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儿时摘野果

作者:俸向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8-07 星期一

    盛夏正逢多种水果成熟上市。市场上瓜果飘香,品种多样,不禁让我想起那些儿时当“零食”吃过的野果。

    20世纪70年代,物资匮乏,想吃一颗水果糖都不容易,更别说夹心饼干、牛奶糖和巧克力之类的了。但那时,小镇子里的孩子却能找到不用花钱的“零食”,就是那些生长在田野里、森林中、小溪边的野果。

    云南耿马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特别适合热带、亚热带水果生长,三丫果就是其中之一。三丫果因果肉有三瓣而得名,一般生长于林中水分充足之处。结果时,树干上挂满果子,一串串像大葡萄,果实表皮呈粉红或暗红色,白色的果肉酸中带甜。吃时一般都连果肉带籽一起吞咽。小伙伴们在星期天背个小竹箩上山,找到一棵三丫果树,不用费什么劲儿,伸手就能摘到。有时小竹箩本已装满,但在林中穿行时,又意外发现另一棵,如果觉得比篮子里的甜,就会丢了原来的,装上新找到的三丫果,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挑挑拣拣。

    小鸡芒果多是野生的,树干粗壮、高大,小孩子爬不上去。但果实成熟的时候,一场风雨过后就能在树下捡到很多果实。小鸡芒果比大拇指大一点,皮薄籽大,果肉少,但味酸甜、香味浓。轻轻剥去果皮,把整个果子含入口中,慢慢品尝它的味道,一会儿甜,一会儿酸,直到黄色的果肉全不见了,才将泛白的果核吐出。有时,捡完了地下的果子,还会找几根树枝,用力向树上打去,树上便会零星地掉下些或熟或生的果子来。

    七月雨水充足,山上的野果一批批成熟。有一种被老人称为“救军粮”的果实。果子未熟时呈红色,成熟后呈紫黑色,有小指尖大小。暑期,果子成熟了,小伙伴们兴致勃勃地爬过一坡又一坡,来到离家几公里远的半山腰上,每人爬上一棵,尽情采摘。果实一颗一颗汇集在手中,攒够一把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甜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弥漫开来。

    有时摘累了,静坐在树枝上,两腿悬空看天上变幻不断的水墨云,望远方深谷的小河。绿绿的树叶,绵延的群山,时隐时现的小河,伴着悠闲的心情。

    雨季天空多变,刚才还烈日当空,一会儿黑压压的乌云压过来,大雨就要来了,可是贪吃的我们仍不愿离去,想多采些果子回去让家人尝尝。直到黑云压到了对面的山顶,才一个个从树上跳下来,急急忙忙往家赶。半路上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干脆迎着风雨一路小跑前行。

    山路湿滑,小伙伴下坡时一脚踩滑,摔个屁股着地,顾不得痛,赶忙捡起落了一地的小果子。雨水顺着头发流进眼里,让人睁不开眼,流进正在咀嚼果子的嘴里,冲淡了果子的味道。多年以后,看到原来那片野果林变成了一排排茶屋、咖啡屋,我心里感到很遗憾。童年果子的味道成了永远的回忆。

    儿时放学的路上,我们在小河边尝苦凉果,在山坡上摘酸扁果,在树根下寻小鸡芒果……有名的、无名的红果子、青果子,各种野果数不胜数,只要能吃,都会被我们当作“零食”。

    细细想来,儿时的“零食”总是甜中带酸,酸中透甜。感谢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摘野果子让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多了酸甜滋味。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8月3日 总第401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