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菖蒲角黍家家节

——清代宫廷中的端午习俗

作者:郑海鑫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7-06 星期四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重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的三大传统节日。

五色新丝缠角粽

    “五月端阳节,家家粽子香。”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开始尝试制作角黍(即粽子)。在端午节食用角黍的记载出自西晋大臣周处撰写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唐宋时期,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制作粽子的食材和技艺不同,味道也各具特色。至明清时期,粽子的口味已逐渐变成“南咸北甜”。

    清军入关前,每年端午节,满族人会用椴木叶包高粱米与小豆泥,蒸熟而食,名曰“椴木饽饽”,并以其祭神。皇太极时期,则改用朝鲜“岁贡百石”的高丽米制作椴木饽饽。清军入关后,随着满汉饮食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坤宁宫祭神时,就有粽子和椴木饽饽一同出现在供桌上的场景。

    每逢端午节,民间百姓喜食粽子,深宫中的皇帝也不例外。据清乾隆十八年(1753)端午节期间的膳单记载,从五月初一日开始,帝后和妃嫔等人的膳桌上就要开始摆攒盘粽子和粽方。攒盘粽子每品18个,200个粽子为1粽方。其中,乾隆帝的桌上摆攒盘粽子10盘,粽方4方,粽子16盘,每盘22个。至五月初五日,宫中一共会摆放2000多个粽子。早膳后,乾隆帝还会“随赏军机大臣七位,粽子四盘;师傅八人,粽子四盘;翰林八人,粽子四盘……小太监八人,粽子四盘”,上至文武百官,下到内廷随从都会获赏粽子。为了制作大量的粽子,御膳房通常会调专人帮助包粽子,并尝试研制新品粽子。《膳食档》中亦有对制作粽子的记载,用糯米1373斤,捆粽子的细麻绳18斤。除此之外,还会用到白糖、奶油、香油、澄沙、蜂蜜、核桃仁、干枣、松仁、栗子、葡萄干等食材。从食材不难看出清宫粽子口味之丰富。在端午节当天会举办“粽席”,众人只能食用粽子。乾隆帝桌上摆放的粽子最多,皇后次之,皇太后和妃嫔又次之。开席之前会进行“射粽”游戏助兴,射中者可先享用粽子,并另有赏赐。乾隆帝很喜欢“射粽”,为此赋诗:“亲教宫娥群角黍,金盘射得许先尝。”

清嘉庆二年(1797)七月,内官领穆腾额为销算端午节制作粽子

用过木柴数目补行知会营造司事的呈稿(部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至清嘉庆年间,内务府仍有在端午节制作、供奉粽子的记载。嘉庆二年(1797),内务府档案写道:“佛楼、寿皇殿、佑安宫等处供粽子,皇上内廷主位前共用过福见粽子伍仟叁拾肆个,渣见粽子壹万柒千陆百捌拾贰个,三角粽子壹万柒千陆百捌拾贰个。皇上赏圆明园、静宜园章京官员壹百伍拾员,每员粽子肆个,合计共用粽子陆百个。……每个福见粽子用苇叶柒片,陆个捆用线麻细绳一条,……每个渣见粽子用苇叶陆片,肆个捆用线麻细绳一条,……每个三角粽子用苇叶陆片,柒个捆用线麻细绳一条,……每个赏用粽子用苇叶捌片,叁个捆用线麻细绳一条,……”通过这件档案,不难发现内廷用于供奉的粽子需要4万多个;赏赐圆明园、静宜园章京等较低级官员,需要粽子2万多个。

    成千上万的粽子包好后,用锅蒸熟,“每锅盛粽子叁百个,计壹百叁拾肆锅半锅,每锅煮用木柴壹百贰拾斤,合计共用木柴壹万陆千壹百肆拾斤……”为了保障内廷粽子的顺利制作,每到端午节,内务府都会备办充足的糯米,并逐步从最初的60石增至100石。

活动缤纷赏赐多

    清代皇帝除了在端午节品尝粽子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对皇亲、公侯、百官、国子监生、朝贺使节等人员进行赏赐。就赏赐内容而言,可分为赏药、赏乘龙舟、赏茶、赏扇等。

    端午节前,清代皇帝会命造办处锭子药作,照例制造一批防暑的锭子药,以便赏赐文武官员。锭子药是清宫多种药品的总称,其包括紫金锭、蟾酥锭、离宫锭、盐水锭、避暑香珠等。锭子药具有防暑辟邪、活血消肿、清热安神作用,既可外用,亦可内服。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四月,雍正帝对察汗叟尔等军营人员进行了赏赐:“赏察汗叟尔、巴尔库尔两军营,每处各种锭子药五大份,每份各计紫金锭十包,蟾酥锭十包,离宫锭十包,盐水锭二十六包,噙化锭四包,有穗锭子七十挂……”

    端午节期间,清宫会举行龙舟竞赛活动,地点一般设在西苑、太液池(今北海公园一带)。该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赛龙舟,侍卫们分成几个小组,各自划龙舟至指定地点,最先到达者为胜;二是乘龙船,皇帝赏赐皇亲、大臣一同乘坐龙船,游湖赏花,共度端午节。如清顺治十一年(1654)端午节,顺治帝召大臣学士等乘龙船游西苑,欢宴至暮。乾隆朝,龙舟竞赛活动改在圆明园蓬岛瑶台举办,至嘉庆朝又改在圆明园澄虚榭举办。

    端午节时值仲夏,易使人烦躁不适。饮茶有避晦安神、防暑解渴等功效。清代皇帝在端午节宴请大臣时,会边吃茶食边饮茶。遇外国使节来访,饮茶亦为饭前的重要皇家礼节。清宫藏茶种类丰富,均为地方进贡,主要有碧螺春茶、银针茶、珠兰茶、普洱、岩顶花香茶等。在端午节期间,皇帝也会将茶作为礼物赏赐给妃嫔、皇亲和大臣等,表达节日庆贺及恩宠。如乾隆五十一年(1786)端午节,乾隆帝“赐妃嫔、十公主等人,大普洱茶六个、女儿茶三十个”。嘉庆二十五年(1820)端午节,嘉庆帝“进皇太后、诚禧皇贵妃等人,大普洱茶八个、女儿茶五十个;赏王子、大臣等普洱茶三瓶,花茶五瓶;禄喜等普洱茶二十四瓶;如喜、陆福寿、长寿、寿喜、倪四官普洱茶十一瓶”。

    清代皇帝在端午节还会赏赐扇子给皇亲、公侯等人,不仅因其能祛暑降温,更重要的是通过扇子传达“善(扇)扬仁义之风”之意。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端午节,乾隆帝赏赐安南国国王阮光平曹扇、芭蕉扇及宫扇。乾隆五十八年(1793)端午节,乾隆帝赏大学士福康安纱扇等项各一份……小荷包一个,扇套一个。嘉庆六年(1801)端午节,嘉庆帝赏办理三省教军经略大臣额勒登保扇套、香包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23日 总第4000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