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一曲笙歌春如海 又待元宵欢庆时

——清宫里的正月十五日

作者:张 静 李梓墨 赵 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2-03 星期五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古称“上元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有始自汉代之说,然而有明确文献记载是在唐代,唐景龙四年(710)正月“丙寅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逐步形成在元宵节吃元宵、猜灯谜、舞狮子等民俗。清代诗人姚元之曾作《咏元宵节》一诗,生动描绘了民间欢庆元宵佳节的热闹情景。在这天,清宫中也是花灯万盏,琳琅满目。

宫灯、瑞物呈吉庆

    据《国朝宫史》记载,清乾隆朝每年会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安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日收灯。安灯要举行仪式,先是宫殿监引掌仪司首领和乐队从紫禁城乾清宫门入,至乾清宫丹陛上两边排列。营造司首领向上行跪拜礼后,“敬事房和乾清门太监各一名在乾清宫檐下起标灯,乐队奏清乐,营造司太监等上万寿灯,各处太监分别于乾清宫、乾清门、日精门、月华门、两廊、回廊和石栏杆等处上灯。乾清宫前安万寿灯十六盏,大小灯一百二十八盏。乾清门挂灯五盏。日精、月华两门各挂灯一盏。两廊檐回廊挂灯一百二十盏,栏杆挂灯一百九十四盏。御花园中也同时安灯。安灯毕,乐止”。正月十三日,圆明园内开始安灯,正月十九日收灯。这段时间,圆明园各处会安设华美的宫灯,有鳌山灯、庆成灯、栏杆灯、球灯、葫芦灯、鱼灯等,形态各异、五彩斑斓,蕴含不同的吉祥寓意。为了迎奉皇太后观灯筵宴,乾隆帝会命人专门在圆明园清晖阁多挂宫灯,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乾隆二十五年(1760),圆明、长春二园各处吊挂的大小廊灯共计4324盏。园内的宫灯除由养心殿造办处灯作制作外,还有直隶省、地方盐政、织造等处的进贡。元宵节后,这些华美的宫灯会入库收藏,以备来年再用。

    清代皇帝和后妃元宵节观灯,前期在圆明园,后期在三海或颐和园。有时也会根据皇帝需要改在紫禁城,如乾隆三十年(1765),因乾隆帝南巡在即,元宵节设灯改在景运门外。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帝将启程南巡,元宵节设宴和观灯改在乾清宫。

    元宵节当天,紫禁城、圆明园的宫殿里还会换上相应的器物来烘托节日气氛。如白玉蕉叶双童摆件、青玉鸳鸯啣莲摆件、花梨木三镶花鸟玉如意等。其中,白玉蕉叶双童摆件,白玉质,圆雕蕉叶一片,头梳双髻的两个童子宽眉细目,面露笑容置于蕉叶之上,一个童子一手倚在另一童子肩部、一手按住一只小兽;另一童子成蹲踞式姿态,两手同持一物,造型优美。玉匠用蕉叶寓意“家业兴旺”,用童子代表“富贵满堂”。

清 白玉蕉叶双童摆件 承德博物馆藏 

张 静 摄

清 青玉鸳鸯啣莲摆件 承德博物馆藏

张 静 摄

团圆“食”刻尽欢愉

    从康熙十一年(1672)开始,每年正月十四日和十五日两天,皇帝要在紫禁城内举行宴会,招待上三旗大臣和外藩。至乾隆朝逐渐形成定制,元宵节前后在圆明园设“上元三宴”。正月十四日,乾隆帝在九州清晏奉三无私殿,宴赏宗室王公,称“宗亲宴”;十五日,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宴赏外藩、属国使臣等,称“外藩宴”;十六日,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宴赏大学士、尚书、侍郎等,称“廷臣宴”。这三日,皇帝还要吃元宵。据《膳底档》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五日,“皇帝与太后及嫔妃于酉初二刻,……共用元宵二十八盒、每盒八碗,果盒十六副,攒盘饽饽果子六十盘”。

    在“上元三宴”上,皇帝要用金龙盘、金龙碗,金勺、金箸(即筷子);皇后用里外全黄暗云龙盘、碗,金勺、金箸。贵妃以下无金餐具,各用“位份碗”(即代表等级身份的餐具)。贵妃、妃为黄地绿龙盘、碗,嫔用蓝地黄龙盘、碗,贵人用酱地蓝龙盘、碗。由于参加“上元三宴”的人数众多,所以会使用大量餐具。其中,瓷制餐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的官窑每年按规定负责烧造。藏于承德博物馆的黄釉青花把莲纹盘就是其中一件,它口径21厘米、底径14厘米、高4.5厘米,通体以黄釉为地,斗彩装饰,盘心和外壁饰莲池鸳鸯纹,胫部青花仰莲纹,盘形周正,釉质莹润,底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款。黄地青花的装饰极具特色,这种工艺首创于明宣德时期,又有“青花填黄彩”之称。在清代官窑青花器中以青花黄彩最为名贵。

清乾隆 黄釉青花把莲纹盘 承德博物馆藏

张 静 摄

    乾隆帝为了在外藩宴上向外藩、属国使臣彰显国力,便命造办处制作大量玉制餐具。由于传统的制坯和掏膛方法,不能快速大批量生产玉制餐具,这让乾隆帝十分着急。恰巧他在命人查办高朴私贩玉石大案时,发现了镟玉技术,不禁赞叹“其法甚巧”。于是,乾隆帝上谕:“昨据杨魁处解送张鸾家玉器、玉料到京呈览。内有玉盘系整套镟成者,其法甚巧。询之在京所有玉匠,皆云不能。据称苏城只有平七、平八二人专门做此,其法不肯传人等语。此等玉匠,虽有不传之秘,但既系工作图利,在苏在京大概相仿。且知奉朕旨选送,自更欣然乐从。著传谕舒文,即于此二人内挑选一人,妥为资送来京,其应用做玉器具,并令其捡齐随带,勿任其托故推避。将此随杨魁之报发往,并谕令全德知之,钦此。”就这样,平七被招进宫中。他在如意馆为造办处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镟玉技术的玉匠,满足了宫廷镟制玉器的需要。从乾隆四十四年(1779)起,造办处开始大规模制作玉制餐具。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碧玉爵就运用了此技术。

清 嘉庆款碧玉爵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张 静 摄

    正月十五日,外藩宴结束后的活动最为热闹、隆重。皇帝、后妃以及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外国使臣等,会集在圆明园西的山高水长楼。山高水长楼,俗称“西厂”,其楼分上下2层,房9间。楼前有宽绰的场地,可以进行表演、舞灯等活动。乾隆帝曾说:“山高水长楼在园西(即圆明园西),其外苑囿宽敞。”楼下为皇帝御座,楼上为皇后和后妃们观灯之所,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台吉和外国使臣等各在规定场地赐座。皇帝坐后,善扑营进撩跤(即相扑)名单,掌仪司进各种玩意儿名单,供皇帝钦点。同时,各国使臣也会派人表演各国的舞蹈、歌曲和技艺。表演结束后,又有专人在山高水长楼前进行舞灯。“亭台楼阁,灯光闪耀,千人舞灯,变幻无穷。”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2月3日 总第3940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