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让档案活起来、亮起来、火起来,
是档案工作者的最大愿望(上)

作者:杨冬权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3-27 星期二

    最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书。

    我从1982年参加档案工作,到2017年,整整35年。此间我写过一些学术文章或工作讲话、学术演讲,其中有关于档案史和档案内容研究的,有关于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但从未结集出版过。2017年初夏,中国文史出版社约我为他们编辑出版的《政协委员文库》写一本与本人专业有关的书,我借机分别节选其中的精要,辑为一书,取其中的一句话,题名为“让档案活起来、亮起来”。2018年春节前,我拿到了样书。重读之后,有一些感想。

    让档案活起来、亮起来、火起来,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最终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我从事档案工作30多年的真切体会和至深感悟,也是我历来在档案工作中始终坚持和一贯强调,并身体力行的主旨。它是我作为档案工作者一生的最大愿望。书中辑录的文章,基本都贯穿着这根红线,围绕着这个主题,体现着这个主旨。今天,当本书已经面对读者时,我也把这个主旨作为我最新的赠言和礼物,送给全国的档案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档案的人。我想用这个主旨,继续唤醒更多的人关心档案,利用档案,重视档案的开发,盘活档案资源,搞活档案工作,用档案中的智慧之光照亮人类、照亮社会,让档案在现实中发光闪亮,让档案工作在社会上放射光芒。

    档案是人们过去活动的记录。让档案活起来,就是把死的档案激活,把过去的凭证复活,把档案资源盘活,把档案工作搞活,从而让档案鲜活起来,让档案工作活跃起来,让它们活现于世、活跃在现实生活中,继续为今天,为现实中的人和事,为人们的各方面活动服务。

    档案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让档案亮起来,就是通过对档案的开发利用,重新发掘档案,重新发现档案,重新让档案发光、发亮,掸去蒙在档案上的灰尘,拨亮前人的智慧之灯,擦亮历史的鉴戒之镜,让档案中的智慧光明,照亮今人的心,照亮世人前行的道路,照亮人类未来的方向。

    档案是社会记忆的集合。让档案火起来,就是把逝去的记忆与当下的热点、焦点、关注点结合起来,把昨天档案里的故事,用今天最流行的传播手段、当下最时尚的媒体形式、目前最火爆的宣传平台,重新讲述、重新诠注、重新阐释,用档案连接和打通昨天和今天,用昨天的记忆来引起今人的共鸣,让档案随着档案里的故事而火红媒体、火热大众、火爆社会、火遍全球,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成为媒体上的新角、主角,成为社会的新宠。

    让档案活起来、亮起来、火起来,事关每位档案工作者。它是每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需要档案工作者一代接一代地去践行。档案是凭证、是依据,有故事、有智慧,能助人、能鉴人。但是,它通常不会自动如此,而往往需要档案工作者去寻隐、去淘金,去发现、去点化,去激活、去点燃。如果说,档案是一根金针,那么,这根金针只有经过档案工作者这些绣娘之手,才能度与他人,起到济人、慧人的作用。档案,原本是一堆纸、一堆胶片、一堆磁带或一堆硬盘,只有档案工作者把它们整理、编目、著录甚至数字化、放到网上了,才好检索,才好寻找,才能让人利用。如果档案工作者把它们用各种形式开发出来,把其中的记忆激活,把其中的慧点挑明,把其中的故事讲好,把其中的规律揭示,则可让档案被更多人利用,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档案工作者的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让档案活起来、亮起来,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类起到更多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看来,书中的一些观点或提法,对档案工作仍然没有过时,对促进档案工作者进一步让档案活起来、亮起来,仍然具有认识价值、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一些愿望或想法,尚未全面实现,仍需后来者继续努力。比如:

    关于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必先提高档案界的社会意识的观点。

    关于“大编研”的提法和档案工作者应该树立“大编研”的观念,从“小编研”向“大编研”转变的观点。

    关于建立家庭档案是档案进入千家万户的很好切入点,是档案工作走向基层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档案工作;它是中国档案工作者的一项创举,是中国对国际档案界的一项新贡献。

