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完成光荣任务 庆祝新中国成立

——1949年9月,东北军区后勤部302被服厂赶制国旗的故事

作者:特邀撰稿人 王 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0-10 星期二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部302被服厂(以下简称“302被服厂”),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个军工企业。它于1949年初组建,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军需被服厂,曾在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部队所需70%的军服和其他用品的生产任务。在新中国成立前夕,302被服厂又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赶制五星红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部302被服厂部分工人转业留影

    1949年9月27日,对302被服厂全体干部职工来说是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的4个决议草案,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底五星旗”,其名称为“五星红旗”。就在同一天,302被服厂接到哈尔滨市委和市政府游行庆典指挥部的命令,要求他们为开国大典和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在24小时内完成500面大型国旗、1000面中型国旗和5000面小型国旗的制作任务。

    时间紧迫,接到任务的302被服厂干部职工既激动又紧张。当晚,302被服厂党总支和团支部召开紧急会议,教导员也在车间里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厂职工表示一定加班加点保证按时完成任务。电工师傅为各车间加夜班增挂了灯泡,食堂师傅也为大家准备好夜餐。

    教导员向职工们展示了从北京传来的国旗图案。由于当时302被服厂主要生产军队被服,没有专门制作国旗的设备。虽然制作国旗所需的红色、黄色面料找到了,但如何让缝在红旗两面的黄色五角星完全重合成为技术难题。技术工人纷纷开动脑筋,终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们按照国旗的尺寸制作出多个大木箱,木箱里安装好照明用的灯泡,最后在每个箱子上面铺上厚厚的玻璃板备用。负责制作国旗的工人先将红旗一面的五角星缝上去,再将红旗翻个面,铺在点亮灯泡的木箱玻璃板上,这样一来,箱内的灯光照射出五角星的影子,工人把另一个五角星摆在与影子重合的位置,用胶水粘贴固定后进行缝制。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后勤部302被服厂工人为开国大典赶制国旗的场景。

    当302被服厂制作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由中心标样室取出来时,工人们欢呼雀跃,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厂领导让人找来旗杆,将这面五星红旗高高地插在工厂的大门上。就这样,工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连夜作战,到第二天早晨7点半,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就高质量地完成了制作任务。厂长和教导员带着工人代表将国旗装上卡车,敲锣打鼓地送到哈尔滨市委和市政府游行庆典指挥部。

    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随后,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现场群众掌声雷动,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各族人民纷纷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庆祝这一世纪盛典。哈尔滨也变成欢乐的海洋,全市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当身处其中的302被服厂职工看到那一面面鲜红的国旗时倍感光荣与自豪。

    黑龙江省档案馆供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9月29日 总第4042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