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看 戏

作者:侯美玲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2-29 星期五

    我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自小对秦腔情有独钟。

    在那个娱乐活动极少的年代,家乡人对秦腔的喜爱超乎寻常,无论田间地头还是车间工厂,总能听到有人哼唱。

    逢年过节、红事白事,富裕一点的人家都要搭戏台、请戏班,唱一唱秦腔烘托气氛。那时,大大小小的秦腔剧团有很多,经常受邀到各村庄演出,所到之处皆万人空巷、余音绕梁。听说某个村子来了戏班子,邻近村子的人一定扶老携幼赶去看戏。

    到了演出的地方,戏台上装饰一新,台前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尽管演出条件很艰苦,却并不妨碍演员的倾情演唱,一板一眼、唱念做打,全身心投入。唱到一些经典片段,戏迷动情合唱,台上台下唱成一片,好不热闹。

    大家不但喜欢看戏,还积极学戏,我父亲就是其中一员。每到周末,父亲早早吃过饭,带着我来到小学操场学戏。一把胡琴、一个响板、一架堂鼓,简简单单的装备挡不住乡亲们的学习热情。没有戏服,没有化妆,只要开场锣鼓奏响,大家立刻进入演出状态。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能唱几出折子戏,还曾在学校登台演出。

    那些年,镇上一家陶瓷厂效益不错,春节前后常常请剧团来演出。有一年,竟然请到了省秦腔剧团。此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十里八乡。

    一天下午,父亲兴冲冲地拿回两张票。那天晚上演的是传统经典剧《铡美案》,台下座无虚席,过道也坐满了人。剧场非同一般,舞台布置、演出服装、演员阵容,都让人眼前一亮。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舞台两侧的唱词显示屏,非常有利于观众加深对剧情的理解。

    开场锣鼓一响,演员们“粉墨登场”,曲声婉转、水袖翻飞,看得人眼花缭乱,听得人心醉神迷,尤其看了秦香莲声泪俱下控诉陈世美无情无义时,我的眼泪跟着流了下来。到铡陈世美的情节时,只见舞台中央出现一副漆黑龙头铡刀,陈世美面色凄凄,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咚咚”作响,胆小的我赶忙捂住双眼,随着包丞相一声令下,铡刀迅速落下,舞台帷幕缓缓拉上,观众方从紧张的剧情中缓过神来。瞬间,掌声热烈,耳边传来阵阵欢呼声。

    今年国庆假期,带父亲到曲江寒窑遗址公园,参观思夫亭、贞烈殿、寒窑古院后,在一个仿古建筑长廊下,欣赏了秦腔曲目《王宝钏》。父亲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母亲撑伞站在他身后,我们和其他观众一起在雨中观看王宝钏母亲寒窑探女。

    天色阴沉,细雨蒙蒙,很多游人听一会儿就走了。我催父亲回家,可他执意留下,说:“不要辜负了台上的演员。”偌大的场地最终只剩下我们一家。不知是不是被雨中看戏人的执着所打动,两位演员愈发用心演唱,弯腰、撩衣、移步,乃至眼皮开合、眼珠转动都表现得完美无瑕,真正表现出了“母亲”的爱女心切,以及“宝钏”的凄婉多情,使得母女重逢更加哀怨深沉,催人泪下。

    小时候,父亲带我看戏。长大了,我带父亲看戏。那些看戏、听戏、学戏的点滴组成了记忆的项链,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2月28日 总第407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