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高质量发展的“时光专列”

——写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成立70周年之际

作者:曾文清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9-19 星期二

    2023年1月15日7时58分,G6551次列车从广州东站开出,历时1小时41分到达香港西九龙站。这是广州东站首次开往香港西九龙站方向的高铁列车。地处天河区中心地带的广州东站是广州“五主四辅”铁路枢纽的核心组成部分,高峰年发送旅客接近2400万人次,是广州中心城区旅客出行的重要门户。

    广州与香港的铁路“情缘”,可追溯到百余年前。那时的广州东站,还叫“天河车站”,始建于1907年。1911年,广九铁路全线通车,后在战火中几经中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作为广深铁路恢复稳定运行。当时,天河地区是广州城郊,车站所在的天河北一带是当地村民的菜地。每天清晨,伴随着村里的缕缕炊烟,早班火车准时从村旁驶出,奔赴远方,与晨曦中田野里忙碌的菜农身影一起,勾勒出油画般的美丽图景。

    1987年,广深铁路复线轨道建成通车,成为当时广东省内首条双线铁路。次年,天河火车站从客货四等站升级为三等站,正式改名“广州东站”并沿用至今。1996年,配合广深高速铁路和广州地铁一号线建设,广州东站完成改扩建,成为广九直通车始发站。当时牵引直通车的是新型的“韶山8”电力机车,构造时速17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240公里,在20世纪末的“铁路大提速”中风光一时。

    成立于1953年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规划院)与东站的“故事”,可从20世纪80年代天河新城的崛起说起。为办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广州提出开发天河新区的规划设计任务,由广州规划院承担完成天河体育中心综合区规划。以体育中心的建设为契机,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天河新城是城市综合开发的典范,依托体育中心和火车东站的建设进行全面配套,推进城市东进发展。新区用地按圈层规划:以体育中心为核心,内环打造文化娱乐区、旅游服务区和商业贸易区,外圈是居住区和综合发展区,火车东站、体育中心和南端商贸中心连贯成轴,也就是现在城市新中轴的雏形。

    世纪之交,广州开启城市面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系统工程。广州规划院作为广州城建技术服务主力军,参与了“白云山西侧绿化休闲带规划”“东站绿化广场及水景设计”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其中“东站广场”是一个融合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通过建筑设计为城市创造积极空间形态的项目,被列为“中变”重点工程,旨在打造对城市形象有重要作用的现代化城市广场,强化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火车东站至中信广场段景观。

    2002年7月26日,历时一年反复遴选论证的“羊城新八景”在东站水景瀑布前揭晓,凝聚广州规划院设计师智慧和心血的东站广场以“天河飘绢”之名荣耀入选。其余七景中,广州规划院直接参与相关项目的还包括“云山叠翠”(白云山西侧绿化休闲带)、“五环晨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古祠留芳”(陈氏书院交通绿化广场)。

    弹指一挥,时间来到了2019年。穗深城际铁路正式运营的首趟列车C6701次于当年12月15日早上从广州东站驶出,开往深圳机场站。穗深城际铁路是连接广州中心区、东莞核心组团、深圳东部滨海地区的城际轨道骨干线路,为构建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5月,广州规划院联合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成功举办“广州东站综合提升概念规划”国际交流工作坊,围绕东站设计方法和理念、枢纽与周边地区连接、慢行可达性及中心站停车配建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方案,推进站城融合、一体发展。

    此次国际交流工作坊是广州规划院支撑东站进入高铁时代而开展的“广州东站地区优化提升及城市设计概念方案研究”项目相关工作。项目旨在研究解决现状车站交通组织混杂、铁路南北割裂等问题,依托广州东站升级扩能改造,推动东站地区整体优化提升,将车站改造成为世界一流超级综合交通枢纽,高品质、高集约、高融合的站城综合体,大湾区服务业高端集聚地,以及“新中轴上的新客厅”。

    从广州东站往西约9公里,便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大名鼎鼎的广州火车站。如果说“东山”和“西关”是羊城千年风韵的沉淀,那么“流花湖”和“火车站”可以算是见证广州从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到市场经济时代勇立潮头的代言。

    20世纪50年代,广州开展大规模水环境改造,修建“流花”“荔湾”“东山”“麓湖”4个人工湖;同时流花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建设地区,由广州规划院于1964年完成详细规划编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昔日大北城外的荒僻之地以火车站和交易会馆为中心,逐渐成为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中心。

    广州火车站始建于1960年,1974年4月10日正式落成。当天,一些市民可参观这座以岭南园林风格著称,装备了广州唯一、全国第二部电动扶梯的火车站。同年,广州规划院承担完成站前广场规划,根据人流、物流特点组织设计,并延续车站主楼中轴线,形成长410米、宽127米的矩形广场,周边布置邮政大楼、宾馆商场、国际旅行社、港澳接待办等。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重要门户和情感地标,以及“羊城八景”系列之“流花玉宇”建筑群的门面担当,广州站站前广场见证着时代的变迁。20世纪70年代,两条绿化带“拱卫”车站大楼,将广场分为3个区域。20世纪80年代,绿化带被拆建成大排档、住宿中介、行李托运处等;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每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都会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3年,站前广场经过升级改造,治安和秩序得到质的提升。2010年,广州南高铁枢纽站建成投用,广州站的升级改造也逐渐提上日程。

    2016年,广州制定枢纽型网络城市发展目标。其中,依托铁路站场构建空铁、海铁联运骨架,是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一环。2023年1月28日,广州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再次强调要高水平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将其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成立70周年的广州规划院,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州火车站规划建设开始,就承担了一系列场站枢纽相关项目,比如广州站改造提升、广州东站改造提升、广州南站地区规划设计、南沙站建筑概念设计、铁路枢纽场站一体化概念规划……在“铁路枢纽+”综合门户发展历程中从未缺席,堪称广州规划院为广州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伴随式全流程技术服务支撑的缩影。

    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首次从广州东站始发,标志着广州市中心区域车站正式进入“高铁时代”。一年后,广九高铁正式开通。从广九直通车到赣深高铁,再到如今的广九直通高铁,随着“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在稳步推进中逐渐完善,“百年广州东”的未来势必更加精彩。

    而见证这一切的广州规划院,也在打造“百年规划院”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奋力笃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9月18日 总第403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