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以死请命诛奸佞 浩然正气照千古

——档案中记载的“大明第一硬汉”杨继盛

作者:胡海茹 梁松涛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9-16 星期五

    杨继盛遗书及后人题跋形成于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至1931年,现收藏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档案馆,是河北省首批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两宗珍贵档案之一。该档案文献为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因弹劾奸相严嵩获罪被杀前夜,在囚笼内写给妻儿的两封遗书真迹,真实地反映了杨继盛做人、治家、处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和欣赏价值。《明史》卷九六《艺文志》将此遗书记载为《杨继盛家训》一卷;《学海类编》题为《杨忠愍公遗笔》;《借月山房汇钞》题为《椒山遗嘱》。    

入仕逢乱世

    杨继盛幼年失母,《明史》载,“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正是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杨继盛非常努力,取得乡试中举、入国子监的佳绩。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他考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正式进入仕途,后官兵部员外郎。

    杨继盛可谓生不逢时,嘉靖年间,皇帝昏庸,朝廷奸臣当道,边关一带外族趁机屡屡挑起事端。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鞑靼部在首领俺答的率领下进攻大同,大同总兵张达战死。在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继任大同总兵仇鸾怯于敌人淫威,居然用重金贿赂俺答,乞求俺答不要进攻大同。俺答受贿后,绕过大同,通过古北口进袭北京,明军很快败退,俺答直逼北京城下。明世宗惊慌失措,封仇鸾为平虏大将军,命其阻挡鞑靼军队进攻北京,可仇鸾不仅不抵抗,还请求皇帝赶紧降旨允许在边境开辟“马市”,让鞑靼人用他们的蒙古马换取中原的货物,以避免战争。《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载,“(俺答)前后所掠男女骡畜、金帛财物,既满志,捆载去”,仇鸾及其部下“相视莫敢前发一矢”。愤怒的百姓群起抵抗,当鞑靼军队从长城白羊口退兵时,遭到民众的有力反击,鞑靼军队损失惨重,改由古北口逃去。杨继盛闻此愤而上书,即著名的《论互市疏》,论述了开“马市”的“十不可”和“五谬”,昏庸的明世宗听信得到严嵩支持的仇鸾诬陷杨继盛图谋不轨的密告,大怒之下一度将杨继盛关进监狱。杨继盛出狱后“贬狄道典史”,后被任命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冒死进忠言

    嘉靖三十二年(1553),杨继盛进一步看清楚了严嵩之流的奸诈面目,他冒死向明世宗上《弹严嵩疏》,弹劾严嵩专权误国、祸国殃民,引起朝野上下的极大震动。在上疏中,杨继盛列数严嵩专权祸国的“十大罪”:坏祖宗之成法、窃君上之大权、掩君上之治功、纵奸子之僭窃、冒朝廷之军功、引悖逆之奸臣、误国家之军机、专黜陟之大柄、失天下之人心、坏天下之风俗;“五奸”:左右嵩之间谋、纳言嵩之鹰犬、爪牙嵩之瓜葛、耳目嵩之奴隶、臣工嵩之心腹。杨继盛直言:“陛下奈何爱一贼臣,而忍百万苍生陷于涂炭哉!”杨继盛的上疏触到了明世宗的痛处,使他招来杀身之祸。明世宗再次将杨继盛投入监狱,并交由刑部论处。明代,犯人入诏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后要行杖刑,即打杀威棒。有人欲赠杨继盛蚺蛇胆,嘱他行刑前服用以消炎止痛,他却不受,并说:“我椒山(杨继盛的号)自有胆,何蚺蛇为!”表明了宁受酷刑而不屈服的决心。在狱中,杨继盛受尽折磨。据史书记载:杨继盛由于遭受杖刑,遍体鳞伤,伤口处已腐烂化脓,他在苏醒过来后摔碎瓷碗,用碎瓷片割去腐肉,里面的骨头露出来了,狱卒见后,吓得手中的灯都拿不稳,而杨继盛意气自如。正气凛然的杨继盛令严嵩心生畏惧,他决心置杨继盛于死地。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杨继盛在京城西市被处死,年仅40岁,临刑前他写就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朝审时,观者塞衢,皆叹息,有泣下者。”在他死后,刑部主事王世贞、兵部员外郎王遴冒死以棺殓之。嘉靖四十五年(1566),杨继盛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在明世宗抚恤谏死诸臣的名单中,杨继盛被列在首位。明穆宗继位后,追赠杨继盛太常少卿,追谥忠愍,给予祭葬,又为他建“旌忠祠”。清顺治帝极力褒扬杨继盛,御制《表忠论》和《表忠录序》。他在《表忠论》中说:“朕观有明二百七十余年,忠谏之臣往往而有,至于不畏强御,披膈犯颜,则无如杨继盛,而被祸之惨烈,杀身成仁者,亦无如杨继盛。”至今,北京及河北保定、容城、定兴等地建有多处杨公祠。

    杨继盛从政前后不过6个年头,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避权势,敢于直谏,先斥仇鸾,再劾严嵩,以舍生取义的铮铮铁骨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从而成为名震朝野的忠臣,英名令后人仰慕。后世达官政要、学者贤人拜读了杨继盛临刑写给家人的遗书,无不表达敬贤之意,或文或诗,纷纷题词留言。如清代名臣刘墉、纪晓岚,帝师翁同龢、陈宝琛等均有亲笔题词,这些都是研究杨继盛的珍贵档案。

杨继盛给妻子的遗书(部分)

后人为杨继盛遗书题词(部分)

    文献遗产名称:明代谏臣杨继盛遗书及后人题词

    文献形成年代: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931年

    文献数量:129件

    文献保存者: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档案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9月9日 总第388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