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坚守平凡 创造非凡

——人民海军70年来档案工作建设成就综述

作者:石 璐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4-24 星期三

    4月下旬,北京海军机关大院,彩旗飘扬,彩灯高挂,喜迎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    走进海军档案馆陈列室,从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前身——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会议的照片,到海军原参谋长张学思将军在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期间的学习笔记;从我军首次三军联合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命令,到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作战总结;从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仪式上颁发的军旗及命名证书,到习近平主席视察海军部队在舰艇航泊日志上的签名等,橱窗里展示着一大批档案原件珍品。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份份珍贵的文稿、一件件特藏的实物,记录了人民海军创建、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史,见证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从近海到远洋的光辉历程。

    70年来,海军档案战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构建“三个体系”,不断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安全管理能力和档案队伍履行使命任务能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档案工作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特别是海军建设重要指示为指导,聚焦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在改革、备战、建设等各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推动了海军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着眼长远发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成果丰硕

    档案是档案工作的根。

    自人民海军组建那天起,各级党委领导都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华东军区海军单位使用的第一个记录本就是由张爱萍上将亲笔题名的;馆藏的许多重要档案上都留有海军首任司令员肖劲光大将批注的“存档”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多年来,海军档案系统坚持征集和接收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不断丰富档案资源体系,优化档案资源结构。

    2007年12月10日,一场特殊的征集活动——“王荣瑸同志个人珍藏资料捐赠仪式”,在海军机关举行。王荣瑸是当代杰出的造船专家,主持了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国产潜艇设计制造工程,生前积累了一批宝贵的历史资料,以及早年在德国留学期间拍摄的一批潜艇底片,共计691份,都很有保存价值。海军档案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赢得了王荣瑸同志家人的认可与支持,促成了此次成功捐赠。

    2016年年底,遵照习主席和军委首长重要批示,全军档案系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期间档案整理移交工作。海军各级档案部门闻令而动,迅速部署,克服困难、抢资源、保进度,抓紧整理、不积压、不拖延。经过半年多的奋战,上百家立档单位的2万余卷33万件档案顺利移交进馆,圆满完成了改革整编要求,为维护和保存海军历史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海军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舰艇编队出访、亚丁湾护航、中外海军联演联训、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正式组建运行……使命任务的拓展,对应着建档管档的领域更加广泛,档案资源构建的类型更加多元。海军档案部门积极跟进,主动作为,采取派员随舰、设立临时档案员、采集编写《护航志》《出访大事记》等形式,真实记载海军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反映国家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海军的战略进程。如今,海军档案家底更加厚实、资源更加丰富。

聚焦中心工作,档案服务利用成效显著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

    多年来,海军档案部门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档案服务的特点规律,不断探索和创新利用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在服务决策研判、备战打仗、装备建设、正风肃纪、土地确权、官兵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一字定乾坤”的价值。仅海军档案馆年平均接待利用单位就达200多家、700余人次、查阅档案近万件。档案工作者以热忱周到的服务态度、优质过硬的服务质量、准确高效的检索效率,受到了利用单位的好评。

    近年来,对外军事合作及档案业务交流逐步走深走实,海军档案部门主动服务军事外交大局,关注和响应服务利用需求,发挥档案优势,利用珍贵历史档案,为代表团互访提供相关礼品和仿真复制件,为增进国家和军队友谊互信增添了积极因素。

    海军档案部门还积极开展档案信息价值研究,加强利用需求与效果分析,收集积累档案服务利用效益情况,提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编研成果的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对海军建设的指示、批示、题词》汇编编纂工作等取得累累硕果。

    针对海军一批重大战略工程的深入推进,着眼成规模成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海军档案主管部门深入梳理需求,按照“实体分级、信息集中,有机融合、共享共用”的思路,采取制度配套技术融合的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档案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和共享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活动档案的完整收集、安全保管、高效利用,为构建档案信息服务链提供了有效支撑。

坚持底线思维,档案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

    海军档案部门珍藏着人民海军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其中很多档案是孤本原件,确保档案绝对安全是海军档案事业永续发展的第一要务。人民海军创立之初,受各方条件制约,档案工作环境非常简陋,多数单位是一间房、一张桌、一个柜子、一把锁,文件、档案缺少基本的保管条件。改革开放后,海军各级不断加大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累计投入上亿元,新建、改扩建档案办公及库房面积3万多平方米,各级各类档案用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技术和安全防护标准。海军档案馆主体建筑自1988年7月竣工启用以来,历经数次整修翻新,目前馆藏量已达148个全宗15万余卷200万余件,征集各类珍贵历史档案上千件,作为海军永久档案保管基地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不断巩固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档案系统积极构建以“人防为核心、物防为基础、技防为支撑”的全方位档案安全防护体系,档案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海军档案部门坚持从制度上搞好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完善《档案安全防范总体应急方案》《库房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规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安全管理经常抓、抓经常,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层层过筛,堵塞漏洞,以强有力的责任机制将安全观念内化为官兵的自觉行动;坚持以科技手段提升安防水平,升级完善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楼宇控制、消防灭火、容灾备份等安全防范系统和措施,档案安全管理自动化、可视化、全时化和体系化水平不断提高。

聚力科技兴军,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信息化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助推器。

    “十五”以来,海军档案部门贯彻“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持续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积极探索电子文件归档移交管理措施办法。海军档案馆采取缩微胶片转换与数字化扫描双管齐下的方式,共扫描档案原件600多万页,完成了照片、声像档案的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已录入档案目录数据160多万条,完成了15万画幅扫描档案的全文OCR识别,建立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开发了干部任免、牺牲病故、房地产等多个专题数据库,基本实现了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

    目前,海军档案部门已全部推广应用了全军统一研制配发的一系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了各级馆(室)藏档案全部目录和部分全文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一些单位档案信息系统接入本级办公自动化网络,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全军统筹部署下,参与开展军队保密档案业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正在抓紧构建档案信息网,以各门类档案信息流为主体,建立相应的档案主管部门、档案馆与立档单位保密档案室网络节点,实现网络互联互通,逐步形成标准统一、安全高效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

    档案科研工作稳步推进。《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数字档案的存储载体》等学术著作纳入国家档案局教育培训中心指定教材;重大工程档案资源建设与管理、数字保密室与文档一体化建设关系研究等军队软科学项目的研究与结题,助力档案前沿理论研究;《军队档案专业训练考核系统》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集中力量编修的配套训练教案、教材、教学片等在全军范围获统一推广使用,积极发挥了海军档案工作在促进全军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化方面的应有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4月22日 总第3363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