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鱼鳞图册

——珍贵的中国古代地籍档案

作者:国家档案局馆室司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3-01 星期五

帝字十四都十图鱼鳞图册

人字十五都二图鱼鳞图册

    文献遗产名称:鱼鳞图册

    文献形成年代:明万历十年(1582)至民国二十年(1931)

    文献数量:2350册

    文献保存者: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浙江省兰溪市档案馆、安徽省休宁县档案馆

    鱼鳞图册是历史上官府为征收赋税而攒造的地籍档案。在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申报评选中,浙江省金华市档案馆、兰溪市档案馆和安徽省休宁县档案馆联合申报了鱼鳞图册档案文献。

    鱼鳞图册,又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它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连接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把每块土地的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曾在我国长期存在。它最早出现在宋朝农业经济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如婺州(今金华)就曾编造。而作为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鱼鳞图册制度则起源于南宋绍兴开创的土地经理新机制——“经界”(清查与核实土地占有状况),此时有关鱼鳞图册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各种鱼鳞册籍雏形已经显现。元代继承了这项制度,延祐年间实行土地经理,就造有鱼鳞图册。至明代,洪武和万历时期两次在全国进行大规模土地清丈,攒造相关图籍,鱼鳞图册制度趋于完善。清代,这项制度进一步发展,除康熙、咸丰和光绪年间三次进行全国性土地清丈、造有大批册籍外,几乎各朝都造有鱼鳞图册,并在垦荒、滩地、沙田、堤岸、盐场、马场等各类田土之上全面推开,土地清丈和鱼鳞图册攒造成为常态。至民国时期,不少地方仍造有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作为古代官府建立的地籍档案,蕴含土地产权制度、农田制度、灌溉水利、租佃关系、土地交易、赋役征收、宗族分布、环境变迁、宗教信仰、民间会社等诸多信息,堪称“了解基层社会的百科全书”。金华市档案馆、兰溪市档案馆保存的“婺州鱼鳞图册”主要包括汤溪鱼鳞图册(436册)和兰溪鱼鳞图册(746册)两部分,总计1182册。汤溪鱼鳞图册以“庄”为基本建置单位,详细记载了汤溪县汤塘庄、蒋村庄、祝下庄、西山庄、京东庄等73庄的田土情况。兰溪鱼鳞图册载有兰溪县城区10坊、乡区34都149图的田土、山林、地形等情况。汤溪鱼鳞图册原为晚清汤溪县官府所藏,民国时期为汤溪县政府保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由金华县财政税务局、金华县档案馆、金华市档案馆保管。兰溪鱼鳞图册原为晚清兰溪县官府所藏,民国时期为兰溪县田粮处保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由兰溪市财政局、兰溪市档案馆保管。休宁县档案馆保存的1168卷鱼鳞图册,时间跨度从明代万历十年(1582)至民国二十年(1931),内容丰富,数量较多,涉及休宁县境内33个地区4万余亩田、地、山、塘的实际情况及日后使用过程中业主变化与税粮转移的记录。其种类繁多,既有草册又有正册,既有清册又有总图,还有各种鱼鳞归户册、私家鱼鳞册等。

    鱼鳞图册真实记录了中国古代地籍管理制度,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献价值。金华市档案馆和兰溪市档案馆高度重视鱼鳞图册抢救保护工作,2018年至2020年获得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专项资金650万元。目前,其所藏“婺州鱼鳞图册”档案的整理编目已全部完成,并出版《汤溪鱼鳞图册合集》第一辑、第二辑(15册),《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全250册)。休宁县档案馆申报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休宁县“鱼鳞图册”历史档案保护、展示及研究成果出版》审批通过后,于2017年、2018年获得项目资金120万元。档案馆在两年内完成了932卷鱼鳞图册档案的拍照、整理、修裱、目录数据采集、扫描等抢救保护任务,并编撰《徽州鱼鳞图册研究》一书。

    金华市档案馆、兰溪市档案馆和休宁县档案馆保存的鱼鳞图册档案文献,时间跨度大,具有系统性、地域性等特点,以及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档案文献。

    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3月1日 总第410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