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立足兰台 服务社会

作者:刘晓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12-15 星期四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与档案结缘25年了。如今,档案已成为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每天都在那淡如兰草的纸香中记录、查阅、整理、检索着浩瀚如海的档案资料。

    25年的档案职业生涯中,我对档案查阅利用工作体会最深。我已记不清为多少人查阅过档案资料,记不清整理过多少件档案资料。我只知道,每一件档案、每一个数据,都在我的手指上留下一片暗香,为我的心田撒下一袭芬芳。我知道,认真做好档案查阅利用工作,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刚参加工作时,我和同事在档案馆查找档案都是依靠各种目录采用手工检索的方式,我们对馆藏的熟悉程度、个人经验的积累直接影响着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那时,若要查找档案需要先找到相关目录,记下档号,再去库房把档案调出来。楼内没有电梯,档案出库等所有工作全靠人工搬运。虽然档案库房只有4层,而我当时也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但调卷量大时,一天马不停蹄,还是感到有些累。然而,每当看到利用者查到所需档案脸上露出的喜悦时,我也就不觉得累了。当我看到利用者因为没能查到他们所需档案而失望时,我会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尽力帮他们想办法。查档利用高峰期一天最多的时候要接待几百人,我克服一切困难主动热情地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查档服务。

    记得一天上午,一位吴女士因其下乡至参加工作期间的这段工龄无法得到确认,特地到档案馆查找知青档案。可根据她提供的信息,我在计算机上检索后,反复仔细查找并未查到。我问她是不是年份或地址记错了。她告诉我,不可能记错。我说,我帮她查找一下其他年份的档案,毕竟过了几十年了,万一记错了呢?她听后居然有些生气,一直说不可能记错,然后转身走了。我有点不甘心,几十年前的事儿了,记不准很正常啊。于是,我迅速查找了几件其他年份的相关档案,并在其中一张登记表的最后一行看到了她的名字。我开心地直奔楼下追了出去,可刚跑到楼下就看到吴女士的背影消失在远处的拐角。眼看追不上了,我便扯开嗓门大喊她的名字。可是,半天也没见她的身影。正当我带着一丝失落准备上楼时,吴女士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那个拐角处。我赶忙冲她摆手并示意她回来。她一路小跑来到我面前,气喘吁吁地说:“感觉有人叫我的名字,以为听错了,幸亏拐回来看了看……”当吴女士看到那份她急需的档案时,感动不已。临走时,她拉着我的手说:“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我这两年的工龄算是‘泡汤’了,退休金也会少很多。谢谢你帮我挽回了损失,我为我刚才的态度向你道歉!”

    25年的档案工作让我深切体会到,对于我们档案人来说,查档可能是平常而简单的“小事”“易事”,但对于利用者来说却是一件“大事”“难事”。所以,我们要用做“大事”的心态对待每一件“小事”,用做“难事”的谨慎对待每一件“易事”。

    如今,我已步入不惑之年,岁月把曾经稚气的青年打造成了工作生活中的“顶梁柱”。这25年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是我个人伴随着工作成长的重要阶段。其间,我遇到困难时退缩过、如愿以偿时欣喜过、受到委屈时痛哭过、技不如人时嫉妒过。渐渐地,岁月去除了心灵的浮躁,换来了内心的坚定。

    档案是最直接、最原始、最真实、最全面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社会财富,而档案人是这些财富的守护者。我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无比自豪。25年匆匆而过,我无法阻挡时光的流逝,但可以记下历史车轮前进的每一步。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做好档案工作,管好用好档案,立足兰台、服务社会。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2月12日 总第391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