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我们可以看见的未来

写于《中央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发展——神华档案信息化实践》付梓之际

作者:云天宝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2-06 星期二

    格拉塞维兹说,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这本小书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数字档案馆及其背后大数据思维和理念贯穿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必然是一场革命,一场让“沉睡”宝藏焕发异彩的伟大革命。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虽然档案工作在存史、举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大多还只是被动的、基础层面的,如璞玉未琢。可喜的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文件管理的数字转型提出了战略性的规划,档案管理学界已经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有了基于理论和实践的丰硕成果,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从事档案管理实践的主体之一——企业档案管理者也逐步认识到了引入大数据思维和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紧迫性。由是,理固然,势必至,数字档案馆应时而生。

    在进行神华数字档案馆一期工程建设期间,受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委托,我们开展了《基于神华案例的中央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型及标准体系研究》软课题,旨在通过这个项目为中央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摸索一些经验。在国资委办公厅的直接指导下,我们集中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紫光集团档案事业部、神华集团档案系统的专家和档案工作人员,历时近一年,完成了课题的研究。课题成果既来自于神华数字档案馆一期工程建设的实践,又从理论上指导并完善了该工程的建设。

    在课题进行中,我们突破了传统档案管理理论限制,提出了“企业数字档案馆本质上是企业核心档案数据资产集成管控系统,是企业中最为核心、最为复杂、最为有序的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在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中,突破了以查询借阅系统为核心功能的建设思路,代之以数据资产管理为核心功能进行建设。将企业运营中形成的具有档案价值的信息资源由数据变为文件,由文件变为档案,由档案变为知识,形成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最终成为集文档中心、凭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功能为一体的数字档案馆。

    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推进和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不断深化对档案管理数字转型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认为,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工具,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腾飞的翅膀。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数字档案馆的模型与标准的设计与架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解决数字档案馆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建设问题,完成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和迁移进馆工作。第二阶段,企业管理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归集。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和档案的资源体系建设标准和资源归集,完成即时生成的海量数据的筛选、捕捉与治理。第三阶段,档案数据资源(资产)开发和利用阶段。这个阶段是档案管理的终极目标,即实现档案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和工具,通过对形成的数字档案资源进行数据治理,使碎片化、零散化的数据有序化,再现业务活动和决策程序的逻辑化;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为企业高层管理决策提供基于历史依据的未来预测,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关键节点预告性风险提示,真正将“档案库”变成“信息库”“知识库”。

    这就是档案管理可以看见的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璞玉终将成为精雕细琢的艺术珍宝。作为档案人,我们坚信、也坚守这样的未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本书就是我们面向这个未来的起程,是我们对第一个阶段的探索和总结。也许粗糙,也许浅陋,但却真实、鲜活。我们之所以愿意呈献,敢于呈献,就是相信她能为同样在这条道路上摸索的业界同仁贡献一束微不足道的光,让这束光簇拥另一束光,共同照亮档案事业的伟大前程。

    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心念至此,澎湃不已。未来,已来。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2月5日 总第317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