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独胆英雄”卜凤刚:铮铮誓言诠释报国初心

作者:王爱甡 孙丽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9-18 星期一

    “征途千万里,革命没有终点。”这是被授予“独胆英雄”称号的卜凤刚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如今,这本泛黄的笔记本陈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的展厅内,诠释着卜凤刚浓浓的报国情怀。而他非凡的一生也如同这句誓言一样,时刻都在“战斗”,始终保持前行,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1948年10月,东北锦州塔山地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争夺的重地。基于对东北形势和战场态势的判断,中共中央果断作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攻克锦州。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2师奉命在塔山阻击敌人。当时,卜凤刚年仅18岁,他所在班负责守卫塔山前沿5号阵地一个突出部。10月10日,塔山阻击战正式打响。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国民党军集中全部炮火,对塔山全线猛轰。塔山阵地前一片火海,子弹如暴雨般密集,厮杀声不绝于耳。我军部分阵地一度失守,但卜凤刚和战友奋起反击,与敌军在阵地上进行殊死肉搏。经过5个昼夜的激烈战斗,他们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如同尖刀一般牢牢插在前沿阵地上。

    至10月15日拂晓,卜凤刚所在班只剩下他一人。此时,上级命令立即瓦解阵地前的国民党军。卜凤刚主动请缨,他抱着必死的决心从阵地上找来8颗手榴弹,别在腰间,迎着弹雨向敌军冲去。“举起手来,不许动!你要不投降,我们就同归于尽!”敌军营长见状,吓得只能扔掉手枪,乖乖投降,其他国民党兵也纷纷束手就擒。最终,卜凤刚用手榴弹迫使124名敌人缴械投降,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战后,卜凤刚荣立特等功,并获得“毛泽东奖章”,同时被授予“独胆英雄”的光荣称号,而他所在的12师34团也被命名为“塔山英雄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卜凤刚被选送到陆军学校深造。1955年,学校接到上级指示,要为人民海军挑选一批骨干。当时,许多学员觉得海军武器装备复杂,都不愿意去,卜凤刚却主动报了名。之后,他先在烟台海军炮校预科班学习文化课,后到大连海军指挥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卜凤刚没有选择航海专业,而是选择了海防专业。他想到百年来帝国主义从海上侵略我国的历史,更想到了在塔山阻击战中,国民党舰队炮击我军阵地的惨烈情形。在卜凤刚看来,巩固海防建设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屏障。

卜凤刚使用过的笔记本

    毕业后,卜凤刚来到海军装备部任某地驻厂军事代表。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刻苦学习,从对比国内外海军装备差距,到钻研数理化知识,其学习内容十分广泛。他记录的有关军品监造工作的学习笔记,仅留存至今的就有十几万字。在担任军事代表的20多年时间里,卜凤刚以开拓者的姿态,从内蒙古大草原到黑龙江北大荒,先后在4个工厂参加筹建军代表室,组织两型火炮的科研及生产线建设工作。卜凤刚始终坚持奋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海军的装备事业。

    1981年国庆前夕,卜凤刚因积劳成疾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在身患重病期间,他仍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不给组织和医护人员添麻烦,甚至在体力好的时候还偷偷帮医院打扫卫生。这位“独胆英雄”在日记中写道:“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贡献,无论在任何地方都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卜凤刚主动要求将他的遗体用作病理解剖,以便帮助医学进步,造福人民。同时,他嘱咐诫妻子:“带着孩子好好生活,尽量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英雄之所以高大,在于他们志存高远,为信仰矢志不渝。曾经有人问卜凤刚,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毛泽东奖章”获得者?为什么不向组织报告自己是战斗英雄?卜凤刚却说:“我们一个班12名战士,就剩我一个人还活着,能看到胜利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还有什么要求呢?”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革命军人的忠诚和担当,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9月15日 总第403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