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回顾五年来历史性成就 找准新时代服务切入点

对标党的十九大报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档案事业发展成就

作者: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1-02 星期二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10个方面,全面总结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档案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各级档案部门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主动把档案工作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发挥档案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不断完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切实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积极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档案管理,使依法治档局面基本形成、档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了档案信息化体系;积极参与档案工作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充分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了以党的建设统领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的发展是深层次的、跨越式的。对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梳理5年来全国档案系统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于档案部门全面总结工作经验,找准档案工作的新时代定位,进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实现新作为。

    本报根据相关资料形成此文,以期为广大读者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档案事业发展成就。挂一漏万之处,敬请谅解。

档案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当今世界,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正在深刻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档案馆也正从“纸与铁”的时代加速迈入“数与网”的数字时代。2013年,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国家档案局提出实施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吹响了加快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号角。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稳步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已数字化档案占馆藏总量的比例大幅提高。在上海等6省市开展的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和长期保存试点工程已通过国家验收,为今后各级档案馆大规模开展电子档案接收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了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国家档案局先后出台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中央国家机关档案部门以及中央企业档案部门高度重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并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国联通、中国电网、国土规划等企业数字档案馆以及区域性数字档案馆、移动档案馆和依托政务云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研究不断深入。全国各级档案馆中有13家数字档案馆系统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

    5年来,各级档案部门依托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平台,开拓档案信息服务的新渠道,服务形式日趋多样,服务受众数量不断增加,信息内容更为完善。全国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部门基本都能够通过“三网”平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许多地市级和县区级档案馆建成局域网平台或启动了局域网平台建设,大多数县区级以上档案馆都在互联网上拥有网站或主页,开展不同程度的档案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在47个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中有19个档案馆建设了微信、微博、手机应用等移动服务平台,开展了颇具特色的档案服务。越来越多的地市级、县区级档案部门开始着手移动平台的建设,档案服务平台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档案系统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为平台,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以档案目录中心、基础数据库、档案利用平台、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为基础,以《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等制度规范为保障的档案信息化体系。80多家机关单位参与了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其中的2家单位通过了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评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万二千亿斤。”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紧紧围绕新形势下的中央农业农村发展大政方针,与涉农部门开展多方合作,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2011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农办、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成立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国家档案局负责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的文件资料归档工作。随后,6部门联合制发《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国家档案局、农业部在2014年11月20日正式印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2015年,6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意见》,全面强化了对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的指导。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是党中央在“十二五”期间确定的重大改革之一。作为林改的重要成果和历史记录,林改档案中的权属、登记和颁证等材料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保障,是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保证。为加强和改善林改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5月联合发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有力推进了林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国务院精神,2011年至2012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这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农业基础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确保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与安全,国家档案局与水利部在2011年联合印发《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管理办法》,2012年又联合制定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档案验收办法》,切实把好水利普查的档案验收质量关。

    此外,2011年至2015年间,国家档案局联合民政部、农业部多次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会议、活动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组织检查验收工作,并对全面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进行部署。截至2015年,全国共创建143家国家级示范县、数千家省级示范县。2016年,国家档案局又组织对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进行了“回头看”检查,全面夯实了农村档案工作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

    在服务党和国家重要工作方面,国家档案局带领全国各级档案部门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服务。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启动“明清时期‘一带一路’档案编研出版工程”,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档案史料支撑;编印和报送《清代中印锡金段边务档案选编》,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完成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数十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加强对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国家大科学工程、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等新领域、新类型项目档案的检查指导。

