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战地家书

李征明:“我还正在争取戴上军功章回去见毛主席”

作者:朱 琳 沈克勤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7-27 星期四

    李征明原名李昕,1930年出生于江苏宿迁,其父李肖琰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教师。李征明自幼随父耕读,勤劳朴实、聪慧超人。1950年2月,李征明在徐州参军,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文工团。之后,他弃用旧名,自取“征明”,意为追求进步与光明。1952年,李征明随部队赴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0师201团教导队文化教员,并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同年12月,李征明随部队开赴朝鲜中线,接替第15军在金化、平康、上甘岭一带的防御任务。1953年6月,距离停战只剩一个多月时,在一次对敌反击战中,李征明不幸牺牲,年仅23岁。

    在战斗间隙,李征明最牵挂的便是自己的家人。离乡千万里,家书抵万金,他将对家人无尽的思念寄托在薄薄的信纸上。1951年3月21日,李征明给家中写去一封信,希望弟弟妹妹追求进步,追上时代,早日加入党团组织。“青年人要找到光明前途,惟有参加革命工作和各种建设上去,参加组织更是重要的”。考虑到妹妹尚且年幼,识字不多,李征明在信中不仅写有文字,还配有许多生动活泼的绘画,尽显他的才华和意趣。在信的开头,李征明会画出可爱的妹妹,同时“絮絮叨叨”叮嘱妹妹,记得将家中的一切情况告诉他,还寄钱给妹妹买文具,并将朝鲜的风土人情告诉妹妹,也嘱咐她们帮忙做家务,加油读书。偶尔,他也会在信中向妹妹“撒娇”,希望多给他写回信。

1953年3月25日,李征明写给妹妹李晖的信。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1953年3月25日,李征明给正在读小学的八妹李晖寄去一封信,上面写道:“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坚决杀敌,争取立功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现在我已经戴上祖国人民赠送的勋章了,你看见恐怕也很高兴吧!我还正在争取戴上军功章回去见毛主席。”这封信不仅内容感人,而且信中的关键词语皆用手绘画出,比如“毛主席”“军功章”等,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

    在1953年4月3日李征明写给妹妹李晏的信中,再次表明了他对家人的关爱和在前线建功立业的决心。

    晏妹:来信收到了,你们都有很大进步,希望还要继续努力,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上次来信听说你也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了,今天已是一个光荣的青年团员了,更应当发挥青年的先进性与积极性来响应党的号召,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学习团的文件(如团章内义务权利),并要以党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头,而且时刻要与不良倾向作斗争。

    关于家中生活问题不要焦心,我今后多多节省些钱寄回家补助生活费用……你们来信给我很大鼓舞和教育。我在朝鲜一定争取立功,给祖国争光。

    这是李征明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据其妹李曼回忆,哥哥的每一封信都很有趣、很温暖。等他来信、给他回信,是那时候最快乐的时光。而在李征明所有的家书中,他也从不提及战争,更不会描述战争的残酷场面,总是讲他在朝鲜一切都好,让家中不必挂念。但最终,李征明却没能实现对妹妹的承诺——带着光荣的军功章回到家乡。

    1954年1月23日,李征明生前部队战友给其家中寄来一封信,详细介绍了他在部队的表现以及牺牲时的相关情况:征明同志生前在本连任文教工作,上级给予我们担任某前沿阵地防守任务。但是战争打得很残酷,距敌人只有600米左右,住在坑道里同敌人展开冷战……征明同志英勇顽强,机动灵活地完成了防护和冷枪战的任务,我们共同歼灭了无数敌人。征明同志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团结同志……不断受到领导表彰和战友拥戴。后来,我们连队接受了反击任务。当时,我们的战友征明高兴地说:“同志们!好机会到了,我们来个杀敌比赛,看谁打得猛,杀得鬼子多,在这次战斗中立功当英雄!”他的话鼓舞了同志们的士气,人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坚定了必胜的信念。上级看他决心大,斗志强,就交给了他抢救的任务。1953年6月23日晚,我军对五圣山前沿敌阵地发起了猛烈反击。这次消灭了敌人6个加强连和两个守备连……在战斗中,征明同志英勇顽强,第一次负伤后还坚持战斗,不下火线。他说:“今天流血流汗是光荣的,是为了朝鲜人民的独立,为了祖国的安全建设,使人民和我们的家人过上好日子……”在硝烟弥漫的枪林弹雨中,征明同志奋勇抢救伤员,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在他第二次负伤后,终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离开了我们。

    “忌辰廿载未忘情,甘岭遥迢望眼穷。谨慎言谈忆口语,快速动作记身形。援朝志愿参争战,抗美牺牲尽忠诚。颁赠光荣牌反苦,英魂只待梦中逢。”1973年6月,在李征明牺牲20周年祭日时,其父李肖琰写下这首诗,里面饱含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和充分赞誉,令人动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7月21日 总第4012期 第二、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