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留存千年织锦业繁华盛景

——南京老地名中的云锦印记

作者:张祝杰 崔龙龙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11-11 星期五

    元、明、清三代都在南京设立了官办织造机构,以专门供应皇室御用的锦缎,这使得云锦技艺在南京民间丝织生产中扎下深深的根基。当年,在南京的老城南以及大行宫等地段都有相当庞大且成熟完善的锦缎加工作坊。虽然这些老作坊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红花地、绒庄街、锦绣坊、仙鹤街、颜料坊、踹布坊等南京老地名,却记录了一段段南京云锦的发展历史,留下了一个个关于云锦的独特印记。

江苏大剧院展出的“《红楼梦》云锦丝绸文化展”一角 肖妍娜 摄

云锦娘娘的传说

    曹雪芹少年时曾生活在江宁织造府,他创作的《红楼梦》中有许多章节都提到了云锦。红学研究表明,江宁织造里的机工有祭礼或供奉“织神”之俗。清代甘熙《白下琐言》记载南京祭俗云:“祠祀所在,祭祀者多不近理,如……蒋公庙祭祀蒋子文,后殿有女像,其妹小姑(南京织神青溪小姑)也。俗讹为织女,又称为云机娘,机匠祀之。”这说明南京机工所奉织神为青溪小姑,并非世人讹传的织女。其实,与南京织锦业有关的神仙应该是七仙女。

    南京织锦业奉七仙女为祖师,旧时,雨花台山脚下的云锦娘娘庙为云锦业祭祖之所。《白下琐言》中提到的蒋公,则被奉为拽花行祖师。传说,七仙女是云锦的发明者,被尊称为“云锦娘娘”。七仙女把织云锦的手艺传给了织绢名手蒋公,蒋公又把这一手艺传给后人。那蒋公为何被奉为拽花行祖师呢?原来,平日织锦时,云锦娘娘是上手,负责织梭;徒弟蒋公是下手,负责拽花。一次,蒋公想调换过来,结果一试,与师傅的手艺相差甚远,于是,以后就踏踏实实地跟云锦娘娘学习拽花了,由此成为云锦业的拽花祖师。

    还有一个地名与云锦娘娘的传说有关,那就是位于集庆路中段北侧的仙鹤街。相传,很早以前,这一带许多人家以织造云锦为生。其中有一户人家,母子心灵手巧,但因家贫只能靠向东家领取织锦材料以织造云锦艰难度日。尽管如此,他们还经常用原本就微薄的收入救济穷人。天上的七仙女被这对母子的勤劳善良感动,派了两只美丽的仙鹤下凡,到母子俩的织机前飞了几圈。从此,织机上每天都会源源不断地出现织锦材料。母子俩再也不用向东家领材料了,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东家觉得蹊跷,母子俩不来领材料,还能源源不断地织出比原来更漂亮的锦缎,便派人前去打听。得知真相后,东家顿生歹念,带着管家来到这对母子家,假意嘘寒问暖,趁其不备,一下扑向织机,拉住经线,死命地往外扯。当经线快要到头时,突然从线端飞出一对美丽的仙鹤,在东家和管家的头上狠狠地啄了起来,这才护住了织机。此后,人们便把这对母子居住的街道称作“仙鹤街”。

秦淮河水的秘密

    南京云锦的图案布局饱满丰盈,往往由黄色、正红、石青等大色块冲撞而成。说到南京云锦的染色工艺,就不能不提到秦淮河。那时,南京很多织户与颜料坊的聚集区都靠近秦淮河,织机散户们多集中在镇淮桥一带,颜料坊则聚集于秦淮河东侧。秦淮河究竟有何魔力,能让成百上千的云锦从业者聚集于此?秘密就藏在秦淮河的河水之中。原来,当时人们大多使用天然材料进行染色加工,而秦淮河水质比较清澈,非常适合染色漂洗。更神奇的是,秦淮河水中含有一种叫单宁酸的物质,能在染色时起到增加织物光泽之效,尤为适宜漂染红、蓝绿、紫等深色丝品。据说,用秦淮河水漂过的丝,最适宜织造“玄缎”和“天青缎”。

    当时,丝织染色主要用植物染料,比如姜黄、苏木、槟榔、红花等。其中,红花是一种草本植物,夏季开花,所开之花非常适合做染料,因此,那时南京地区许多农家除了植桑养蚕外,还大量种植红花,以供染丝之用。南京城有两个因种植红花而得名的地方:一个在玄武区,名为“红花地”;另一个在秦淮区,名为“红花村”。

    秦淮区中华门一带,是东吴以来丝织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丝织作坊到处可见。清代郑板桥的词作《念奴娇·长干里》中的“更兼处处缲车”,描写的就是这一带云锦机坊繁荣之景。

南京街巷的记忆

    从建邺路东端一路向西走下去,经鸽子桥向南有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老街叫绒庄街,狭长的街巷两侧多是老房子,墙壁斑驳。明清时期,这一带正是织缎作坊聚集地。明代时,因绒庄街沿街多为卖帽子的店铺,也曾叫“帽儿行”,后改为现名,一直沿用至今。

    义祥街,原位于太平南路北段一带,早在明代便是官营的织造机构所在地,清初是织造业的管理机构江宁织造府所在地。后来此地兴建行宫,便把江宁织造府搬到了青溪小姑祠旁边,即今天的淮青桥东。由于义祥街出品的云锦、缎匹一直是作为贡品供宫中使用,所绣图案皆含吉祥之意,因此民间俗称此街为“吉祥街”。

    位于建邺路中段南侧、评事街中段东侧的踹布坊,是条戽斗形状的巷子,入口很小,里面却别有洞天。明朝从这里一直到内桥湾,均是踹布的作坊。20世纪30年代,此处仍可见很多人家在元宝形状的大青石上踹布。踹布坊一般由名为包头的业主,向客店领布发给踹匠压碾。踹布是织布染布中的一道工序,踹匠把染好颜色的布卷在轴上,下铺光滑石板,上压重达几百斤或千余斤的“凹”形巨石,一个人脚踏在大石两端,手扶木架,左右往来滚动,使布质变得紧薄而有光泽,着色更好。踹布是一个力气活,如今已逐被拉幅机取代。

    白驹过隙,云卷云舒,南京的街巷留下了云锦织造的记忆,见证了云锦织造业的盛世,这些都汇聚成属于南京云锦的独特历史文化。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1月11日 总第390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崔珍珍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