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清代玉牒寿皇殿遇险记

作者:李 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6-25 星期日

    历史上,纸质文物的保管殊为不易,不仅面临虫蛀、霉变、污损等风险,突发的火灾、兵燹更会使其遭遇灭顶之灾。自清朝以来,在极为严密的保管、保护措施之下,玉牒得以留存下来,成为目前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的皇族谱牒。然而,这批珍贵的清代玉牒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曾险些被毁。

玉牒移贮皇家重地

寿皇殿玉牒图

    自乾隆朝起,玉牒的版本基本固定,即每次纂修两份大玉牒正本与一份小玉牒正本。玉牒修成,会例行举行盛大的进呈仪式,然后将一份大玉牒正本送至皇史宬尊藏。这一切在嘉庆十二年(1807)发生了变化。据那一年内阁抄出的上谕记载:“本年重修皇史宬,恭奉圣训,敬谨尊藏,朕亲诣瞻礼。因思石台金匮规制深严,应专为尊藏列圣实录圣训之地,以昭万年法守。其中旧贮及本年续修玉牒,均移贮于景山寿皇殿之东西室,著所司诹吉遵行。”嘉庆帝以皇史宬规制太高,应专门尊藏实录、圣训等为由,决定将玉牒移贮于景山寿皇殿。其中,宗室玉牒藏于东室衍庆殿,觉罗玉牒藏于西室绵禧殿。

清嘉庆十二年(1807),内阁抄出的关于玉牒移贮寿皇殿的上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寿皇殿是清代皇家内部祭祀的礼制重地。这里主要供奉历代帝后的“圣容”“御容”,以及已故皇帝、皇后的生前物品,如玉玺、玉器、金银器、漆器、饰品、书籍画作、笔墨纸砚等等。而藏于寿皇殿的玉牒形制甚大,作为我国古代开本尺寸最大的写本古籍,其长度可达90厘米,宽度达50厘米,厚度少则几厘米、多则近1米,外以带有龙纹的绸缎包袱包裹,存放于高大且为玉牒量身制作的金龙纹木柜内。此后近百年间,玉牒在寿皇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城的宁静被硬生生打破。

兵连祸结珍档遭难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京城,大肆烧杀抢掠。大量王府、宫殿、寺庙、民居被烧为灰烬;六部衙门、宗人府、理藩院、光禄寺等京城衙署,有的成为联军营房,有的被付之一炬;建筑中所藏海量档案文稿、珍贵图书等被劫、被焚、被毁,损失惨重。在这场浩劫中,明代《永乐大典》散失307册,翰林院存《四库全书》底本悉数被劫掠出境,而各被毁衙署原先所存的档案更是百不存一。

    八国联军入京后,各国部队在京城抢占驻所。法军司令弗雷命海军上尉皮埃尔·洛蒂为法军司令部寻找驻地。洛蒂先后去往北海、恭王府、太庙等处,最终选定景山北面的寿皇殿。料其原因,一是此处建筑规模宏大,宜于驻军;二是寿皇殿毗邻京城的制高点景山,便于法军登高做军事瞭望。几日之后,法军司令弗雷率领大批法军驻扎寿皇殿,设司令部于正殿之中。

    洛蒂在日记中写道:“1900年10月23日,星期二,北京。当我推开寿皇殿沉重的大门时,里面一片漆黑。在大殿里我打开了一个落满灰尘的箱子,里面放着上百个君王的御玺。它们是用整块的玛瑙、玉石或金子制成的。”寿皇殿所藏奇珍异宝自然无法幸免于难,大量帝后画像及玉玺等被驻守于此的法军洗劫一空。但奇怪的是,彼时藏于寿皇殿东西二室的玉牒却完整保留下来。欲探其究竟,还是得去历史档案中寻求答案。

阴差阳错躲过一劫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宗人府派员查明寿皇殿玉牒

存失情形奏折的底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宗人府奉旨前往寿皇殿查看玉牒损毁情况,后上报,“所有寿皇殿东西尊藏玉牒各本,章京等今日会同内务府司官恭诣。详查得:衍禧殿(注:实为衍庆殿)尊藏光绪二十三年黄龙柜玉牒尚存,惟同治六年所藏帝系(单独记录皇帝世系的玉牒)满、汗(汉)各一本失去。其余龙柜内至间有打开情形,并未失去。再查,绵庆殿(注:实为绵禧殿)尊藏光绪二十三年红龙柜玉牒尚存,惟第一柜上下层之红云龙缎包袱失去六个,第二柜下层之红云缎包袱失去四个,及光绪三年两龙柜红云缎包袱失去九个,光绪十三年两龙柜红云缎包袱失去七个,同治六年龙柜红云缎包袱失去五个,乾隆四十二年龙柜红云缎包袱失去四个。间有锁钥不全,其尊藏新旧玉牒各本并未失去,理合奏闻。谨奏”。根据这件档案记载,寿皇殿所藏玉牒并未经受较大损失,仅仅丢失两册特别薄的帝系(宗人府很快予以补修),除此之外,只遗失了若干包裹玉牒的包袱布和玉牒柜锁钥。

    结合寿皇殿文物遭受的劫掠与玉牒遗失的状况,可大致推断出当时的情景:在劫掠了寿皇殿的无数珍宝之后,法军将贪婪的魔爪伸向了衍庆、绵禧二殿。他们暴力拆解开一把把锁钥,满心欢喜地打开高大的龙柜,期盼着能找到更多奇珍异宝。然而,映入眼帘的一切让他们大失所望。原来,龙柜中存放的不过是一些大而无用的奇怪书籍。相比于珠宝、珍贵画像,这些看起来似乎一文不值。可是法军仍不死心,继续打开一个又一个柜子,结果竟然全是此类书籍,他们只好随手扯下一些包袱布去打包别处的宝贝了。

    想来被清王朝和今人视若珍宝的皇族族谱,在法军眼里却如同废纸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玉牒里面的文字他们既看不懂也不感兴趣;二是玉牒大而笨重,沉的动辄几百公斤,搬运难度大。那法军为何没有将其烧毁呢?要知道,当时北京城内各衙署库房多遭焚毁,损失的档案数以亿计。其实,真相只有一个:寿皇殿是法军驻所,他们不是不想放火,只是不方便放火而已。

    阴差阳错之间,寿皇殿所藏玉牒就这样躲过一劫。在此后的岁月里,玉牒在战火中辗转大半个中国,后又被搬回紫禁城,并在一代代档案人的守护下,至今一本不缺地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为我国皇族族谱的孤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16日 总第399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