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向警予:为妇女解放奋斗一生

作者:孙 肖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3-11 星期一

    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校园内,有一座花岗岩雕刻的女性半身塑像,她留着短发,穿着传统的高领长衫,目光炯炯望向远方。雕塑基座上刻着:“我为党的事业而死,虽死犹生。”她就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党的历史上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向警予。

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

向警予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商人家庭。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她充满求知的渴望,8岁时在家人的支持下,冲破重重阻力,进入新式小学读书,开当地女子入校读书之先声。辛亥革命后,她转学到长沙周南女校,改名“警予”。

    那时,社会上流行“教育救国”的主张,很多人认为,只要“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中国就有前途和出路。向警予受其影响,在学校里留心考察社会教育的状况,在日记和作文中详细论述学校校舍建筑、教授方法、儿童特点等问题,体现了其教育救国的抱负。她也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曾在日记中写道:“中国的教育固然很可怜,而溆浦的教育可以说是可怜中之最可怜的。”1916年春,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筹办溆浦女校。

    然而,办学遇到了重重困难。为筹集办学经费,向警予多方奔走,百般商请,县府终于同意提供一些支持,并将文昌阁旁边的节孝祠等处划归学校作为校址。其父向瑞龄十分支持女儿办学,为了扩大校舍,把毗邻学校的一块桔园捐献出来,在县府教育经费获批之前,学校的临时用款均由他垫付。

    1916年11月,溆浦女校正式开学,可前来报名的学生却很少。为了动员更多的女孩入学,向警予带着包袱和雨伞,只身从县城出发,深入山区,走遍四乡,劝说家长支持女孩上学。她每到一处便苦口婆心地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讲明女孩上学的好处。在其努力下,一批批女孩来到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妇女解放新思潮的洗礼。向警予还动员学校里的一位女工将其12岁的女儿张玉英送至学校,听闻女工因家庭困难无法为女儿缴纳学费时,她热情地说道:“穷苦学生不要学费,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做工。”在向警予的培养下,张玉英进步很快,1919年毕业。不久,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湖南省妇女部主任,成为党的优秀干部。

    在向警予和女校老师的影响下,学生们勇敢地向束缚妇女的陈规旧俗挑战,向几千年来的封建迷信宣战。当时溆浦闭塞落后,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妇女仍需缠足。向警予就把反对缠足作为争取男女平等的第一步。她耐心地宣传放足的道理,看到学生被缠足,便蹲下身子帮其解开,并陪她回家向家人解释缠足的坏处。她曾对学生说:“我们要打破封建礼教这个精神枷锁,男子能做什么,女子也能做什么。”“如果一个个都把脚裹小了,今后怎么为国家做事咧!”她还为女校创作了校歌,每当清晨,迎着晓风晨雾,溆浦女校校园里都会传来清脆的歌声:“愿同学做好准备,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

作大事业,须大准备

    1918年4月中旬,毛泽东、蔡和森在湖南发起成立进步青年团体——新民学会。消息传到溆浦,向警予深受鼓舞,不久,便动身来到长沙,寻找革命道路。

    1919年下半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的影响下,向警予正式加入新民学会。她和陶毅等人一起创办进步刊物《女界钟》,以大量篇幅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反对童养媳等,并且提倡妇女解放,深受广大群众和妇女欢迎。当时,长沙女学生赵五贞因不满包办婚姻,在花轿中自杀。向警予等人筹备召开了纪念赵五贞大会,抨击封建制度,宣传婚姻自由。她上台发表演说,控诉封建社会的罪恶,号召妇女起来争取自身的解放。《女界钟》还专门就赵五贞事件展开讨论,对旧式婚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时的向警予开始认识到,无视黑暗的社会现实,单纯以教育谋求妇女的解放是远远不够的,她开始踏上新的求索之路。

