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默默奉献 潜心耕耘

——甘肃省临潭县档案馆工作走笔

作者:王晓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06 星期二

    甘肃省临潭县档案馆是永久保存临潭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的基地,成立于1958年11月,县档案局成立于1980年4月。今年3月,根据行政机构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县档案局行政职能和符合划转条件的干部一并划拨到县委办公室,保留县委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县档案馆。

    自1958年县档案馆成立以来,从几间年久失修平房到现代化的“四馆”综合楼;从简陋古旧的木制档案柜到一排排整齐规范的档案密集架;从单一的文书档案到门类齐全的馆藏结构;从无人问津到查档人员络绎不绝……几代档案人默默无闻、倾心守护,孜孜不倦、潜心编研,为临潭档案事业的发展奉献了青春和智慧。

    县档案馆最早的办公地点位于县政府机关院内,只有几间年久失修平房,收集进馆的各类档案保存在古老的木制档案柜里,简陋的保管环境严重制约了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规划档案馆建设工程。1989年12月,档案馆新馆竣工,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新馆的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档案保管条件。1996年11月,经过省级验收和批准,县档案馆晋升为省一级档案馆,馆藏档案达到21323卷,馆藏资料约2907册。2008年,县档案馆办公楼因地震拆迁重建,所有馆藏档案资料搬迁寄存。2017年,现代化的“四馆”综合楼(临潭县文博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档案馆位于“四馆”综合楼二楼,总面积为1458平方米。当年5月,县档案馆的搬迁工作顺利完成,自此结束了临潭县十年无馆的历史。

    多年来,临潭县档案馆狠抓各项工作,不论是在业务建设方面,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他们认真开展了国家重点档案及地方特色历史档案的征集工作,征集到明代圣旨、官方凭证、家谱、碑拓碑文、票据、民间契约、清末及民国时期本地文化名人个人著作、红军借据等档案资料。通过这项工作,不断完善了馆藏结构,填补了许多馆藏空白。近年来,县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资源,加强对本地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等档案的挖掘,编撰出版了《洮州厅志校注》《味雪诗存》《味雪诗逸草》等档案编研成果。

    近年来,县档案馆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动员干部职工全力参与定点扶贫工作,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很多干部自筹资金到帮扶户家中开展帮扶,县档案馆领导也通过多方协调,为帮扶村争取项目和设备。县档案馆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及帮扶村“两委”班子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来馆里查档人员的数量逐年递增,档案利用率和利用效果显著增强。县档案馆为解决房产、林产、土地、经济纠纷提供凭证,为确定产权、党籍、工龄、年龄、户籍、婚姻、知青龄进而落实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发展生产、经济建设、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临潭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谐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2019年以来,县档案馆还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延伸扩大档案接收范围,重点接收与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人物、精准扶贫、土地确权等工作有关的档案资料,将土地证存根、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审计、户籍、学籍、婚姻、退伍军人及死亡干部等多门类的档案纳入接收范围。截至目前,县档案馆共有档案75个全宗36000卷(册、页)。二是采取发布征集公告、上门动员征集、搜集信息征集、实地取证征集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具有临潭地域特色和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做好民生档案、红色革命历史档案、名人档案及石刻古碑拓片、老照片、诗词文集作品、承载历史记忆的实物档案等的征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县档案馆已从民间征集到多个历史时期的粮票、布票、古钱币等实物100余件,组织开展了临潭历史名人档案调研考证工作,获得了很多第一手资料。三是加强对外宣传,增强档案意识。利用国际档案日等有利的宣传契机,通过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本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潭县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5日 总第340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