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老照片

天安门广场的四次大规模修建

作者:沙 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12-19 星期一

    1949年7月,为筹备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进行了第一次修建。修建工程包括:开辟一个4公顷,能容纳16万人的大广场;清理广场多年遗留的渣土和障碍物,修缮天安门城楼主席台,清理楼顶杂草,粉刷城楼和广场四面红墙;修建升国旗的设施,修补天安门的前、东、西三座门之间的沥青路面1626平方米;美化环境,进行种草、种树等绿化工程。本次修建于当年9月底前竣工。

    同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中轴线上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4月竣工。

    第二次较大规模的修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1958年6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给中央写了请示报告,提出改变北京市城市面貌的计划,内容之一是展宽天安门广场。7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大规模改建天安门广场和建设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十大建筑的决定。8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改建和扩建天安门广场,同时扩建观礼台,并在广场西侧修建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1958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正在审查天安门模型。

 1958年,天安门广场拆迁工程正在进行。

1958年,扩建前后的天安门广场。

    9月,天安门广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拆迁与扩建。拆迁范围是东到东公安街、西到旗守卫、司法部后身,拆除了公安街、西皮市等十几条街巷胡同。据档案记载,共拆除“旧房2万余间、折合面积16.6万平方米,迁移居民4700余户,2万余人”。

    当年,还同时进行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及天安门前的观礼台的设计。1958年10月25日开始施工,1959年9月工程全部竣工。在天安门广场上竖起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两侧建起的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奠定了天安门广场作为政治中心的基调。第二次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从昔日窄小的宫廷广场面貌,变身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人民广场。

    第三次修建是在1976年冬,因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移除了前门楼与纪念碑之间的松树林。经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广场。

天安门布局古今对照示意图

    1999年,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承担了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设计方案,这也是其第四次较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包括更换广场地面铺装、天安门广场水景(含扩音系统)、广场内照明及周边建筑照明三项工程。工程竣工后,天安门广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北京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2月16日 总第3921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