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1908年,外侨赛艇比赛引发的争端

作者:屈春海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1-14 星期二

    赛艇运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体育项目之一。1849年,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侨商常与商船水手在苏州河上用西式赛艇比赛。随着航运的发展,苏州河上的来往船只不断增多,赛艇比赛遂于1906年9月改在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青阳港举行。然而,赛艇比赛需要停航,影响了当地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在1908年10月的赛艇比赛举行前,赛事遭到了当地绅民的极力反对,事态的发展甚至惊动两江总督端方等地方大员,调动大批水师营官兵前往比赛现场维护秩序。

苏州河上激浪如飞

    为了便于赛艇比赛的举行,1859年,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侨民组建了“上海划船总会”,主要成员为英国侨民。参加上海划船总会赛艇比赛的有英国、美国、德国、丹麦、瑞士、比利时、挪威、日本等国的侨民。

外国侨民进行赛艇比赛的场景

    赛艇比赛最初是在上海黄浦江东一带举行,每年春、秋各赛一次,后移至苏州河进行。据1872年9月20日《申报》相关报道可知,那年秋天的赛艇比赛分多组进行:先是“赛八人打桨之舟,共有两艘,激浪如飞,排桨连击”,随后依次比赛“兵船之小舟”“四人打桨之船”和“一人打桨之船”。获胜者每每雀跃不已,赛会的奖品也颇为可观。

    每逢大赛,观众如潮。《点石斋画报》在《西人赛船》一文中描述:“西人于春秋佳日,例行赛船之举,设重金为孤注,分先后为胜负……然而短棹双飞,疾若穿帘之燕,扁舟一叶,轻如狎水之鸥,出没于洪涛巨浪中。虽濡首沾裾而不悔,个中人固兴高采烈,而旁观者亦欢呼夹道,举国若狂也。”

    赛艇比赛前,主办方经常会发布告示:“自午刻起,新闸西首大王庙至曹家渡,凡遇商船进出,至期一律停驶。”这引起了部分上海士绅的不满。有士绅呈请时任上海道台瑞澂称,每年上海的外国侨民进行赛艇比赛会封闭航路,前往观赛人数又多,有发生中外冲突的风险,故他们强烈要求禁止外国侨民在苏州河上举行赛艇比赛。可瑞澂认为,洋人赛船与我国龙舟竞渡相仿,其船非炮舰,而是帆船、桨船,虽名为比赛,实则为游戏。因此,他没有接受这个请求。其实,瑞澂原本也不赞同外国侨民举行赛艇比赛,英国领事两次与之商量此事,都被他驳拒,但因英方“一再面商,如再坚拒,料其必迳往赛之,转失体统,允许通融一次”。等到赛艇比赛之日,瑞澂派人前往察看,发现外国侨民兴高采烈,当地妇孺亦前往观看,并无冲突之虞。

    1906年,随着航运的发展,苏州河船只来往增多,上海划船总会决定再为赛艇比赛寻觅一处新的举办场地。

青阳港畔屡发争端

    昆山青阳港是一条开凿于五代的水运通道,为数朝疏浚而成。它连接吴淞江与娄江,长约14里半,河面开阔,河底清浅,周边景色优美。各方面条件优越的青阳港成为上海划船总会举办赛艇比赛的理想水面。而沪宁铁路的通车,拉近了上海与昆山的距离。当时,居住在上海的外国商人,尤其是英国商人,每逢周末,常常乘坐轮船或火车去昆山、苏州,一路游览、摄影、打猎。1906年,外国侨民的赛艇比赛正式转场青阳港,于当年10月12日、13日举行,赛场周围人山人海,许多观赛者都是从上海前来。

    1908年,因赛前外国人擅自霸占青阳港附近的土地,再加上每逢赛事举行便封锁青阳港两端,不允许其他船只通行,同时大批从上海等地赶来观赛的外国侨民,以及从青阳港周边前来观赛的民众人数众多,践踏损毁农田的事情时有发生,给当地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极大损失和不便,赛艇比赛遭到当地士绅民众的强烈反对。于是,当地绅民自发组织起来,试图阻止赛事举行。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1908年10月19日),上海道台蔡乃煌为磋商力阻英人在青阳港赛船事致两江总督端方的电报。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0月19日,上海道台蔡乃煌(时瑞澂已升任江苏布政使)与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霍必澜就青阳港赛艇比赛一事进行紧急磋商,却未达成任何协议。霍必澜在照会中态度强硬,甚至援引《天津中英条约》中的洋商可无须护照前往通商口岸百里以内游玩的条款。而昆山恰好在此范围。蔡乃煌束手无策,连忙向两江总督端方和江苏巡抚陈启泰通报与英方谈判情况:“青阳港事,力阻四次,今日复与领袖及英领切商,均未就范。已严谕昆新两令,不准绅民生事。然彼既硬来,恐人心不服,乞电饬就近防营前往保护。”当天,端方电覆蔡乃煌:“赛船事彼竟用强硬手段,诚恐昆新绅民愤激滋事,论理我未允认,难认保护。惟当此人心不靖,为地方计,不得不设法防范。”同时,端方还致电陈启泰:“祈尊处速饬就近防营,驰往相机防护,勿令稍生事端。”很快,江南水师统领陈德龙奉陈启泰谕令率30艘水师船前往青阳港弹压。临行前,瑞澂告诫陈德龙,务必谨遵端方谕令,谨慎小心处理好民众与洋人的争端,不要刺激民众的愤激情绪,见机行事。

    10月22日至24日,外国侨民在青阳港举行赛艇比赛,水师官兵到场维持秩序。瑞澂在给端方的电报中描述此次赛艇比赛为:“其船皆小,划形式如梭,长二丈余,宽容一人,每船四桨,倒扳驶行,速率与小轮等。中西男女观者如堵,相安无事。”

    从清末至民国,旅居上海等地的洋人经常在青阳港举行赛艇比赛,且规模越来越大,虽屡遭昆山方面反对,却依旧逐年举行。这正是弱国无外交,国家积贫积弱,昆山绅民的诉求最终是付诸东流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1月10日 总第405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