    国家档案局还持续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巡回检查,共对14个省市的70余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中央和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了实地查验。同时,与国防科工局联合对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检查。国家档案局依据《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和《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共对50余项重大建设项目和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档案验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档案科技工作一直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档案局按照《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提出的要求,从档案事业发展需要和档案工作实际出发,坚持科技先行原则,科技立项、成果评审和应用推广质量稳中有升,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科技立项方面,国家档案局根据档案事业发展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每年发布科技立项选题指南,组织开展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档案科技研究。科技立项申报数量从2012年的160项稳步增长到2017年的285项,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不仅申报数量不断攀升,而且参与申报的单位范围逐年扩大,除了各地档案局馆外,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档案设备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单位也纷纷申报。国家档案局每年组织全国档案专家委员会,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对科技项目进行评议,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把对档案事业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的项目评选出来。仅从数量上看,2012年立项74项,2013年立项98项,2014年立项112项,2015年立项112项,2016年立项93项,2017年立项91项,2012年至2017年间,全国档案科研立项共计580项,年均立项近百项,入选全国档案科技计划项目的数量较此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2年至2016年间,得到推广的优秀档案科技成果共45项。其中,档案保护、档案现代化两类科技成果均为16项,软科学成果为9项。推广的科技成果涉及冷冻杀虫技术、档案封存技术设备、照片抢救技术、档案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数字化设备与成果检测、馆库智能化管理等。

档案工作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情况越来越多。根据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情况,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结合当前国有企业在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加强对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中档案处置的监管,规范档案处置流程、细则,防止国有档案资产流失。国家档案局通过开展调研、下发调查通知、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对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本地区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中档案管理、处置的实际问题为依据,制定有关规范性文件。如湖北省印发《湖北省档案局 湖北省国资委关于做好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职能社会化管理改革档案工作的通知》,对湖北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职能社会化管理改革档案工作提出了要求,对档案流向提出了指导意见;天津市及时编制出台《国企混改档案处置工作服务手册》。在国家关于企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明确企业档案的归属与流向,监管企业在资产与产权变动中发挥档案的记录、凭证、参考作用;结合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开展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工作监管体系研究,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边界;加强破产企业管理工作,疏通非国有企业终止后档案的流向渠道,维护国家档案资源体系的完整与安全。

    当今社会,电子商务相关行业发展十分迅猛,国务院对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亦有相关要求。针对社会上呼声较大的会计档案电子化问题,国家档案局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开展了会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发票管理综合试点,并进行了专项研究,制定会计软件数据归档接口标准,解决会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发票归档的有关技术难题。在试点基础上,国家档案局联合财政部修订下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加强了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办法》下发后,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培训。

    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国家档案局采用课题研究和试点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业务类电子文件规范管理》课题针对企业会计电子文件归档方法、存储格式、真实性和长期性保障进行研究,提出了企业会计电子文件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制定建议,其成果得到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充分肯定。《企业制造系统电子文件规范化管理》课题针对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DM(产品数据处理)的制造部分、ERP(企业资源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电子商务平台数据归档范围、元数据、存储格式、归档流程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不同业务系统特点,探索设计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长期保存和真实性管理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案,以提高企业电子文件的归档率。

    长期以来,金融企业比较注重管理类档案的管理,大量业务档案分散在各个部门保管,档案部门无法掌握,导致其管理标准不统一、过程不规范,甚至造成档案损毁、丢失等情况,不利于金融企业自身发展。为回应金融企业的迫切需求,在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国家档案局制定下发了《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作为全国第一个专门规范金融所有业务档案管理的文件,贯彻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以规范管理、方便利用为目标,要求金融监管部门将业务档案纳入业务监督,纳入制度和工作流程,与业务同监管,确保了金融企业文件材料的完整归档。为配合《规定》的培训宣贯,国家档案局结合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等不同金融业务,编制了配套培训材料《金融业务档案管理指南》。《规定》及配套培训指南具有较强操作性,填补了金融业务档案管理的空白,受到了普遍欢迎。

档案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5年来,国家档案局积极推进《档案法》修订工作,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修订草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提高立法质量、改进档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规章制度清理和废改立工作方面,国家档案局制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5件部门规章及多件规范性文件,废止规范性文件17件,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31件;颁布《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等12项档案行业标准;废止《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等10项档案行业标准。

