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精准扶贫挑重担 入村帮扶换新颜

作者:刘艳红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6-13 星期三

    去年3月,我和河北省衡水市档案局馆另外两名同事来到了孙魏屯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一年以来,我们将自己的汗水洒遍孙魏屯村的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现在,每逢遇到困难,孙魏屯村的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事找工作队”,这句话不仅是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认可,也是我们驻村以来最大的收获。

    驻村伊始,我们3人先整理出贫困家庭资料,详细记录了每户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同时,我们还将与贫困户切身利益相关的住房、医疗、教育、民政、产业扶贫等政策摸深学透,按照贫困户亟须解决的,如子女上学、慢性疾病、住院治疗、危房改造等困难对他们进行分类登记,以便有针对性地宣讲精准扶贫政策。

    走访中,孙魏屯村有4家贫困户告诉我们,他们的住院费用一直无法报销,这也成为困扰他们多时的难题。为了帮助他们,我们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咨询报销政策,并第一时间上门告知他们医院报销流程,他们不断表达着对我们的感谢:“多亏你们的帮忙,我们才能这么快拿到报销补贴,让你们费心了。”走访中,一名贫困户告诉我们:“村里一些贫困户常年患有慢性疾病,但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治疗一直给耽搁了下来。”为了帮助他们减轻医疗负担,我们帮助所有患慢性疾病的贫困户联系到了县医院专家,帮助这些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的贫困群众办理了慢性病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县医院眼科专家专门到村里开展免费义诊活动,让全村80余人接受了免费的眼部检查。

    去年汛期,孙魏屯村多次遭遇暴雨,这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每逢下雨,我们便挨家挨户上门查看贫困户家里的房屋受损情况。贫困户魏兰朋居住的房屋破败不堪,我们联系相关人员为他们家及时修缮了房屋。之后,在市档案局的支持下,我们还给这些贫困家庭和村里的留守老人们送去衣服被褥、米面油和肉蛋奶等生活用品,为他们送去温暖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村民于广智告诉我们:“我们夫妇俩早年在外地务工期间缴纳过养老保险,但回家务农后养老保险无法接续,这件事情一直困扰着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们帮忙联系了县人社局,联系企业为他们代缴养老保险。

    走访魏金池家的时候,魏金池告诉我们:“我们家经济拮据,我孙女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老想着辍学,可怎么办啊。”听到他的叹息,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这个家庭的困难。之后,我们多次到魏家跟老魏的孙女交流,了解她不想上学的原因,并试图用一些名人读书事例激励孩子,为她送去书籍和学习用品,鼓励她在学校申请贫困生教育补助。终于,在我们的耐心劝解和疏导下,原本腼腆内向的孙女被打动了,得以重返校园。

    短期的接济并不长远,要实现稳定的脱贫还需要产业扶持。了解到相关扶贫产业政策后,我们便积极奔走,帮助村里的9家贫困户加入了光伏产业项目和兴彪蔬菜合作社,去年共为他们分红1.25万元。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去年8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对帮扶村进行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在开展“回头看”工作期间,很多村民不理解我们的工作甚至对我们产生了抵触情绪,但我们知道,我们不能退缩,大家齐心协力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解政策。对已经参与申报的贫困户,我们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入户调查、测算评估和民主评议。在大量细致工作的基础上,村里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扶贫期间,帮扶村的基础设施面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里硬化辅路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村里新安装路灯30盏,设立了保洁员,安放了垃圾箱,卫生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村两委办公室新添置了一批办公用品,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内文化广场设立了文化长廊,村民能及时了解国家惠民政策;村图书室开始建设,市档案局还为村里捐赠书架4个、图书1000余册,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大家的努力下,孙魏屯村已经由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屯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种种举措惠民生,点滴小事聚民心。很多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将我们驻村干部和帮扶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对我们驻村干部来说,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就是最大的成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6月11日 总第323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