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战火中的奥林匹克记忆

——抗战时期的中国与奥运

作者:石 慧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6-25 星期日

    1910年7月17日,在上海《申报》刊发的一则名为《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通讯中写道:“世界日趋于竞争而国民苟安于文弱,其不为天演所淘汰者几希。今年以来吾国始知讲求体育,尚未能几与未进,按泰西各国每四年必举行万国运动大会,各国均派代表与赛,惟(唯)中国未与其列,可耻孰甚!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文中看似简单的三个问题,就是在我国体育事业还没有长足发展的年代,媒体向社会,向国家,也是向所有人发出的疑问,史称“奥运三问”。

首提“三问” 唤醒国人体育意识

    1907年10月,在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颁奖仪式上,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演说中,第一次公开建议中国组建奥林匹克代表队。他说:“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去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虽然许多欧洲国家奥运选手技术水准很差,得奖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派许多选手参加。照此看来,我国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代表队。”

    1908年,《天津青年》刊登的《竞技体育》一文中写道:“何时中国能产生有水平的运动员,能够在如此重要的国际盛会上赢得第一名呢?”9月30日,天津青年会干事在年度报告中提出英文版“奥运三问”:“中国什么时候在奥运会上赢得一席之地?中国什么时候派一支能赢的队伍?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会?”可惜,当时体育运动不受民众关注,这些号召和倡议并未引起共鸣。

    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行。中国青年会倡议借此机会于9月15日举办一场类似“万国运动大会”的全国运动大会。其中,男子田径、足球、篮球和网球被列为比赛项目。尽管比赛成绩平平,却唤起了国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关注。

首征奥运 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当时,由于我国缺乏全国性的体育组织,也没有奥委会官方承认的机构,所以中国体育组织的管理权、大型运动会的会务工作多被在华的外国人把控。在张伯苓等一批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这种情况逐步发生了改变。

    1924年8月4日下午,在东南大学化学教室内举行了一场重要会议,来自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省的60多人参会,并一致决定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以下称简称“全国体协”)。其中,“协进”取“大家同心协力,以求进步”之意。1925年10月,张伯苓向国民政府内务部提交了《创设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请注册备案》的呈文,“本会同人鉴于吾国士大夫缺乏尚武精神,爰集合同志创设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冀资提倡所有会中一切组织,悉皆依法办理,兹谨检呈本会简章及成立大会纪录二纸,伏乞”。该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有了全国性体育组织,拿回了参加和举办运动竞赛的自主权,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下称简称“国际奥委会”)建立正式关系的进程。

    全国体协作为一个代表国家的民间体育组织,在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推动下,先后加入远东体育协会、国际足球协会、国际游泳协会等组织。1931年,该会正式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之后,社会各界开始积极筹备参加奥运会事宜。同年,全国体协常务董事会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提出申请,表示“一九三二年世界运动会(即第1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决定派遣足球队及业余国术专家赴会及表演”。然而,这届奥运会没有设立足球项目,且国民政府教育部称“国难当头,时间仓促”,故决定暂时不参加第1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却有意扶持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参加这届奥运会。1932年5月21日,《泰东日报》刊出一则爆炸性新闻,“新国家满洲国已决定派刘长春等人,代表满洲国前往美国洛杉矶参加奥运会,而且,国际奥委会已复电承认,并要求速交满洲国的国旗和国歌”。日本企图通过派遣运动员参加第1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让伪“满洲国”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刘长春得知此事后,即刻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苟余致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牛马耶!”社会各界人士强烈要求国民政府立即报名参加奥运会,却未得到重视。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阴谋,时任全国体协会长张伯苓积极奔走,急电该届奥运会筹备会恳请通融中国选手报名。最终,得到筹备会的肯定答复。由于经费紧张,全国体协只能拨助“旅费美金一千元”,费用成为一大难题。幸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解囊,才解了燃眉之急。

    在第1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虽然刘长春参加的100米短跑和200米短跑比赛均未取得决赛权,但“此次刘君参加世界运动会,虽属我国第一次,却足以表现吾中华之精神。”

揭露暴行 抵制日本举办奥运会

    1936年,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召开。国民政府吸取之前的教训,下令由全国体协对运动员进行提前选拔培训,并对高水平运动员开展针对性训练。但此次中国代表团仍无缘奖牌,再次抱憾而归。据《十一届世界奥林匹克大会志盛》记载:“田径赛既全军覆没,而最有希望的足球篮球,又在第一周即被淘汰,未能一振头角。”

    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则,在举办当届奥运会时,会宣布下届奥运主办城市。在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接近尾声时,国际奥委会共收到14个城市的申请,其中,包括日本东京,这引起了中国代表团的强烈抗议。但国际奥委会仍把1940年奥运会主办权交给了日本。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军的暴行震惊世界,也背离了奥运精神。中华全国体育界救亡会联系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组织的46个会员国,计划在召开国际奥委会会议之际正式提出取消东京举办奥运会的资格。

1938年3月,中华全国体育界救亡会请求派员参加奥林匹克会议,
抗议日本东京举办奥运会致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函(部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938年3月,中华全国体育界救亡会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请求派员参加国际奥委会。国民政府相关部门以交通不便为由,商讨决定委托外交部人员“就近设法参加会议”,“说明我国立场”。但是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规定,不允许以个人名义出席。由于“会期迫近”,中华全国体育界救亡会只能发送一份英文电稿,阐明中国立场。最终,第1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战争原因取消。

    张伯苓曾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寄托了这位教育家对中国体育最美好的期待。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16日 总第399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