    在强化行政执法检查方面,2014年至2016年,国家档案局与全国人大法工委、教科文卫委和国务院法制办联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以来贯彻执行《档案法》的情况开展了联合执法检查。这一轮执法检查历时3年,国家档案局共派出6个检查组,检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查单位400余家,进一步改善了各地档案事业外部环境、内部建设,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5年来,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反馈意见的同时,各省(区、市)档案局也纷纷联合当地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覆盖全省(区、市)范围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体现出了检查内容实、检查程序规范、档案行政执法人员素质高、落实检查整改意见力度大等鲜明特点。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强化档案制度建设,一批涉及机制创新、资源建设、行政监管等方面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标准相继出台;档案部门全面梳理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细化行政职权运行各环节对应的责任事项;档案法制机构妥善处理行政争议或信访纠纷,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和案件移送程序,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依法治档局面已经显现。

档案工作服务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档案文化繁荣发展的5年。全国各级档案部门通过举办国际档案日集中宣传活动、档案编研出版、举办展览、拍摄纪录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档案故事、档案文化逐步深入人心。

    从2013年起,国家档案局把每年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围绕“档案在你身边”“走进档案”“档案——与你相伴”“档案与民生”“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等主题,举办档案专题讲座、制作宣传挂图、举办主题征文,各地档案部门通过档案展览、知识竞赛、文化讲座、专题视频、档案捐赠、档案修复体验、走进电台直播间等各种活动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5年来,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在增强公众档案意识、提升档案工作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3年6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编辑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是继《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7—1949.9)》之后中央档案馆推出的又一套大型档案汇编。该书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在第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与有关单位联合公布中国抗战档案、中国受降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中央各大媒体和全国各主要媒体再次连续40多天进行报道,总报道量达数千条,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宣传效果。2015年,国家档案局网站推出365集专题网络视频《档案天天看——馆藏抗战档案系列》,每天1集;中央档案馆出版了《档案中的中国抗战(上、下册)》《中国受降档案(上、下册)》。国家档案局与俄罗斯联邦档案署共同举办了中苏联合抗击法西斯胜利70周年档案展,集中展示了中俄两国档案馆珍藏的有关档案文献和历史图片,真实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2014年7月3日起,国家档案局网站连续45天分批公布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档案,每天公布1名战犯侵华罪行的亲笔供词,包括笔供原文、补充、更正、附言等,以及当时的中文译文,并附有中英文提要。包括中央各大媒体在内的100多家电视台、700多家报纸、近1300家网站,连续45天持续跟进报道,总报道量达1万多条。新浪网在转载的第一天,就有3000多万网民阅读。2015年7月,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公布日本战犯笔供档案的有关情况,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事实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日本侵华战犯笔供档案的公布,有力打击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掩盖侵略罪行的企图。

    2015年8月、2017年7月,由中央档案馆编辑、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大型档案汇编《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第一辑与第二辑先后面世。全书共120册,收录档案6万余页。该书采用影印的方式,对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述做了无删节、无修改的全面呈现,旨在发挥档案工作的特有作用,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反击日本右翼言行,警醒世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2016年,由国家档案局组织实施、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同参与的《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编纂工作正式启动,计划用10年时间,对保存在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抗日战争档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鉴定,将其中符合开放规定的档案分批汇编、影印出版。这是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传播文化正能量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5年来,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的档案文化建设及传播工作成效显著。以抗战档案史料、南京大屠杀档案、侨批档案、汉冶萍公司档案等重点、特色档案为内容的档案编研出版及档案展览展示工作普遍开展,一批批优秀的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接连面世,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目前,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达5.86亿卷(件),档案资源更加丰富、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开放档案1.34亿卷(件),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查阅利用档案的需求。2013年,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档案利用收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实现了档案免费利用。此外,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通过开展跨馆查档、网上预约查档、公开民生档案目录、推行服务承诺制度等方式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正在形成。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还广泛开展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一站式”服务工作。上海、天津、长春、深圳等地的跨区查档取证服务实现了档案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创新和转变,极大地满足了百姓的档案利用需求。例如,上海市通过馆际之间的合作、联动,实施“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文本、统一印章”,实现全市18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的“馆际联动”,实现了“就地用档、异地出证”的便民服务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