    关于档案法规要体现以人为本思想,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全面收集和利用,突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关于要在档案工作中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观点。

    关于统筹城乡档案工作协调发展,建立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的观点。

    关于档案报刊应常变常新的观点。

    关于在目前应对电子文件进行异质备份,以有效解决其保真、保密、保存、保读取等难题的观点。

    关于档案馆工作要以丰富馆藏、提高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搞好馆舍建设、馆藏建设、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安全建设,把各级国家档案馆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公共档案馆的观点。

    关于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档案安全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安全问题无所不在、安全问题人人有责;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安全永远第一的观点。

    关于在档案工作中树立“大档案”“大服务”“大安全”的观念,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三大战略”的观点。

    关于机关档案是机关所有人员、财产、物资、事务的原始记录,不仅是机关内部管理和进行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机关实行公共服务的基础;机关档案工作是机关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一环;搞好机关档案工作,首先得益的是本机关,然后才是全社会,要把档案工作放在机关工作更重要的位置上予以加强的观点。

    关于要将档案宣传纳入全国宣传工作之中,努力形成“档案大宣传”的格局,使档案宣传成为全国宣传工作的知名品牌;档案宣传要善于从档案里找故事,把枯燥的档案变成有趣的故事,善于用现实的眼光寻找历史的档案,把档案变成现实的延伸、现实的背景、现实的参照,加强档案同现实的联系,使档案具有鲜活力,让人具有新鲜感,从而提高档案宣传吸引力的观点。

    关于建设档案强国的观点。

    关于民生档案是党和政府各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是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原始凭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新方向、新任务,是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重大作用,履行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基本职能,完成档案工作者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的重要方面;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记录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总体原则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者在文化建设中,一要把档案转化为文化产品,既要把档案转化为大众或流行形式的文化产品,让它“传得开”,又要努力把档案产品打造成文化精品,让它“立得住”“留得下”;二要为文化建设提供档案,包括为小说、电影、电视片、戏剧等的创作和史志、论著等的编写,以及为古城重建、古迹遗址恢复、文化设施建设、大型文化活动开展等提供档案;三要为文化建立档案,帮助文化建设者在各项文化建设中建立档案,主动记录即将消失的各种文化现象,为“濒危文化”建立档案;四要建立档案文化,建设档案系统的行业文化的观点。

    关于数字档案馆(室)是数字时代或大数据时代档案馆(室)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的新型档案馆(室),是对传统档案馆(室)的升级,是“第二代”或“升级版”的档案馆(室);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必须“内容为王”,着重数字内容的积累,因此要按照“存量数字化”的要求,大力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并按照“增量电子化”的要求,全面开展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工作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者要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奉献更多的档案产品,让档案从库房“走出来”,让它“活起来”“亮起来”;档案工作者要积极承担起为国家守历史、为人类存记忆的神圣使命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带来档案工作大精彩、形成档案事业大格局;具备创新精神或创新思维,比具有相关知识或技术更重要;有了创新精神,就能在工作中随时冒出创新的思想火花、作出创新性的决策或举措,从而有所改进和提高;创新人人皆可为之,只要你试图改变点什么,就能使你的工作有所改变——或者是内涵式的提高,或者是外延式的扩展的观点。

    关于做好档案工作中的“加减乘除法”,写好档案工作之“本”的观点。

    关于档案学会要端正学风、端正会风的观点。

    关于以2014年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发布为标志,我国档案工作正处于一个以服务大局和服务民生为中心、以“三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事业发展得到有力保障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与以往有很多不同、当前已不可逆转、今后还将较稳定地持续一个时期的观点。

