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无悔青春映党旗

——邓中夏和高君宇的革命生涯

作者:宋鑫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7-05 星期三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涌现出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邓中夏、高君宇等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和建党、建团等工作,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邓中夏:“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

    邓中夏,字中澥,又名邓康。湖南宜章人,生于1894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1917年至1923年,他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哲学系学习。五四运动期间,邓中夏成为北京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之一。

    1919年3月,邓中夏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旨在“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自觉心”。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领导下,邓中夏、何孟雄、罗章龙等秘密组织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此,邓中夏冲破反动政府的防范和禁令,搜集大量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进行深入学习,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邓中夏还积极致力于工人运动。1920年4月,他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到长辛店进行宣传活动。10月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邓中夏决定于12月在长辛店创办一所劳动补习学校作为工作据点,用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工人运动骨干。此间,他经常深入长辛店工人群众之中了解情况,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们的阶级觉悟。经过邓中夏的努力,1921年元旦,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正式开学。办学之初,有的工人认为对于干苦活的人来说学文化没用。邓中夏并不反驳,而是对大家耐心引导,工人们逐渐觉醒,主动要求参加补习学校的工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之后,在邓中夏的帮助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宣布成立。同年5月1日,工人们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主要是反对工头,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长辛店工人运动的兴起,对整个北方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1年11月17日,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启事(部分)。 北京市档案馆藏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成立,邓中夏被推举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主任。此后,他领导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人运动。

    1922年8月,邓中夏领导了长辛店工人大罢工。由于工人的坚决斗争,铁路局被迫与工人代表谈判,并答应了除工人参与路局人事权以外的全部条件。此后,邓中夏又参加和指导了同年10月的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以及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虽然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终失败,但是在斗争中,邓中夏将这次工人运动由改良生活的经济斗争发展到了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新阶段。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为了推动全国反帝斗争的新发展,邓中夏和苏兆征一起组织发动了省港工人大罢工。罢工开始后,邓中夏组织成立了罢工委员会,大大加强了罢工的统一指挥,保证了对敌斗争的坚持和最后胜利。

    1930年,邓中夏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治委员。1931年冬,他调到上海担任全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被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他曾对中共地下党支部负责人说:“请告诉大家,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9月21日,邓中夏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牺牲时,他年仅39岁。

高君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高君宇,原名尚德,山西静乐人,生于1896年。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因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高君宇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改变,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意识不断增强。他积极学习新思想,并参加了多个进步青年社团,很快便成为思想进步的青年领袖。

    在五四运动中,高君宇率领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并在5月4日当天冲进卖国贼曹汝霖位于赵家楼的家中,痛打了正在曹宅的卖国贼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被誉为“中国青年革命之健将”。

    1920年3月,高君宇与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等知识分子和革命学生秘密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高君宇确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后经李大钊介绍,他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1月,在李大钊的参与指导下,于沙滩红楼北京大学召开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高君宇当选为第一任书记。

    1924年1月,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高君宇成为国民党北京市党部领导成员之一。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孙中山的秘书,高君宇同孙中山一同抵达北京。他本来就有肺病,经常咯血,加之在广州的紧张战斗生活,使他的身体更加孱弱,又因北上一路劳顿,会议期间高君宇旧病复发,经抢救无效病逝,年仅29岁。

    根据高君宇的生前遗愿,人们将他的灵柩安葬在陶然亭畔。高君宇病逝3年后,他的女友石评梅因伤心过度,罹患疾病,也不幸病故。朋友们把她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墓碑上刻着“春风青冢”四字,后人将其称为“高石之墓”。

    高君宇短暂的一生,实践了“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的革命誓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30日 总第400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