全宗介绍等,全面提高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1991年,在国家档案局“深化档案工作改革,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思想的指导下,档案利用工作进入发展新阶段。市档案馆进一步简化利用手续,建立借阅、复制、统计、利用效果登记等制度,不断改善基础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此后,档案利用服务从形式到手段不断发展、丰富。除了在现场直接为查档者提供服务外,市档案馆还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巡回展览、设置固定展厅等方式,充分发挥馆藏档案的教育功能。近年来,市档案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了系列展览。此外,市档案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编研工作,主动向社会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系统的馆藏信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厦门教育史话》《见证:1938厦门》《近代厦台交流档案资料汇编》等40多项编研成果相继出版,为记录厦门历史、反映城市变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见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档案馆借助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马上就办”“预约就办”“跟踪反馈”等利用服务;制定实施《档案窗口优质服务办法》《档案文件利用中心窗口监督检查制度》,依据服务质量实施奖惩措施,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2004年,市档案馆网站正式开通,在网站上可进行预约查档。2014年,市档案馆开通全省档案系统第一个微信公众号,除了发布政务信息外,还提供在线业务咨询和查档利用服务。2018年,市档案馆与浙江温州,福建龙岩、福州、漳州四地档案馆实现跨馆利用,打破了档案利用服务的地域局限。同年,市档案馆建成厦门市档案馆际共享服务平台,在全省实现部分开放档案数字资源的网络共享,平台拥有共享目录5万余条,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档案馆功能从单一趋向多元

    市档案馆成立初期,“收、管、用”为唯一功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市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的“五位一体”功能不断凸显。

    2005年8月,市档案馆向社会公告,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利用服务,普通市民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以到市档案馆免费查阅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资料;2007年,市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中心正式挂牌运行;2015年,市档案馆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为办事群众提供不断更新的政府公开信息。

    2016年,市档案馆联合槟榔中学,首次组织“梦想档案·相约档案馆”活动,入学的初一新生书写下自己的梦想,装入梦想信封投进市档案馆专门准备的时光邮筒,封存在恒温恒湿的档案库房。今年年初,这批即将中考毕业的初三学生,在百日誓师典礼上收到了市档案馆开启的580封“梦想档案”,回望初心、激励前行。这一活动已连续举办3年,在寄存梦想的同时,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培养了一批中学生志愿讲解员,引导学生们参观档案展览,被誉为“为初中学生打开了解厦门历史的新窗口”。

    建馆初期,市档案馆主要以人工操作模式进行档案管理。随着信息社会发展,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档案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1999年,市档案馆开始建设档案基础数据库,建成包括“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数据库”“馆藏多媒体档案数据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2006年,市信息产业局把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全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分3期建成,市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率达到70%以上,大大减少了档案原件调阅率。2016年,市档案馆启动“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项目,3年来,馆藏民国档案数字化率从0提高到50%。同时,市档案馆开展电子档案的接收试点,已接收本馆及6家试点单位电子档案数据包和电子档案,在建设电子文件管理中心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2019年,厦门市档案事业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今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厦门市市级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将市档案局(市档案馆)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市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厅加挂市档案局牌子;市档案馆仍予以保留,作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如何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机构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立足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厘清档案局、馆权责分工的同时,牢固树立档案工作“一盘棋”思想,既抓好档案事业宏观管理,又加快释放档案馆发展活力,成为厦门档案人要面对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这一年,在翔安新城,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市档案馆新馆建设被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已于6月动工开建。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厦门市档案馆将进一步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突出主责主业,贡献档案人的智慧,谱写档案事业新篇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8日 总第3409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