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令人瞩目的档案编研、标准化及统计工作成绩

作者:李莉娜 何 芮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1-06 星期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档案馆的编研工作

李莉娜

    中央档案馆保管着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历史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馆藏丰富,对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建馆之初,中央档案馆就设立了编研部门,着手进行馆藏档案的编纂和研究。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档案馆编研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解放思想、积极创新、科学规划、狠抓质量,深层次、多角度挖掘馆藏资源,档案编研成果丰硕。

围绕中心 创新形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各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利用档案的需求日益迫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1979年8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提出,工作基础好的档案馆要着手进行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研究档案内容,汇编档案史料,参加编史修志,为历史研究服务。1982年12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进一步要求各级各类档案馆加强编研工作,省以上档案馆都要建立专门机构,配备较强的专业干部,有计划地编纂、出版档案史料。1983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档案馆工作通则》将“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列为档案馆的基本任务之一,要求凡有条件的档案馆都要设立编研机构,有计划地编辑出版各种档案史料汇编。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中央档案馆的编研工作迅速恢复并开展起来,走在了全国各级档案馆的前列。

    20世纪80年代,中央档案馆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利用独特的馆藏优势,集中力量陆续推出了《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国际评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毛泽东书信手迹选》等档案汇编,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中央档案馆积极探索,创新形式,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借助网站、报刊、电视等媒介,做到有图、有字、有声、有色,扩大档案受众范围,提升档案社会影响力。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第一辑)出版,为反击日本右翼言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国际影响。同时,中央档案馆还通过各大报刊、网站等连载相关内容,集中进行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

    目前,社会各界可以在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上观看多个展览,如“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自供”等,这些展览紧扣时事热点,极具教育性,拉近了档案与群众的距离。

科学发展 合作共赢

    中央档案馆编研工作一直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将自身馆藏优势与外部研究力量结合发展,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例如,中央档案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合编了《恽代英日记》,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等合编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合编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等。一大批合编作品的问世,促进了中央档案馆编研力量的发展,实现了合作共赢。

    近年来,中央档案馆一直在探索多馆合作的发展道路,实现档案馆之间优势互补,为研究者提供全面、丰富的档案资料。2009年,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组织编写的《城市解放》系列丛书出版,这是包括中央档案馆在内的30多个国家综合档案馆联手协作、走大编研之路的有益探索。2016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档案局正式启动《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出版工作。这是由国家档案局组织、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参加的大型档案汇编项目,是档案部门共同参与的编研项目,不仅为社会各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提供了档案支撑,而且对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传播正能量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形成制度 提升品质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央档案馆编研部门不断优化流程,探索分头实施、集体讨论、共同决策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编研工作制度,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流程、文件交接、编审工作各环节责任、安全保密、书稿档案整理等。

    例如,《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于201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共收录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期间的重要文件4569件,且多数为首次公布,是研究这段历史的权威档案汇编。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这套书在第四展区进行了展示。这套书在编审过程中,包括选稿、编辑、初审、复审、终审等主要环节,每个环节又经过多道程序,每个程序的责任人、处理意见等均有记录,全程可追溯。该书在出版前,全文通读、校对、核对至少有十余次。正是这些严格的工作要求、科学的工作流程为作品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

    多年来,中央档案馆的编研作品屡获殊荣,如《邓小平手迹选》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城市解放》系列丛书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110集电视文献专题片《周恩来的故事》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毛泽东1949》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系列片“十佳作品奖”。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档案馆的编研工作走上了合作创新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全体档案工作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不懈奋斗。

不断加强的档案标准化工作

何 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予人们回顾过往、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协调推进、科学管理、服务发展,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加强档案标准机制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标准化工作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1982年,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档案工作会议,要求着手制定档案管理标准方案;1983年,国家档案局成立了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领导小组;1986年,国家档案局决定在其所属的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设立标准化研究室,该室同时兼作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1988年,国家档案局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在综合科教司(1994年改为政策法规研究司)设立了法规标准化处,取代档案工作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担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的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档案工作标准并监督标准的实施,同时开始筹备成立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91年,国家档案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档标会”)成立会议,通过了《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至此,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已初步完成,档案标准化工作由此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

