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巨龙腾飞山水间

——长城北京段的分布与维护

作者:苗明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3-21 星期二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历史载体。它分布于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横亘在东北、华北、西北的万里疆土之上,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盘旋于祖国壮美的山水之间,是中国北方人文与大地完美的契合。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修筑前后共延续了2000多年。而长城北京段更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呈现形态被世人所瞩目和喜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长城北京段的分布情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它进行维修、保护而做的努力。

拱卫京师展雄姿

    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北京市范围内的长城,始建于北齐,明代大规模修筑,沿燕山和太行山内侧山脊而行,地跨平谷、密云、延庆、怀柔、昌平、门头沟6个行政区,整个走势呈半环形。根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成果,北京市内北齐长城遗存24处、明长城遗存2332处;长城墙体全长520.77公里,包括北齐长城墙体46.71公里(14段)、明长城墙体474.06公里(447段),单体建筑1742座,关堡147处。长城北京段因其拱卫京师的特殊使命,成为有长城分布的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是长城最杰出的代表。特别是八达岭、居庸关、慕田峪等处更是长城北京段中的精彩华章。

八达岭长城

    京师屏障八达岭。八达岭长城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段长城,明代的《长安夜话》中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山西、内蒙古、张家口方向进入北京的交通要道。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对八达岭长城进行改造和革新,不但在建筑材料上使用了高质量的青砖,还在结构上新建了空心敌台,更利于作战和储存弹药物资。1961年,八达岭长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关如铁居庸关。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以北长约20公里的关沟中。居庸关长城是自北魏和北齐开始修筑的,自此居庸关才与真正的万里长城相结合,成为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元朝时,此地成为皇帝往返大都和上都的重要通道,统治者还曾在此地设立行宫、修建花园等,建筑群现已无存,只留下一座大理石砌筑的方形塔基,即居庸关云台。明朝时,修筑长城的活动达到顶峰,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主持居庸关等处关隘的修筑与巩固,居庸关才成为真正的雄关。现存的居庸关长城有南、北两个外围关口,门外各建有一座瓮城。南关瓮城的北侧为主城台,城台上建有一座高大的三重檐城楼,是居庸关最高大的单体建筑,“天下第一雄关”6个大字就悬挂其上。关沟两侧山峦重叠、溪水潺潺,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以“居庸叠翠”而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青山浓郁慕田峪。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内,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卫体系,以“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之美享誉中外。慕田峪长城有三个特点:其一,慕田峪长城的关门由3座互相通连的空心敌台组成,3座敌台上有3座望亭,关门不设正中,而是在关台东侧,造型甚为独特;其二,慕田峪长城气势雄伟,从海拔486米的慕田峪关到海拔1039米的“牛犄角边”最高处,相对高度变化较大,极富立体感;其三,与其他长城多在荒山野岭之上不同的是,慕田峪长城地区林木葱郁、水草丰茂,风景异常秀美。

箭扣长城

    此外,还有战火淬炼的古北口长城、风雨危崖的司马台长城和奇险绝美的箭扣长城,可谓各具特色。比如箭扣长城,它东连慕田峪,西接大榛峪,是北京境内一段最险峻的长城,整段长城因蜿蜒如“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这一段充分展现了长城的“惊、险、奇、特、绝”之美。虽然箭扣长城由于自然风化严重一直未对外开放,但前来观光探险的游客络绎不绝。2016年,北京市政府对此处开展了修缮保护,严格遵循“最小干预”的理念,采取“先考古、后修缮”的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历史原貌。

维修保护传文明

    古往今来,长城的巍峨壮美以及包含其中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建筑才能和军事谋略都让世人折服。但在时间的冲刷下,它不断经历着残破甚至消逝的命运,亟待保护。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长城的维修、保护与综合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提议“保护文物,修复长城,向游人开放”。随后,国家文物局就组织开展了居庸关、八达岭和山海关长城的修复工作。在勘察设计方案审定阶段,梁思成先生提出了长城维修的三项基本原则:古建筑维修要有古意,要“整旧如旧”,按原状维修;长城上游客休息座椅的布置,也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在古长城上搞“排坐坐、吃果果”的布置,要有野趣,讲究自然;在长城边种树,不能种高大乔木,以免影响观看长城的效果。1953年,施工完成,长城遂对外开放,并接待了不少国家元首和外宾。

1959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保护万里长城的通知。北京市档案馆藏

    1959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保护万里长城的通知,要求当地人民公社负责对长城分段保护。1961年,八达岭长城、居庸关云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长城保护的“春天”。1984年7月,《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起“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社会募捐活动。活动原本计划筹集15万元用于长城的部分维护,最终收到的捐款超过200万元,大大超出预期,八达岭、慕田峪等著名长城景点的修复因此获益。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长城北京段整体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12日,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受到世界瞩目。

    2000年以来,北京市政府逐年加大对长城的维修保护力度,平均每年投资近千万元对长城进行保护。如密云鹿皮关、延庆岔道城、平谷将军关、门头沟沿河城、怀柔黄花城等,通过对各段长城的抢险加固,大大削减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涌现出一批以箭扣长城为代表的示范性保护工程。2003年,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利用法律手段架构起国内第一道长城“保护网”。2006年12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第一次在综合性法规之外为一个单项文化遗产制定的专项法规,开创了文物专项立法的先例。

    2006年至2012年,为进一步摸清长城“家底”和保存情况,国家文物局组织长城沿线各地开展了最为全面、系统的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长城资源调查制定了统一的调查技术规范,采用遥感影像、地理信息、三维扫描、数字摄影测量等多项现代技术,进行科学精确的长城长度量测,获取了大量的文字、照片、录像以及测绘数据等长城保护第一手资料。随着长城资源调查的展开,长城资源信息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建立了长城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了长城资源的信息共享。

    进入新时代,随着《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出台,长城文化带作为“一城三带”中的重要分支,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至2035年)》作为专项规划也于2019年4月公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长城文化带的下一步工作要求及规划目标。同时,国家还在大力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指导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必将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长城所蕴含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将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3月17日 总第395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