    关于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一是“利用旧档案”,二是“形成新档案”;它们的服务对象,实际上主要也是档案利用人群,档案部门应该研究他们利用档案的内容、特点、趋势、存在问题等,并把他们纳入档案利用的统计范围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都既是前一件事情的末端,又是后一件同类事情的开端,档案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档案工作是末位工作”“档案工作者是收容队”的观念,树立新的“先行”意识,尽可能地用档案工作为其他工作起头、开路、领跑,当先行者、排头兵、引领人;要先行介入对上游工作的管理,主动进行“前端控制”;要主动提供档案,引发领导决策、引领有关工作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者要有网络思维特别是移动网络思维,积极运用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为档案工作插上现代的网络翅膀和移动翅膀,使档案飞翔起来、移动起来,无远弗届、无处不到,从而在网络版图上不断开疆拓土、扩大份额的观点。

    关于要注意把网络信息存档、让网络信息变成档案永久流传后世,这是档案工作者作为“记录保存者”和“记忆守护者”的天然使命和当然责任,我们必须担当起挽救信息时代人类信息自然流失这一历史责任,为今天的信息社会存档,替未来的人类留凭证、留智慧、留记忆、留痕迹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者要有合作思维,善于同各方面合作,实现共享共赢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者要有人本思维,在档案工作的各方面都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出发点的观点。

    关于档案价值鉴定关系档案工作的未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人民的未来,它的作用远远超出档案工作领域,它不仅具有档案学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的观点。

    关于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人员的基本功,是作为一名好的档案工作者的必备条件,档案工作者的最大失败是把不该销毁的档案销毁掉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涉及档案价值鉴定的各项工作时,实际上都在决定着文件是否留存和能留存多长时间,决定着将来国家档案馆将保存什么样的档案,决定着国家档案资源的数量、内容和成分,决定着未来的国民能用到什么样的档案,甚至决定着一些人的个人命运的观点。

    关于档案价值具有多重性、多方面性,具有对档案形成者的价值、对档案涉及者(包括被档案直接记载的人和与档案中所记载的政策、事件、物品等有关系的人)的价值、对档案研究者(包括收藏爱好者)的价值、对档案所有者(即国家)的价值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者要向收藏爱好者学习,不但学习他们辨废识宝、变废为宝的慧眼,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以万物为宝”而“不视万物为废品”的卓识远见,学习他们上下求索、执着收集、迷恋收藏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的观点。

    关于档案价值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档案价值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档案价值认定难的观点。

    关于破解档案价值认定难的办法是三个字“全部留”,即凡本单位正式形成的文件和与本单位权益、历史有关的文件材料,要全部进行归档留存的观点。

    关于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本单位文件的重要性,不要随便把它们列入不归档范围,不要随便把它们划入定期,更不要随便把它们销毁掉的观点。

    关于在判定档案价值时,一定要有以人为本的观点,一定要有历史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群众的眼光、学术的眼光,一定要有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的观点。

    关于档案人对档案要怀有敬重和珍惜,而不要怀有冷漠和轻视的观点。

    关于档案比钱贵的观点。

    关于档案工作者在处理档案时要想到“四个无用、四个有用”,即对自己无用的,可能对别人有用;对本单位无用的,可能对社会有用;对今天无用的,可能对明天有用;表面看是无用的,可能实际上有用的观点。

    这些观点,有的在提出后当即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热烈响应,成为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共识,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得到践行;有的在刚刚提出后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慢慢也被实践所证实,因而又成为更多人的共识,被更多人付诸行动。因而,它们都对当时的全国档案工作形成很好的引领和很大的推动。还有的观点属于革命性、颠覆性的观点,超出了很多人的传统观念,提出后一时还没有被广泛认识和实行,目前我还在用各种方法向更多人进行宣传,并正在得到更多人的赞同,它们的认识价值仍然存在,相信会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会对今后的档案工作有所促进。因此,书中的很多观点,不但具有理论性,在理论上结出果实,而且具有实践性,在实践中也结出了果实;不但对过去的档案工作者有认识和践行的价值,而且对今后的档案工作者也有认识和践行的价值;不但对中国档案学理论有所创新,而且对世界档案学理论也有所创新。

    (未完待续)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3月26日 总第319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