    截至目前,档标会共召开了26次年会,年会围绕“总结上次年会以来档案标准化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审议申请立项标准项目、审查标准送审稿”的议题展开;对档标会委员实行动态管理,汇集了全国各地在不同档案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断吸纳不同“声音”加入档案标准化工作。为应对电子文件等发展形势,2008年档标会下发了《关于成立档案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的通知》,吸收国内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成立WG1-ISO15489国际标准采标工作组、WG2-ISO23081国际标准采标工作组和WG3-通用电子文件/档案对象元数据规范工作组。

不断优化档案标准体系

    从1985年制定第一项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档案著录规则》到2018年《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发布实施,目前,国家档案局归口管理6项国家标准、70项行业标准、1项指导性技术文件,基本涵盖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编目与检索、档案保管与保护、电子档案管理等档案工作的主要环节。

    在增加档案标准数量的同时,我们逐步提升标准质量。一是积极开展档案标准更新清理工作。2005年、2015年国家档案局组织2次大范围档案工作标准清理工作,通过评价清理、专家评审2个阶段,对百余项标准提出清理意见;将每项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各计划单列市档案局,中央企业档案部门等发文征求意见,及时将标准编制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交档标会委员函审表决。二是积极建立标准责任委员指导机制。2017年,国家档案局建立责任委员指导机制,即在每项标准立项后,指定3名到4名档标会委员担任该标准的责任委员,对标准编制整个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和全过程指导,提高制定效率。三是积极融入国际化标准专业组织。为提升我国档案标准国际化水平,国家档案局于2005年4月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档案/文件管理分技术委员会(ISO/TC46/SC11),并积极派出代表团参加历年交流年会,推荐专家参与ISO11799《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的修订及ISO30302《信息与文献、国际档案馆统计》的制定等工作项目,开展ISO15489、ISO23081等系列标准采标工作。

积极推进档案标准化工作

    国家档案局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推进档案标准宣传工作。一是积极推动档案标准的发布工作。国家档案局与中国质检出版社等合作出版档案工作标准汇编,并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档案局官方网站定期更新标准目录和标准化工作动态,向社会公开档案行业标准文本。二是积极推动档案标准的培训、解读工作。国家档案局干部教育中心通过局官方网站、《中国档案报》等平台对新发布的重要标准及时进行解读和释义。三是积极推动档案标准的交流研讨工作,鼓励各省市区对档案行业标准进行推广,加大宣传力度。

    档案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础,是高效率、高质量开展档案工作的坚实保障,可以将先进、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标准化的形式推广开来,使档案管理工作及操作程序达到优化的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档案标准化工作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一项需要持续关注和不断投入的事业。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档案局的推动下,在档案界的共同努力下,档案标准机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档案标准体系不断得到优化,档案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们坚信中国档案标准化工作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说档案事业发展成就

王 忻

    1983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统一的档案统计工作制度,在试行的基础上制发了《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年报》,经过数年的实践,于1991年正式施行《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制度》。档案统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并不断得到加强,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决策支撑,特别是在制定各个时期的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档案统计工作的意见》。

    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截至“十二五”末,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58641.7万卷、件,是“七五”末的6.45倍;馆藏照片档案2102.4万张,是“七五”末的5.99倍。

    在档案开放方面,国家档案局在《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年档案事业规划》中提出“各级档案馆应当把开放历史档案和积极开展利用工作当作重要任务”的要求,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开放作出了明确规定,档案鉴定开放是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工作重点。截至“十二五”末,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9266.3万卷、件,比“八五”末增长了232%;接待利用者2802.2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8230.5万卷、件次。

    在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十二五”末,全国有11个副省级以上档案馆建设了新馆,中央下达的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中有1002个项目全部完成,档案馆库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各级综合档案馆建筑面积达到785.5万平方米,比“七五”末增长247%。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1月5日 总第329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