    5年来,档案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各高校档案学院系(专业)在国家档案局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围绕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档案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我国档案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3所高校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与2012年相比,新增了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韩山师范学院两所高校。根据对其中24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从2012年的1107人增加到2017年的1204人,增长8.76%。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7年招收档案学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26人、专升本学生300人,招生人数创新高。总体来看,5年来全国档案学专业办学规模稳中有增。

    5年来,国家档案局重视和加强档案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拓展教育培训领域,根据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岗位需要,设计构建符合要求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分类别、分层次的档案教育培训,不断促进档案干部队伍专业化。经中央组织部、中央办公厅同意,国家档案局每年在中央党校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各组织一期档案领导干部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级档案局馆,部分军队、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档案部门的1000余名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自2010年以来,国家档案局连续每年组织2至3期中西部省份分管档案工作领导或档案业务骨干培训,先后为海南、重庆、新疆、甘肃、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陕西、河北、吉林、四川等组织了培训,培训人数累计近2000人。另外,国家档案局决定在2017年至2020年开展全国县级档案局馆长轮训,培养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德才兼备、勤政务实、勇于担当的县级档案局馆长队伍,2017年已完成4期约500名县级档案局馆长培训。同时,国家档案局每年都为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中央企业举办档案人员岗位培训班,年均培训1000余人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经过5年多的努力,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突出重点领域,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全国专业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民生档案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建成。

    2015年,国家档案局与民政部共同制定了《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对于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档案管理,维护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更好地服务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国家档案局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档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扶贫档案工作,全面记录扶贫攻坚历程,更好地服务扶贫战略行动。

    社保档案实现规范管理。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是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保档案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5年来,全国社保系统与档案系统共同努力,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险专业档案达标验收领导小组,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社会保险经办系统开展了达标验收活动,还对工作进展相对缓慢的省级经办机构进行了实地督导调研。社保档案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表现为管理制度基本健全、管理基础明显改善、管理队伍得以加强、管理经费有了保障、服务利用效果初显,专业档案在业务经办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国家档案局誉为“民生档案工作领域的标杆”。

    民政专业档案全面建立。民政专业档案是民政业务工作的真实记录,在服务民政工作发展和民生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年来,民政专业档案工作已经深入到民政一线业务工作之中,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措施得力;把握业务动态,注重调查研究;开展顶层设计,分步贯彻实施;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采用先进技术,创新工作模式。通过开展政策创制、加强规范管理,国家档案局切实履行对民政专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积极推进民政专业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地名、收养登记、婚姻登记、社会组织登记、伤残抚恤人员、殡葬服务单位、民政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行政区域界线等民政业务的民政档案政策体系。

    此外,国家档案局还与有关部门一起出台了全国地名普查、人民法院诉讼、人民检察院诉讼、烈士评定(批准)、测绘地理信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国土资源、安全生产许可、外汇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广播电视节目、农村五保供养、审计机关审计等一批与民生有关的专业领域业务档案的管理规章和文件,确保民生文件资料纳入各机关归档范围并实现规范化管理。各地档案部门和各级党政机关从服务民生的角度出发,密切协作配合,制定了一批地方性专业档案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两岸档案交流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

    5年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积极拓展海峡两岸档案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首次在台北独立举办大型专题展览“孙中山档案文献特展”;与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国民党党史馆”等岛内档案保藏单位,就两岸民国档案特别是抗战档案的交流互补展开洽商;与台湾政治大学进行政大校史档案资料签约及交换仪式,互换校史档案资料、电子档案2.6万余页;与台湾“司法部”“最高法院”交换1927年至1949年期间的“最高法院司法档案”,二史馆提供交换民事刑事判例判决书2200余例近2万画幅,台湾方面提供交换司法案件数位保存档案3400余件。

