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京韵 京味 年味

——京城百姓春节逛庙会习俗的变迁

作者:宋鑫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1-29 星期日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早期,它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善男信女每逢寺庙开放日,进庙烧香礼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商贩在寺庙附近设摊售货,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交易活动。北京的庙会历史悠久,起源于辽代,发展于元末明初,兴盛于明清两代。春节逛庙会是京城百姓沿袭多年的传统习俗,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中,其形式、内容、内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折射出不同的社会风貌。

起源于辽代 兴盛于明清

    有记载的北京最早的庙会是元代白云观正月十九日的燕九节,“游人烧香,纵情宴玩”。此外,东岳庙和西镇国寺也是元代重要的庙会举办地。元代庙会有三大特色:一是均在城外;二是每年一庙一届;三是开始有佛像巡游。

    明代,庙会普遍兴起。城外的三大庙会继续繁荣,城内的正阳门关帝庙、都城隍庙,外城的南药王庙、都土地庙陆续开庙。宣武门外是各省会馆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于此,闲暇时多愿到琉璃厂逛逛,这对于促进琉璃厂书市繁荣和日后厂甸庙会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作用。

    清入关后,清廷非常重视汉族文化,具有京味特色的庙会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由于清朝执行严格的满汉分治政策,聚集汉族百姓活动的庙会被移至外城。外城各种庙会随之繁荣起来,内城则以护国寺庙会与隆福寺庙会最为繁盛。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西庙曰护国寺,在皇城西北定府大街正西。东庙曰隆福寺,在东四牌楼西马市正北。自正月起,每逢七、八日开东庙。开庙之日,百货云集,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

民国定规制 庙会有特色

    民国时期,京城庙会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商业模式,有以销售日用百货为主的护国寺庙会、隆福寺庙会和白塔寺庙会,有以销售农副产品为主的土地庙庙会,有以经营文玩字画为主的厂甸庙会,还有以烧香拜佛为主的东岳庙庙会。在京城众多庙会中,厂甸庙会以“文市”特色而独树一帜。它从清朝乾隆年间兴起,一直到民国时期日趋庞杂,格外兴盛。从创立之初,厂甸庙会就以经营书籍字画、书帖金石而蜚声京城。随着清朝的覆亡,八旗子弟及官宦世家日趋衰落,为了维持生计,被迫变卖珠宝字画。一时间,厂甸庙会成为名人字画、珠宝玉器、雕漆珐琅等文化珍品的展销中心。民国中后期,庙会的商业贸易功能更加凸显。

    自明清以来,北京庙会的举办时间一直没有明文规定。1918年,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地方政府对市内庞杂的庙会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并作出每年举办大型春节庙会,会期为15天的明确规定,即从正月初一日至正月十五日;同时厂甸庙会作为官方唯一指定庙会由此确定下来。

京城新庙会 厂甸声誉高

1947年,北平市警察局关于维持庙会秩序的训令。 北京市档案馆藏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战乱等原因,不少庙会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庙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复苏期。其中,厂甸庙会以“文商并举、雅俗相济、商娱相融”的独特魅力享誉京城。每年厂甸庙会,以琉璃厂为中轴线,北起和平门路口,南至虎坊桥十字路口,全长1050米,整个封闭起来,不许机动车通行,路边全是各种售卖货品的摊位。

1963年,北京厂甸庙会食品供应计划表。 北京市档案馆藏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许多庙会逐渐停办。坚持到最后的厂甸庙会也在1960年至1962年因自然灾害停办。1963年,北京市政府举全城之力筹办了一届盛况空前、轰动京城的厂甸庙会。北京市档案馆保存的一件档案记录下当时的盛况:“在长达三华里的南新华街上,搭起了6000多平方米的彩棚,设置的销售货品的摊位就达740多个,出售商品包括玩具、食品、饮食小吃、手工艺品、文化艺术品和花卉六大类商品,约3000多个品种。在10天的游艺狂欢中,庙会的游人总量达到了530万人次。”而这一年,北京市的人口总量也不过500万左右。在物质短缺的年代,厂甸庙会汇集了全国各地上百种食品及特色商品,这对期待了一年的京城百姓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庙会上小吃有艾窝窝、元宵、切糕、豆面糕、烫面炸糕、糖葫芦、面茶、炒肝、灌肠等36个种类。其中,糖葫芦10天的销售总量高达58.7万串。

新时代风貌 新文化元素

    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从保护文物古迹、恢复民俗、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假日经济的角度出发,逐步恢复举办庙会。

    1985年,北京市政府恢复了停办近20年的庙会。这一时期,最具文化特色的有劳动人民文化宫庙会、地坛庙会、龙潭庙会、白云观庙会和大观园庙会。此时的庙会与旧庙会相比,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从吃的方面看,在保留了豆汁等京味儿小吃的同时,增加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各地小吃;从受众群体看,以前是老人带着孩子逛庙会,现在逛庙会成为年轻人游玩的时尚;从演出方式看,以前主要是高跷、戏曲演出等,形式比较单一,现在全国各地的演出单位齐聚庙会,节目丰富多彩。

    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北京的春节庙会已不仅仅是礼佛拜神之地,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比如,近年来伴随着冬奥会热度的不断增加,北京庙会文化又注入冰雪元素。可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在传统节日里,人们以庙会为中心,朋友相聚、全家同游,成为京城市民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月20日 总第393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