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公交车里话变迁

作者:张 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8-18 星期五

    以前去外地,总是喜欢独自一个人乘坐公交车。在悦耳的报站声中,不疾不徐地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欣赏着沿途的自然或人文风光,听车上人们用方言说国事天下事,聊家长里短,便觉得生活真实而美好。我一直认为,公交车是一个城市最接地气的地方,体现着城市的内涵,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

    回想起来,在我居住的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通公交车的历史并不算长。记得在合肥读大学时,肥西还没有开通公交车,每次去合肥都很麻烦。先是坐私营车主们从上派镇到南七街道的小中巴车,要等狭小的空间里密密麻麻地塞满了人,乘客们不停抱怨挤不下了,车子才会摇摇晃晃地出发,而且没有站点,招手即停。记忆犹新的是,还有售票员们一个个比赛似的扯着嗓子大喊:“合肥的、合肥的,上车了。”紧接着,再转市里的公交车,累到身心俱疲才能到达目的地。

    不久后,公共交通就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左右,县城与上派镇率先开通了公交车,当时叫作捷运巴士,这是肥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刚开通时,有几天可以免费试乘。中午,我和同事一起开心地从起点坐到终点,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别提有多兴奋了。车上还不时地遇到同样来体验的熟人,大家都觉得特别新鲜。

    很快,合肥的公交车开到了肥西。短短几年,公交车就融入肥西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从最初的一条公交线路发展到四五条线路,从最初很破旧的车辆更换成清洁、安全的新能源汽车。这些来自城里的公交车,每天繁忙地穿梭于肥西城关地区的主干道路,将县城与省城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班次越来越密集、线路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优化和完善。

    在实现县城全部通公交车后,各个乡镇也逐渐开通公交车。自2015年起,从旅游景点到偏远乡镇,肥西公交逐步推进,逐个乡镇开通。村村通公路、乡乡通公交,对于肥西的百姓来说,早已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在肥西县域内,市—县、镇—镇、镇—村三级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已建设完成,所有建制村为民服务中心周边两公里之内都已实现公交站点全覆盖。即便是偏远乡镇的居民也丝毫不用担心,针对距离县城40公里以上的乡镇,县里加开了5条直达快速大站公交线路。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农村的居民也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刷卡乘车了,且票价更是惠民。已开通的55条县域公交线路全部实行投币1元,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免费。为了鼓励向善向上的道德风尚,在肥西,道德模范、“肥西好人”都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

    越来越多整洁、宽敞、安全的中型客车,奔驰在肥西的县级、乡级、村级公路上,让更多的肥西人享受到了价廉、质优、暖心、便捷的公交服务。偶尔开车下乡,我总会在乡镇的街道边看到一个个醒目的公交站牌,看到一些等车的人们,不禁赞叹乡村公交运输网络的发达、覆盖范围之广。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促进公交线路的增加、公交里程的延伸,也让公交车本身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过去的公交车大多是深绿、明黄两种颜色。而现在,许多县内的公交车又更换成新能源车,车身选用了清爽的淡蓝色,让人眼前一亮。

    一辆辆公交车是城市的靓丽风景线,是体现城市内涵的名片,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肥西公交的巨变,不仅改善了交通,方便了人们出行,更将肥西的整体发展与省会合肥、与周边相邻市县紧密结合,实现了无缝对接。肥西公交发展的历程虽然短暂,但是它却托起了肥西“在全省率先成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全省率先迈入高质量发展‘千亿县’”的坚定梦想,映射出肥西人民奋勇拼搏的勇气、担当与执着,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肥西的速度、感受到了肥西的激情。

    如今,下班回家,我更愿意坐上家乡的公交车,带着轻松而愉悦的心情,听车内相熟的人热情地用家乡话彼此交谈;透过明亮的车窗,看县城日新月异的变化,看整洁宽敞的道路,看道路两旁改造一新的街景,看四十埠广场夜晚的如织人流,看丽景湖、潭冲河公园的花团锦簇、美景四季。而我最喜欢看的,是车窗外人们洋溢着的幸福笑靥,因为此时心中总会升腾起一种感动,我们所向往的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应该就是如此吧。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8月17日 总第402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