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南昌起义:开创我党我军独立领导革命的新篇章

作者:王士成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2019-08-02 星期五

1957年,周恩来修改的“八一起义”说明稿(部分)。

    1927年,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反革命集团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工农群众举起屠刀,原本生机勃勃的革命形势遭受重挫,中国大地一片血雨腥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归于失败。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余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1928年7月7日,刘伯承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时作的《南昌暴动始末记》的报告(部分)。

    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央档案馆保存着1928年7月7日刘伯承在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时作的《南昌暴动始末记》的报告和1957年周恩来修改的“八一起义”说明稿。透过这两件珍贵档案,可以了解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以及经验教训。

    革命理想高于天:树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

    面对反动派的大肆屠杀,只有发动武装斗争,予以坚决反击,才能确保遭受重创的革命事业在曲折中继续前进。1927年7月中旬,刚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根据当时险恶的形势作出三项重大决定: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组织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赣、粤四省农民发动秋收起义;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和决定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方针。7月27日,周恩来从武汉经九江到达南昌。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周恩来任书记。在周恩来修改的“八一起义”说明稿中这样写道:“党为了挽救革命的失败,决定由周恩来等同志在南昌以贺龙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和朱德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部分为基础,举行起义。起义之前,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党的前敌委员会在起义的总指挥部成立了。在这个会上决定七月卅日晚上起义。”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再不以武装斗争求生存,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将面临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严重危险。在黑暗中,南昌起义如同一把高高举起的火炬,照亮了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而不懈探索的革命道路,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

    听党指挥意志坚:“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

    根据中共中央的计划,起义军于1927年8月3日陆续撤离南昌,南下广东,计划同广东东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会合,进军广州,继而占领整个广东,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北伐。南下过程中,起义军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激战。会昌战役后,贺龙在瑞金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在会上发表了深情的讲话。他说:“贺龙同志是个好同志。”近半个世纪后,周恩来仍然记得这句话,并在贺龙追悼会上重说了一遍。周恩来之所以这么说,与贺龙坚定地追随共产党的革命意志是息息相关的。南昌起义计划确定时,贺龙还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但早在6月,贺龙就在武昌向周恩来明确表示:“我很清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听共产党的话,决心和蒋介石、汪精卫拼到底。”在1957年周恩来修改的“八一起义”说明稿中写道:“会后,周恩来等同志把起义的事情征求贺龙同志的意见,贺龙同志当即表示同意,并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起义军踏上南征的道路后,意外的艰难和挫折相继而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1000多人。在这种情势下,贺龙毅然决然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表达了他对共产党的信赖,体现了执着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高尚情怀。

    1957年,周恩来在修改“八一起义”说明稿时,专门在“前敌委员会”前面加上“党的”两个字,使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对党的绝对忠诚、对革命信仰的绝对坚定。

    危难关头挽狂澜:“要革命的跟我走”

    会昌战役结束,起义部队越过武夷山后,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对夺取东江的计划进行讨论,形成了三河坝分兵的决策,一部经韩江顺流而下,直奔潮汕;朱德率领约4000人留守三河坝,以防敌军从梅县抄袭主力部队进军潮汕的后路。这就使原来的兵力更加分散了。

    1927年10月初,经过几天与几倍于我军的钱大钧部的战斗,朱德等人率领余部约2000人,星夜兼程去追赶主力部队。但是主力失败的消息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大家心头,部队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一些指挥员也茫然无措。10月7日上午,在广东茂芝全德学校召开的有朱德、陈毅等20多人的会议上,朱德介绍了起义军在潮汕失利的情况后,毅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朱德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当机立断的勇气,为这支陷于混乱的队伍指明了出路。在向赣南进军途中,朱德、陈毅为了巩固这支起义军余部,保存革命火种,适时地进行了三次整顿。这就是天心圩整顿、大庾整顿、上堡整顿。人们统称它为“赣南三整”。10月下旬,起义军余部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时,部队中许多经不起考验的人悄悄逃走,失败情绪不断蔓延,部队有顷刻瓦解之势。在这样的危难关头,朱德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讲话,他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但是,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好比一九○五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一九○五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一九一七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粟裕回忆起这段历史时曾说:“朱德同志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展示了革命必然要继续向前发展的光明前景,令人信服,感人至深。陈毅同志对之作了极高的评价。他曾经说,朱德同志的这次讲话,是讲了两条政治纲领,我们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就是依据这个纲领作些发挥工作。”陈毅所说的两条政治纲领,就是指: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和革命必须自愿。

