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远去的年画

作者:殷银山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1-28 星期六

    现在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家里四壁刷得雪白,有的还贴上了墙纸。这样干净整洁的墙壁,连钉颗钉子,都会被认为是有碍观瞻。如果贴画,更被认为是弄脏了墙。正因如此,即使过年时也看不到令人赏心悦目的年画上墙了。这让我颇为遗憾,不免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光景。那时,每走到一户人家,最吸引我的,不是桌上的糖果,而是各家各户张贴在墙上的色彩亮丽、内容丰富的年画。

    在那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我们小孩子除了对物质的渴盼外,还有着美好的精神追求,盼望着过年时家中多挂一些年画,好让老旧的房屋生色一些。毕竟,吃得好,别人不一定能看得到;年画天天挂在墙上,往往成了过年期间小伙伴们竞相比较、引以为傲的资本。

    那时,为了能多买几张年画,每年刚进入下半年,我就开始将零花钱积攒起来,盘算着过年时买哪些自己喜欢的年画。在盼年的日子里,想想那些很快就要贴到家中墙上的年画,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到了腊月,大人开始为过年而忙碌,我们小孩便兴奋起来,总是催问大人何时上街,目的就是跟着去,早点买回自己喜欢的年画。

    记得有一年,我家大人得空闲要领我去澡堂洗澡,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来到街上,看到供销社门市部文具店上方悬挂的花花绿绿的年画,我早已眼馋得迈不开步,直到大人拽着,才很不情愿地走进澡堂。我的心思根本不在洗澡上,到了水池子里,也只是湿了一下身,胡乱抹两下,便提前溜了出来。

    我匆匆跑到供销社,举目望着悬挂的年画,一幅不落地来回浏览。《年年有余》年画上画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孩抱着一条大鲤鱼,多么喜庆啊,要买一张。《北京风光》年画上的天安门、天坛、颐和园、北海的风光多么吸引人啊,特别是听过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后,更是早就对天安门心生无限向往之情,虽没能亲眼去看一回,但买张年画挂在家里,也算天天看到呢。于是,这幅组合式年画便被列入了我的购买清单。至于那《智取威虎山》年画,电影我追着看过多次,主人公杨子荣早已成为我心中无限崇拜的英雄人物,出于天天看到英雄的心理,又决定将这幅也买下。还有那《西湖风光》《园林风光》《黄山风光》《水浒传》《杨门女将》《岳飞传》等,都是我所喜欢的,但毕竟囊中羞涩,只能站在这里反复看看,过过眼瘾。待父亲洗过澡找来,我才带着几张新买的年画依依不舍地离开。

    如果说,购年画让人有左比右看的激动,那么,贴年画则让人感到大幕徐启的兴奋。

    贴年画,一般都选择在除夕那天。知道要贴年画了,我早已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早早起了床,开始打扫墙壁。那时,我家住的是砖木结构的房子,为两家共用,除了前后墙是砖墙外,堂屋其他两面都是屏风,也就是木板作墙。合住在一个门进出的堂叔拿出了前年贴过后收起来的年画,擦去上面的灰尘,显露出来的便是《沙家浜》《红灯记》《红色娘子军》这些样板戏的电影剧照。尽管这些是过去已贴过的年画,但这时再拿出来贴,依然有种新鲜感。在我的协助下,堂叔将旧年画和我买来的新年画,排兵布阵似的,按照大小、寓意一一往墙上张贴。待到这些年画都贴上墙后,原本黯淡无光的老屋似乎立马亮堂起来。看着这些有我一份功劳的年画,我心里便美美的。

    贴完年画,就意味着要吃年夜饭,过团圆年了。等吃完年夜饭,拿到压岁钱,小伙伴们开始聚在一起玩耍,而压轴戏就是去各家看年画。大伙开始一道从这家跑到那家。每家都依据主人的喜好,贴着不同的年画,让人眼花缭乱。年幼的我们辨别不出年画有多少深意,只简单地认为,谁家年画贴得多,谁家过年的氛围就越浓。

    现在,随着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更趋多元化。那曾经一度深深愉悦人们精神的年画,不知何时已悄然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于我而言,年画带来的快乐永远驻留在心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月19日 总第393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