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省湖州市“美丽乡村记忆工程”建设实践

作者:张楼岩 特约记者 顾琪琪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4-17 星期二

    浙江省湖州市是习近平同志“两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近年来,湖州市坚持“创新、服务、发展”的理念,以档案元素精心打造美丽乡村,深入实施“美丽乡村记忆工程”,在服务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生态保护、乡风文明、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档案品牌,创造了美丽乡村档案工作“湖州模式”,呈现出档案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以大视野谋划大格局,推进美丽乡村档案工作。一是抓规划引领。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于2011年总体部署“美丽乡村示范市”建设,将档案管理纳入美丽乡村考核体系,各县(区)同步将美丽乡村档案工作纳入县(区)综合考核体系,全市美丽乡村档案工作得到整体推进。二是抓基地建设。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指导服务美丽乡村档案室建设,建立以乡镇为核心的行政村档案巡查和考核机制。目前,全市美丽乡村建档率达到100%,其中有788个行政村和81个社区达到市级规范化档案室建设标准,73个行政村和30个社区达到省级示范行政村档案室标准。德清县与安吉县获得“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称号,长兴县获得“浙江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称号。三是抓基层改革。探索“村档乡管”档案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4个乡镇档案馆和民政、林业等专业档案馆。同时,德清、安吉、长兴等县的部分村镇作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档案工作试点单位,参与编写了《美丽乡村建设档案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

    以大资源构建大服务,美丽乡村档案公共服务创全省一流。一是建成美丽乡村建设专题档案库。市档案局馆把优势做强,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文件资料归档范围和专题数据库建设规范;以安吉县政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由国家标准委发布实施,为档案部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了遵循。目前,全市共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档案约3.6万卷73.4万件,专题数据库已基本建成。二是推广“千村档案”建设经验。自省档案局、省农办、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千村档案”建设工作以来,市档案局馆组织并完成了全市44个古村落档案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其中,德清县、安吉县“千村档案”建设经验得到省档案局馆的充分肯定。德清县构建“一村一档”村落档案数据库,建成了全县10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村落档案数据库;安吉县全力助推“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全县8个村在全省率先完成“千村档案”建设工作。三是构建馆室共享平台。市档案局馆在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上,部署各县(区)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长兴县档案公共服务在乡镇(街道、园区)、行政村(社区)全覆盖”项目列入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成为省档案局“档案开放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德清县、安吉县、南浔区、吴兴区全面实施共享到村工程,实现档案利用服务在全市便民服务平台的全覆盖,实现了“地域联动、异地查档、跨馆服务”。

    以大文化打造大品牌,美丽乡村档案文化实现全面覆盖。一是实施“美丽乡村记忆工程”。市档案局馆主动记录美丽乡村创建进程,展示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并为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档案服务。市档案局馆建立了俗语方言、家谱族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反映历史文化记忆的档案文化资源库;制作《走进档案》系列纪录片等,湖州档案文化品牌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打造乡村档案文化展示窗口。全市打造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乡村记忆馆”“乡村记忆基地”“乡村记忆长廊”,在服务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旅游和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比如,德清县打造的集村史馆、名人馆、文化馆为一体的“和美乡风馆”;安吉县打造的高禹村移民记忆馆、耕盛堂记忆馆成为全省首批“乡村记忆”示范基地;长兴县徽州庄村以茶厂为基地,打造了特色记忆长廊等。同时,发挥《中国美丽乡村安吉》《今日德清》等文化专刊的宣传效应,提升了档案工作的知名度。三是开展美丽乡村档案文化示范村建设。市档案局馆以安吉县成为“省级美丽乡村档案文化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出台《省级美丽乡村档案文化建设试点县创建实施方案》,在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等美丽乡村观光带上建成2个档案文化示范村(社区),每个示范村(社区)包含示范档案室、示范记忆基地和示范数字档案室3个示范点,通过示范村(社区)、示范点建设,最终形成了档案文化示范带。目前,余村、双一村等8个创建村已全部完成“三创合一”建设。适时成立“两山”专题档案馆,进一步发挥美丽乡村档案在安吉县“中国最美县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4月16日 总第320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