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杨梅变迁记

作者:李聚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7-21 星期五

    小时候,每到初夏,采野杨梅都是孩子们不会错过的事情。虽然野杨梅个头不大,最大的也不过一分钱硬币般,还酸得让人皱眉,但用其自制的杨梅水的酸爽滋味却能让人退却浑身的暑气。

    我真正吃上杨梅,是与老刘结婚后。完全没想到,父子岭村这个浙北的小山村,居然满山都是高大而粗壮的杨梅树。

    到了杨梅采摘季,这里家家户户忙得连轴转,恨不得天一直是亮的。偏偏每年的杨梅季,梅雨也来凑热闹。在泥泞的山路上,村民或挑或扛,明明是丰收,更多的却是劳作的辛苦。最害怕的就是脚下打滑摔跤,常听到有人从树上摔下断了胳膊,或是摔着了腰要在床上躺两三个月。

    那时,到了周末,我也会去山上帮忙。摘杨梅是技术活,我不会上树,也不会选果,明明看着摘的是黑紫的杨梅,摘下来却是半红半紫的,最后我只能在树下帮忙递换篮子。但仅仅周末两天换篮子的工作都累得让我休整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一晃将近30年过去了,父子岭村的杨梅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新月异。2012年,在杨梅采摘季来临前,全村完成了9公里的林区道路征地、工程招标及水泥路面硬化。2018年,父子岭村建成了杨梅产业园,集合了10多个优良品种,早、中、晚熟杨梅合理搭配,并且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产业园道路硬化、给水管道铺设、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的提升。现在,全村实现林区道路30公里以上,较宽处两辆汽车可平行通过,最窄处两辆三轮车可平行通过,使村民彻底告别采摘季行路难、运送难的问题。

    再拿栽培技术来说,村班子带领村民外出学习、请专家来村培训,使农户在杨梅树枝条修剪、施肥时间把握及果蝇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愈发纯熟。果子的品种选择也至关重要,村子与省农科院对接、联系外地有经验的技术员进行树种培育等,现在父子岭村的杨梅品种大为丰富。同时,与快递公司冷链合作,使杨梅网上销售便捷化;与旅行社合作,走旅游采摘的路径,拓宽增收渠道;指导梅农购买“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为杨梅种植系上“安全带”。村里还于2015年首次举办了杨梅节,至今已经举办9届,以节为媒,一方面,把产业与文化相结合,为全村的杨梅销售找出路;另一方面,爱心企业在现场主动认购低收入家庭的杨梅,帮助困难家庭增收。一项项措施让这个浙北小山村富裕了起来,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每年仅茶叶和杨梅两项全村户均可增收5万元以上。

    吃苦耐劳的父子岭人从来没有思量自己经济上的富裕。他们虽然偶尔也感叹“干活累”,偶尔也“笑话”村上六七十岁的人爬杨梅树敏捷如猴,在孩子们面前讲得最多的却还是“家里的产业不能荒废”“勤劳才能致富”。在他们眼中,“天命”是天道酬勤、力耕不欺的道理,是活到老奋斗到老的精神。这股蓬勃旺盛的劲头如同树上挂着的红艳艳的杨梅一般,散发着醉人的芬芳。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7月20日 总第4011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