    流沙决议弃旧号:不再使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

    1927年10月3日,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机关从汕头撤到普宁县内的流沙。在流沙,起义军领导成员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谭平山、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等二三十人召开了一次决策性的会议。会议决定武装人员尽可能收集整顿,向海陆丰撤退,帮助农民开展斗争,今后要做长期的革命斗争准备;同时,决定不再使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打出苏维埃的旗帜,实行土地革命并总结起义的经验教训。

    其实,在汕头失守前,新任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曾奉中央之命,经香港赶来汕头,传达八七会议的精神,要求取消起义军原来所用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名义,改为苏维埃,将军队开赴海陆丰,会合当地农民武装,改组为工农红军。但由于整个局势已急转直下,八七会议决定的整顿队伍、纠正错误等许多事情都来不及实行了。在刘伯承1928年7月7日参加中共六大时所作《南昌暴动始末记》的报告中也指出,“在流沙决定革委去掉国民党的头衔。惟距失败之日太短,未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起义精神放光芒:“我们这边吃力些,把敌人背到身上,右纵队那边就好办了!”

    1927年8月3日,朱德在改任第九军军长的同时,还被任命为南下先遣司令,率领第九军教育团作为先遣队离开南昌向广东进发。随先遣队一起行动的有彭湃、恽代英、郭沫若等。朱德率部沿途做政治宣传工作,并为后续部队筹备粮草,安排宿营,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起义军继续南下攻克瑞金后,从缴获敌人文件中得知,钱大钧、黄绍竑两部准备在会昌集结18个团。为免除部队继续南下时被敌人从背后袭击的后顾之忧,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都主张乘黄绍竑的部队没有赶到、敌人兵力尚未集中之时,先攻打会昌,再行南下,为此,将起义军划分为左、右两纵队。朱德指挥第二十军第三师为左纵队。8月30日,起义军开始向驻守会昌的钱大钧部发起进攻。朱德与第三师师长周逸群、党代表徐特立率领左纵队向会昌城东北大柏山首先发起攻击。守军反扑。朱德率部坚守阵地,并鼓动部队说:“我们这边吃力些,把敌人背到身上,右纵队那边就好办了!”全体将士正是凭着这种“信念坚定、听党指挥、英勇无畏、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革命精神,激战一天,起义军攻占会昌,俘敌900余人,并派兵追敌至筠门岭,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流沙会议召开前,周恩来就已染了重病,撤离流沙前往云落的途中,高烧40度,需要担架抬着。有人劝他离开部队,但周恩来坚决地回答说:“我的病不要紧,能支撑得住。我不能脱离部队,准备到海陆丰去,扯起苏维埃的旗帜来!”病重的周恩来,依然把党中央八七会议的决定牢记心底。部队在前往海陆丰的途中被打散。第二十四师余部1200多人,由董朗、颜昌颐率领到达陆丰,与当地农军会合并改编为红二师。11月间,他们树起了苏维埃的旗帜,创立海陆丰红色政权。第二十五师在朱德、陈毅的领导下,于1928年初发动轰轰烈烈的湘南起义,随后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这些革命武装力量,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最初“火种”。在长期革命实践的千锤百炼中,这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捍卫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伟大力量。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陈毅等共产党人所展现出的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坚持武装斗争的初心与担当,激励着更多共产党人在带领工农群众探寻真理的道路上,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起点。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将这一伟大精神传承发扬,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颁发经毛泽东审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式样,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成为人民军队“军旗升起的地方”。

    今年是南昌起义爆发92周年。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军队要重整行装再出发,坚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文中所示档案为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7月26日 总第3404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