    2017年7月,由中国档案学会、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主办的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在甘肃敦煌召开。自1992年以来,海峡两岸档案学术交流会每年举办一次,迄今为止从未间断。20多年来,共有三四百位报告人登台演讲,三四千人参与交流,参观考察了近百家档案文献机构。该交流会使两岸档案同仁增进了互信,加深了友谊,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全国部分省级档案部门也积极开展了对台档案交流工作。如,福建省档案局馆充分利用涉台的区位优势,立足馆藏涉台档案资源优势,于2017年在第九届海峡论坛期间举办了“文脉流长——科举制度在台湾”展览和台湾进士后裔与专家座谈会;在第十三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中,湖北省档案馆向台湾《湖北文献》社赠送了《留住乡音记住乡愁——湖北方言建档工作纪实》视频资料等。5年来,诸如此类的档案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档案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突出成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

    伴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档案工作在服务外交工作大局、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档案故事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围绕边界谈判以及南海争端,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为有关部门提供档案佐证,被外事部门誉为“密室定乾坤”的英雄。其中,国家海洋局向联合国秘书处提交的东海部分海域划界案,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了历史和法理依据。

    围绕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全国各级档案馆集中公布中国抗战档案、中国受降档案、侵华日军罪行档案、审判日本战犯档案等,以档案铁证揭露了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和造成的巨大伤害。2015年10月9日,由中国提名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各级档案馆完整、妥善保存档案文献遗产的充分肯定。

    5年来,《拉贝日记》入藏中央档案馆;中央档案馆鉴定收集40多幅涉及钓鱼岛、黄岩岛等的地图和资料,以及抗战期间有关史料;建立国外涉我档案数据库等,填补了部分馆藏空白,并为解决领土争端搜集了更多证据性材料。

    近年来,《南京大屠杀档案》《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和《侨批档案》3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等5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截至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我国已有10份文献遗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10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绩斐然。同时,国家档案局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等国际组织的各项专业活动,成功推荐十几位中国档案工作者在各类国际会议上宣讲论文;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信息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平台”项目;承办了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档案保护工作坊、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等国际会议。

    在开展与国外档案馆和文献遗产保存机构的双边合作中,国家档案局围绕合作共赢的主线,讲求实效,抓铁有痕。2013年至2017年间,国家档案局与葡萄牙、印尼、土耳其、蒙古、伊朗等国签署了档案合作协议,并在协议的框架下,开展了交换档案目录、交流档案保护经验等活动。基于馆藏,国家档案局联合有关单位在国内外相继举办了“中印尼社会文化关系档案展”“中土关系档案展”“中蒙关系1949—2016档案展”等多个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过去5年中,国家档案局每年举办一次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会议,为中俄两国搭建了档案合作的总体框架。作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在档案领域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合作,为加强中俄两国人文合作、巩固两国关系的社会民意基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保障档案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务人员,国家档案局组织公务人员赴英国进行档案培训、口述史培训等,组织了香港“档案学深造证书班”培训等。1999年,本着建立长期互利的档案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和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签署了双边合作协定。根据该合作协定,2012年和2015年,国家档案局分别派遣中青年档案工作者代表团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本特利历史图书馆进行了为期21天的档案业务培训。2013年,国家档案局也接待了美方人员来华访问。

