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档案与红学

作者:张华滨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9-20 星期二

    今年7月的一天,我有幸拜访了张书才老先生。张书才是明清档案专家、清史专家、著名红学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研究馆员。80多岁的张书才精神矍铄、待人谦和、学识渊博。虽是第一次见面,却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作为著名红学家,张书才利用明清档案对红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在其有关《红楼梦》学术研究成果中,关于作者曹雪芹祖籍问题、曹家蒜市口故居问题,以及曹家被抄家究竟是因为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的研究,他都依据档案得出了结论。

    不久前,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即档案中提到的“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复建完成并开放。这与张书才多年考证和长期奔走呼吁密不可分。这也是曹雪芹家族曾经在北京唯一有确切档案记载的住处。

    为考证曹家“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屋的具体位置,张书才深入挖掘考证明清档案史料,结合清乾隆《京城全图》等逐一对比辨析,由面到线、由线到点逐步缩小范围,最终认定“蒜市口16号院”即抽分厂西数第3号院为“曹家旧宅”。同时,他在研究中还证实了曹雪芹曾寓居卧佛寺传说的可靠性。明清档案文献在红学研究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红学自出现至今,令无数人痴迷、陶醉。每个人都对红学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但我想最重要的是,关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是否有可信的依据,能否在逻辑上讲得通。只有证据是确切的、逻辑是合理的,这些结论才有说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书才的研究是严谨而令人信服的。我想,这是与档案所具备的“原始凭证”属性密不可分的。

    在拜访张书才老先生前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清代档案中到底有没有关于曹雪芹的记录?这次终于找到了答案。

    张书才谈到,关于曹寅的档案文献中,曹寅本人晚年曾提到得了一个孙子,综合各方面判断很可能就是曹雪芹。如果曹寅所提到的这个孙子就是曹雪芹的话,那么在曹寅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去世时,曹雪芹还小;在曹家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被抄家时,曹雪芹才十几岁。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作者“生于荣华,终于零落”。我对此深信不疑。如果作者未曾亲历过荣华富贵,他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那些贵族之家锦衣玉食的生活细节的。一切的秘密都在细节之中。现实生活中的江南曹家自曹雪芹高祖父曹振彦开始发家,如《红楼梦》中的贾家一样“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这样的豪门望族,既有极其富足的物质财富,又有极其厚重的文化积淀,绝不是一般的普通官僚可比的。书中描述的宁荣二府中诸多规矩细节,绝不是一般人可凭想象或道听途说就能写出来的。

    十几岁的曹雪芹在经历曹家的辉煌后,又见证了这座大厦倾倒的悲惨结局,对那一切怀有刻骨铭心的记忆。《红楼梦》中的很多内容都蕴含着他对往事故人的怀念,甚至有很多地方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红楼梦》当然是小说,但很多时候小说里的贾家与现实中的曹家会不自觉地出现交叉。如同江南的那个甄宝玉一样,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其中,“满纸荒唐言”的背后不正是作者曹雪芹那“一把辛酸泪”吗……

    档案是传统文化的宝藏,也是红学研究的宝库,我们要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让档案的价值得到彰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19日 总第388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