1920年7月,新民学会部分会员蔡和森(后排右起第二人)、
向警予(右一)等在法国蒙达尼合影。

    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列主义的传播,许多进步青年都想到外国去勤工俭学,追求真理。于是,向警予和蔡畅等人发起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并以周南女校为试点,成立了周南女校留法勤工俭学会。向警予拟定学会简章,提倡赴法勤工俭学将来回国振兴实业。她坚定地向好友表示,“作大事业,须大准备,我们这时候要准备起”。1919年12月,向警予和蔡和森、蔡畅等人踏上了赴法的航船,在漫长的旅程中,向警予、蔡和森经常一起谈心,一起研究政治和学术问题,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5月,他们冲破封建包办婚姻的牢笼,在法国结婚。毛泽东得知后,称赞道,“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因为他们“打破了‘怕’”,用实际行动冲破了旧的婚姻制度,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婚后,他们给国内亲人寄回一张结婚照片。照片上,两人并肩而坐,蔡和森的手中还拿着一本《资本论》,表明他们的结合,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基础之上的。

最早到女工群众中去做实际工作

    蔡畅曾说:“在向警予从事妇女工作之前,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妇女运动组织。”1922年初,向警予从法国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举行。大会决定,在党中央领导下“创立一妇女部”,党的机关刊物“为妇女特辟一栏”,进行妇女运动的宣传工作。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向警予当选为中共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并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她热情地向女知识青年们介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细心地解释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列举各国妇女运动的情况,把英、法妇女和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妇女作了比较。她说,英、法妇女只有一纸空文的男女平权,绝大多数妇女仍处于受剥削的状态,而苏联推翻了资产阶级,取消了私有财产制度,妇女才真正得到解放,我们妇女只有同劳动阶级携起手来,推翻剥削制度,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在党的领导下,以工农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解放运动异军突起,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向警予就是这场运动最早的领导者和组织者。1922年8月5日,上海泰来丝厂女工发起罢工运动,要求减少工时,增加工资,却惨遭镇压,以失败告终。向警予发表《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一文指出,只有新兴的劳动妇女最有力量,最有奋斗革命的精神。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妇女运动决议案》。会后,向警予任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并主编《妇女周报》。她一方面以极大的精力领导妇女运动,另一方面以极高的斗争艺术把万千妇女引向党所领导的革命洪流。中国妇女活动家杨之华回忆说,向警予是最早到女工群众中去做实际工作的,也是一开始便和资产阶级倾向的妇女运动作斗争的。

    为了把女工的罢工运动引向正确轨道,向警予写了《一个紧急的提议》和《告丝厂劳苦女同胞》两篇文章,引导大家总结1922年罢工失败的教训,鼓励女工加强团结。1924年6月,上海闸北区丝厂女工举行罢工,全市丝厂上万名女工纷纷响应。资本家十分惊慌,采取种种手段妄图破坏罢工,女工们在向警予的直接指挥下坚持斗争,决不后退。罢工坚持了10多天,最终迫使资本家答应了工人的部分要求,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也打破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工人运动处于低潮的局面。女工们在斗争中阶级觉悟大大提高,为接下来工人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一时期,向警予围绕妇女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先后撰写了《妇女运动与国民运动》《女国民大会的三大意义》等多篇文章,分别发表在《妇女杂志》《觉悟》等刊物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促进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团结一致,在她的建议下,党中央同意成立旨在团结各界妇女的“妇女解放协会”,协会迅速发展,会员达30万人,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有生力量。

1928年7月22日,蔡和森手书《向警予同志传》(部分)。

    1925年10月,向警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7年回国。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的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却主动要求留下坚持斗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展地下组织,教育工人群众。1928年,由于叛徒出卖,她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在赴刑场的路上,她一边向群众发表演说,一边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3岁。得知这一噩耗,蔡和森悲痛不已,挥泪写下《向警予同志传》,“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1939年三八妇女节时,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文中所示档案为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8日总第4107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