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百年京张路 浓浓爱国情

作者:王彦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9-26 星期一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历经百年沧桑,这样的历史演变拥有着非凡的意义。

    百余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修建中国铁路的局面,从此拉开了建造中国铁路的序幕。京张铁路被称为“最有骨气的铁路”,代表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百年后的今天,京张高铁应运而生,为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也是“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北京至兰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西北地区发展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京张高铁是我国首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实现了世界首次每小时350公里全自动驾驶,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新名片。

    何其有幸,刚出校门的我,就成为万千京张高铁建设者中的一员,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张家口人,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尤为深厚。带着懵懂与憧憬,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加入到京张高铁项目这个大家庭中。当时的我,只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少工作经验,对一切都感到陌生与新奇,只能从零开始、从头学习、逐步成长。

    我负责的是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现场经验不足的我常常是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下手。但我有幸遇到非常好的前辈,他们有着多年施工经验,经常会给我仔细讲解技术知识;我也有幸遇到几位非常暖心的姐姐,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去问她们,不管是桥梁、隧道,还是路基方面的,她们都知无不言,让我受益匪浅;我还曾遇到一群非常棒的小伙伴,不忙的时候,他们会带我去现场了解施工情况。

    历经4个寒暑,施工现场从一片荒凉到如今的雄伟气派、开通运营,上千个日日夜夜奋战在一线的场景还都历历在目。工程资料是工程质量的真实反映。每一根桩、每一片梁、每一层路基、每一环初支、每一板衬砌都有自己的故事,需要详细记录下各项相关信息,以备查阅。很多人都认为内业工作清闲简单,只有去做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不易。一是“难”,很多与施工现场息息相关,要懂技术才能填写正确,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二是“快”,内业资料要紧跟现场、及时填写,及时找相关负责人签字、盖章;三是“多”,每天都有新的资料需要完成,多的时候可能每天需要完成上百份,比如一条隧道的检验批就多达上万份;四是“杂”,不同单位、不同部门都有相关资料需要归档。所以只有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更加系统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所有文件材料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门别类、组卷归档,才能便于后续的查阅利用。目前,我负责的标段文件材料归档已完成1200余卷,后续工作还在逐步进行中。看着一排排整齐的档案盒,我感到格外自豪,因为它们承载了像我一样无数在这里奋斗过的铁路人的记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创新。京张高铁项目采用了铁路工程影像管理系统、铁路工程电子施工日志管理系统、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等多个信息化管理系统,让档案管理更加高效、快捷、直观,保存更加方便,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轻轻动动手指就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比如,在桥梁形象化模块中,随着时间推移能够非常形象地看到从桩基到附属一步步地搭建完成,同时还记录了浇筑时间、浇筑方量等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这也给档案管理员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档案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及时准确地更新相关信息。

    步步留痕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档案管理员要确保每件档案真实、完整、准确,确保档案管理系统、规范,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查阅利用价值。京张高铁项目更是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各项文件,达到各级档案管理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设精品工程,打造精品档案,为后人留下铁路建设项目的宝贵财富。未来的百年,乃至更遥远的未来,都要靠这些档案来为我们提供详尽的信息与宝贵的经验。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百年京张路是传承,更是发展。爱国、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詹天佑精神流淌在无数铁路人的血脉里,代代相传。“秉承天佑精神,铸造精品工程”,京张高铁正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带着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面对国家级要求、世界性标准,毫不畏缩、攻坚克难,出色地完成建设任务,使项目如期投入运营。京张高铁的开通将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行驶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至1小时之内,为周边百姓提供了极大方便,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让张家口这座小城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

    京张线是传承京张百年历史的文化线,是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服务线,是全面展示中国铁路建设成果的示范线,更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使命线。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铁路人,我深感自豪!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22日 总第388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