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儿时元宵挑灯笼

作者:陆明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2-06 星期一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元宵节当天晚上挑灯笼的场景。

    那时,家里没有电视机,小伙伴们在元宵之夜的唯一娱乐活动,就是结伴挑着灯笼钻竹林玩游戏了。

    那时的灯笼都是自制的。父亲做的灯笼虽然很粗糙,却非常结实,放两年都不变形。

    父亲先把高粱秸秆和荆条准备好,然后把荆条裁断,两头削尖,用这些最原始的“荆条针”把秸秆“缝”在一起。很快,灯笼的骨架就做好了。父亲把提前买好的彩纸按照尺寸剪好后用糨糊粘在灯笼的骨架上,里面放一小块木板当作蜡台放蜡烛。那时,点蜡烛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我家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会买一包白蜡烛和一包红蜡烛。

    灯笼做好后,母亲把红蜡烛粘在木头底座上,然后把纸灯笼套上去,同时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系住灯笼顶端,另一头系在一根小木棍上。

    随后,母亲开始用红纸剪出好看的图案或者喜庆的字样,贴在纸灯笼的外面进行装饰。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一擦黑,一个个小伙伴便挑着自家制作的灯笼,相约在一起游玩。

    一个个明晃晃的灯笼映照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们像一只只萤火虫,把村北的小树林、村南的麦秸垛、水塘边的灌木丛、没人住的老宅院都逛了个遍,有时到后半夜才回家。

    我们又像一群刚出壳的小鸡,叽叽喳喳地说笑个不停。那时天还很冷,我们走累了,就找一个犄角旮旯,把小手伸出来在蜡烛上暖暖。一边取暖一边聊天,有时还比比看谁的纸灯笼最漂亮。

    我们提着小灯笼迈出门,那被纸罩住的烛光分外柔和。然而,由于山村的泥土路并不平整,户与户之间的小路坑坑洼洼,各家各户门前还杂乱无章地堆放着木柴、石头等,所以挑着灯笼找小伙伴玩儿的时候很容易摔跤。但我们一点儿也不介意,反而觉得伴着纸灯笼行走,有一种特殊的美。

    稍大一些的孩子和我们的玩法不同。他们别出心裁,先切开一个大白萝卜,把中间部分挖掉,挖成一个像水杯的样式,然后,用一根合适的小棍扎透萝卜的顶端,再找来一团棉花蘸上煤油放入底部,这样,一个简易的萝卜灯笼就做好了。他们把蘸了煤油的棉花点上,然后就开心地挑着自己做的萝卜灯笼,兴致勃勃地到大街上去“招摇”一番。

    记忆中,最难忘的还有儿时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的情景。小时候,村子里会举办灯会,除了漂亮的花灯可以观赏,还有灯谜可以猜。我很喜欢猜灯谜,每每猜中一个,就可以获得小奖品——一个小灯笼。我会挑着“小奖品”,蹦蹦跳跳,四处炫耀,开心极了。活动结束时,大家比着谁的奖品最多,然后笑着闹着各自散去。

    岁月如梭,如今,每到元宵节,大人会给孩子们买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的里面装着小灯泡,有的可以唱歌、讲故事,有的可以旋转、前进、后退……现在的“科技化”灯笼虽然美观、耐用,但没有小蜡烛火苗的闪烁,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无论何时,儿时元宵挑灯笼都是让我难以忘却的美好回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2月2日 总第393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