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不忘壮美航迹 扬帆崭新航程

——访北海舰队原司令员、海军博物馆筹建人马辛春中将

作者:本报记者 孙 昊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02 星期五

海军北海舰队原司令员马辛春中将 本报记者 孙 昊 摄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海海域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从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军种——人民海军。

    坐落于青岛市莱阳路八号的中国海军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历程的军事博物馆,于198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先后被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海军博物馆的筹建,是由海军北海舰队原司令员马辛春中将倡议,并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完成的。前不久,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万寿路的马辛春中将家,探访了94岁的马老,听他讲述了筹建海军博物馆的那段难忘经历。

    马辛春,直隶(今河北)巨鹿人。1925年3月出生,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7月报考陕北公学,未收到录取通知。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平乡县区抗日青年救国会宣传部部长,抗战时任冀南军区团通信参谋,分区作战参谋。1948年6月宛东战役时任中野2纵6旅16团代理营长,他英勇作战,身先士卒并身负重伤;渡江战役时任第二野战军第10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1949年进军大西南时任第30师作战科科长。参加了豫北攻势、进军大别山、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马辛春任第88团参谋长,率部在川南剿匪,后随部队调入海军,在海军司令部任作战处科长。1960年入海军学院学习,后历任海军作战部处长、副部长,海军登陆舰5支队支队长、海军第一水面舰艇学校副校长,海军烟台基地司令员,海军参谋长,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1986年5月由马辛春率领海军北海舰队组成的多兵种、多舰种海上联合编队,远航西北太平洋海域,历时24天,行程4000海里,完成我军首次远海合同作战训练。1989年初,马辛春中将率“郑和号”练习舰,抵达美国夏威夷军港,完成人民海军舰艇首次访美。马辛春曾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马老虽已年过九十,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笑间处处显露出将帅风范。提及筹建海军博物馆的往事,马老依然记忆犹新。

    “我老早就想搞一个海军博物馆了。”据马老回忆,早在1979年他任海军烟台基地司令员的时候,在一次参观甲午海战纪念馆后就萌生了筹建海军博物馆的想法。

    “我们的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的历史需要用文物和档案来记载,它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因此,建设一座海军博物馆也是为了铭记历史。”

    马老说,世界上凡有海军的国家都有海军博物馆,国内也有全军的军事博物馆和空军博物馆,海军在当时还是空白。1989年时,海军建军已经40年了,但很多文物和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着流失的危险,因此必须抓紧建设一座海军博物馆,将散存在外的文物和档案都征集进馆。“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海军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我们责无旁贷。”

    马老说,北海舰队当时有许多外国参观团到访,“海军的兵工是最尖端的,就一个国家的军队建设而言,海军的建设水平代表了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是国家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讲,建设博物馆也是反映国防建设和海军力量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建设一座海军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988年12月9日,时任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的马辛春主持召开了筹建海军博物馆发起会议。会上,他提出要建设一个以舰队和人民海军的历史为主、反映海军历史的博物馆,并就一些具体设想,如馆名、馆址、规模、目标、文物和档案文献征集、组织人事安排和经费筹措等谈了自己的想法。

    起初,筹建海军博物馆的目标首先是以北海舰队为主,然后扩建为全海军。具体分为三步走:到新中国成立40周年时,武器装备室初步建成,开馆对外展出,从无到有,形成海军博物馆的雏形;到20世纪末(1999年,即新中国成立和人民海军建军50周年),成为在国内具有相当规模和地位、岸上有展厅、海上有展舰、别具一格的博物馆;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博物馆。

    在马老的讲述中,有一个细节令记者印象深刻。筹建工作一开始,他就提出“要用漂亮的本子把各次会议记录好,将来它也会成为档案”,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强烈的档案意识。

    对此,马老表示,干任何工作都要尊重历史、了解历史,文物和档案都是历史的见证。他告诉记者,1989年他率“郑和”舰访美时,美国第三舰队司令赠送了他一把象征军人至高荣誉的佩剑,还有他在访问亚利桑那战舰纪念馆时,美方将珍珠港纪念碑上空的一面美国国旗降下来送给他,“这都是非常珍贵的礼物,我当时就表示要把它们当作文物保存在博物馆里。”

    筹建之初,场馆建设和展品征集是筹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投放的精力、人力、财力很大。舰队各部队的武器装备(除核潜艇外)都在征集范围内,包括舰艇、飞机、导弹、火炮、水中兵器、车辆、各种模型、锚、链、仪器,以及图片、录像等。为此,北海舰队向所属部队独立团以上单位下发了《关于征集海军文物的通知》,征集的内容和范围以人民海军建军40年来的文物和档案资料为主,包括中国古代海军和近代海军的文物,共列出了12项。

    海军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得到了海军首长和海军领导机关的认可和支持,经过全体筹建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并在舰队广大官兵的支持参与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终于在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按期完成了海军博物馆第一分馆,即海军武器装备馆第一阶段的筹建目标任务。共建成了5个展厅,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征集舰艇、飞机、舰炮等展品134件,并于198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此后,筹建领导小组又多次召开会议,决定建设海上展舰区,陆上露天展区,海军军史馆,服装、旗帜、徽章馆和外事友好往来馆等,并要求在1990年年底前完成筹建任务。

    “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都要靠海洋,我们现在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也有了自己的航母,越来越多人开始关心和支持海军建设。如今去青岛的人都要去看的景点,一个是栈桥,一个是崂山,我看再一个就是这博物馆了。”对于近年来海军博物馆的发展和所发挥的作用,马老发自内心地高兴。

    如今,占地12万平方米的海军博物馆已成为人们了解海军历史、增强海洋意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成了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海军的重要窗口。

    海军博物馆现设室内展厅、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室内展厅主要展出古代、近代中国海军、人民海军历史资料图片1200余幅,人民海军各时期的制式服装、衔章、徽章、装具和人民海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中接受的230多件珍贵礼品等。武器装备展区和海上展舰区主要陈列退出海军战斗序列的中小型舰艇、飞机、导弹、舰(岸)炮、水中兵器、观通设备、水陆坦克等。其中重要展品包括:周恩来检阅驻青海军舰艇部队时乘坐过的鱼雷快艇、邓小平检阅过的“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江泽民检阅过的“红旗61B”舰空导弹、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大将乘坐过的飞机和红旗轿车、独闯国民党舰艇巢穴的炮艇“解放”号、海军第一代水上飞机等。海上展舰区设在小青岛港区,主要展示中国海军退役的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等中型作战舰艇,包括人民海军第一艘驱逐舰“鞍山”号、舰空导弹护卫舰“鹰潭”号等。

    在马老家不大的客厅内,墙上悬挂着许多他平日里手书的书法作品。其中一幅“静观天下事,夜读圣贤书,思想与时进,知识学无涯”的书法作品被马老视为晚年生活的座右铭。

    他说:“我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我非常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今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走进了新时代,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世界的中心,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新中国成立70年了,我们要隆重纪念,为的就是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我坚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1日 总第3406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崔珍珍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