服务全面从严治党与抓机关党建并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特权。”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与狠抓机关党建是5年来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5年来,国家档案局推广以档案为依托的党性教育主题教室,使主题教室真正成为有特色、有深度、让学员提高党性修养的精品课堂。如,国家档案局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联合创建了党性修养主题教室,按照“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群众路线、优良作风、反腐倡廉、善于学习”6大板块,精选制作了80余件有关党性修养的珍贵档案仿真件,将其展示在主题教室中。这些档案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党自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主题教室自开设以来,已承担了对包括中组部调训班在内的300多个班次1.6万余名学员的教学任务。在中组部干部教育局的支持下,至2016年年底,国家档案局和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浙江省委党校、甘肃省委党校以及焦裕禄干部学院联合创建的以档案为依托的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教育活动,中央档案馆利用馆藏档案举办专题档案展览,为党内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课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单位都给予了报道,“两学一做”展览还在吉林、河南、广西、新疆、青岛等多地巡展,累计有上千家单位、10余万人次参观了展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领导班子对机关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机关各单位领导班子抓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负第一责任,班子成员负重要责任,机关党委书记负直接责任,机关纪委书记负监督责任,党支部书记负具体落实责任。档案馆局主要负责同志与其他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均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传导了责任压力。档案馆局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思想,把每个部门和单位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每月召开例会,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都将本部门本单位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重点汇报内容,真正做到把党建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并制定了《档案馆局机关党建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对党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紧密联系实际,把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贯穿始终,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讨论236次,制作宣传板报6期,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3次,征求意见87条。馆局领导班子的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始终坚持从严从实的精神,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深入研讨。领导班子从6个方面查摆38个不严不实问题,制定了18项整改落实措施。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坚持推动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充分挖掘馆藏历史档案资源,筹备举办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档案展览,为广大党员干部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课堂;提出并落实“两个90%”目标要求,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党支部活动为主要载体,领导带头,全员参加,指定集中学习篇目,组织研讨交流,开展专项督查,有效推进了各项党建工作的开展。

    全国各级档案部门扎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档案系统党风政风面貌为之一新,党员干部积极干事创业的氛围已经形成。同时,各级档案部门充分发挥档案的资政、育人作用,通过举办专题档案展览、编写学习材料等形式,紧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党内教育活动,为党内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素材和阵地,全力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

军队档案工作服务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全军档案业务指导职能及各大单位档案管理关系实施重大调整,档案力量体系正在实施结构优化,档案教学建设得到重视巩固,文职人员制度等新的政策制度规定陆续施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正给军队档案工作带来创新性变化、体系性重塑。面对改革部署,面对机遇挑战,全军各级档案部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听令而行、看齐追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按时完成已部署的改革任务,确保了新旧体制各项工作有序转换,档案管理服务无缝衔接。

    军委机关、各战区方向陆军档案部门围绕联演联训、海上维权、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和重点工程,系统整合档案资源,建立了若干专题数据库,有力支持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各专业档案主管部门积极适应形势任务需要、职能使命调整,大力推进专业系统档案信息整合,促进了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同步发展。陆军档案部门全程参与“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建档管档用档,海军、空军、火箭军等档案部门紧贴多样化任务需要,为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提供专题服务。

    2016年,在领导机关的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放军档案馆前馆后库、平战结合、功能互补的馆库体系建设构想成功纳入《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使解放军档案馆在破解隐患矛盾、强化安全管理、建设现代化一流档案馆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6年6月,遵照习主席和军委首长重要批示精神,在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指导下,解放军档案馆严密组织某部保管的革命历史档案的移交工作,全馆官兵同心协力,加班加点,共接收历史档案近万件,解决了30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填补了馆藏档案历史空白,实现了档案接收工作的重大突破。

    解放军档案馆着眼军队改革,研究制定《军队深化改革期间档案接收工作处置方案》,为搞好改革期间档案接收管理工作做好机制准备,对一些改革撤销单位未整理的档案,采取了先接收然后集中力量突击整理的办法,保证了档案绝对安全。解放军档案馆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军队深化改革、军委巡视工作、重大军事演习、反恐维稳、抢险救灾、边境勘测、史料编研和军事外交等查档任务,为军委机关研究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并积极依靠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档案仿真复制服务。全馆年平均接待利用300多家单位,查阅档案近万件。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12月25日 总第3160期 第二、三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