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美食须美器

——探寻清代玉器皿之奥妙

作者:张 静 葛 岚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8-30 星期二

    清代诗人袁枚曾在《随园食单·器具须知》中写道:“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唯是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可见“美器”对人们在用餐时的影响。清宫中使用的餐具有金、银、玉、瓷制作的盘、碗、匙、箸(即筷子)等,甚为讲究。在皇帝日常进膳时会用到各式的盘、碗,冬天时增设热锅、暖碗,筵宴时则会用玉盘、玉碗、玉盅等。

筵宴玉皿“赏膳赏玉”

    康熙、雍正时期,由于宫廷玉料有限及制作玉器皿非常废料,遂并未大量制作玉盘、玉碗、玉盅等。皇帝用膳、筵宴皇室贵胄及臣僚宾客时,大多使用瓷器皿。

    乾隆时期,宫廷内开始有规模地制作、使用玉器皿。据《活计档》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帝命内务府“在银库玉石中选料,发往南边做玉碗一百件”。随后,内务府如意馆玉匠姚宗仁奉旨挑选“上等玉料二千二百一十四斤”送苏州织造。苏州织造历时一年才将这100件玉碗分4批运至京城。其中,玉碗佳品会在器底专门镌刻“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款识。

    乾隆四十年(1775)后,筵宴上用的玉器皿不断细化。玉盘细分为高头盘、点心盘、点心高头盘、饽饽奶子盘、酒膳盘等;玉碗细分为群膳碗、菜高头碗、鲍螺碗、苏糕鲍螺碗、奶茶碗等;玉盅细分为大酒盅、小酒盅、果盅、垂手果盅、看盒盅等。其用途大致为:玉酒膳盘盛凉菜;玉菜高头碗用来盛热菜;玉鲍螺碗盛炖制的海鲜;玉果盅盛腌制的水果等。

清 碧玉光素大碗 承德博物馆藏

    清代玉碗因为注重实用性,遂“以光素无纹者”居多。承德博物馆所藏“碧玉光素大碗”,口径21厘米、底径10厘米、高7厘米,碧玉质地,圆形撇口,圈足,通体光素无纹。经过玉匠的精心设计及雕琢,该玉碗粗细变化匀称,给人以古典之美,不仅有“赏膳赏玉”的意境,也兼顾了实用性。

    除了素玉碗,也有特别制作的。乾隆帝为在除夕筵宴中用玉碗饮奶茶,特命内务府派人制作玉奶茶碗。玉匠领旨后,挑选上好和阗玉制成了玉质莹白,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的玉碗。为彰显皇帝尊贵的身份,玉匠还在碗外壁用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朵朵梅花,枝叶则由金片镶嵌而成,使温润莹白的玉碗增添了华丽之气,令人赏心悦目。乾隆帝见到玉碗后爱不释手,立即写诗一首:“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随后,乾隆帝下旨命刻字玉匠在碗腹内壁用阴文楷书刻写该诗,在碗内底正中用隶书刻“乾隆御用”4个字。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制成后,每年除夕筵宴乾隆帝都会用该玉碗饮用奶茶。

玉皿百变显雅趣

    乾隆年间,内务府在制作筵宴使用的玉器皿时会选用籽儿玉、岫玉。岫玉又称岫岩玉,有多种色泽,硬度低于和阗玉,透明度略高。在承德博物馆内就藏有一件乾隆年间制的岫玉酒杯。其实,内务府制作大部分筵宴玉器皿会选用山料玉。由于山料玉系直接采自原生矿的玉料,遂难免“石性绺道过多”。山料玉有些绺道问题不大,因为只会影响成品的美观。石性则会关系到器皿的手感。每逢玉料有石性,内务府造办处的官员就要上奏乾隆帝,让其定夺是否继续制作玉器。

清 岫玉酒杯 承德博物馆藏

    乾隆二十八年(1763)四月初二日,内务府根据圆明园筵宴需要,决定制作玉碗240件。随后,广储司“率同善识玉性匠役人等,特选得大小青玉共九十块,称得共重三千九百八十二斤八两”,送往苏州“交苏州织造萨载成造玉碗”。此事本应由总管内务府大臣和尔经额直接上奏乾隆帝,但他担心在制作过程中有意外发生,就以“广储司管理玉料”为由让广储司官员代奏此事。尽管广储司对承做圆明园筵宴的玉料精挑细选,但制作出的玉碗、玉盘、玉盅中仍有夹杂石性绺道的。广储司官员认为这次筵宴人数众多,玉器皿有瑕疵也无妨,乾隆帝则容不得。随后,乾隆帝就和尔经额遇事推诿及部分玉器皿有石性绺道事下旨:“和尔经额遇事推诿,着革去总管内务府大臣,不必管理圆明园事务……”最终,这批玉器皿被陈列起来。

    乾隆四十四年(1779)二月二十八日,造办处奉旨将一块山料玉“估做宴盘二件、宴盅三件”。玉匠将山料玉割开后发现里面有石性绺道,如果除去石性绺道,“可得盘一件、酒盅一件、碗一件”。造办处将此情况上奏,乾隆帝接到奏报后,前往造办处查看该料。乾隆帝见此料部分有石性绺道,便下旨:“无石性玉,准做盘、碗、盅用。其有石性绺道玉料,不必成做。”

    除大量制作筵宴使用的玉器皿外,偶尔还会为皇太后、皇后制作玉器皿。传说,有一次,崇庆皇太后生病,久治不愈。一位太医上奏乾隆帝说,有一种秘方可以调理太后的身体,但是盛放药汤的容器必须是玉碗。乾隆帝听后,马上传旨,让宫内最好的玉匠挑选上等白玉赶制。当玉匠把连夜赶制的玉碗呈给乾隆帝过目时,乾隆帝对玉碗大加赞赏。崇庆皇太后用玉碗服药后,身体逐渐康复。乾隆帝非常高兴对太医和玉匠都予以重赏。后来,他又命玉匠制作了一批白玉碗,并在碗底部镌刻“乾隆年制”。

清 青玉描金龙葵瓣盘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在玉器皿中,乾隆帝对玉碗、玉盘情有独钟,更是将其从实用器皿变为文玩摆设。乾隆时期,清宫内陈设的玉碗、玉盘,样式繁多,图案丰富。有的会在碗面、盘面雕刻花草图案,有的则会篆刻诗文。乾隆帝就曾命玉匠专门制作了用来陈设、欣赏的青玉描金龙葵瓣盘,盘为侈口、圈足。盘里、外面雕成葵瓣形,盘内底中心雕葵花花蕊,并以此为中心刻出盛开的6组花瓣;内外壁均刻龙凤纹。底足内阴刻“大清乾隆年制”6个字,落款两侧为一对描金龙纹,衬以描金缠枝花纹。

    除了单独欣赏、把玩玉碗、玉盘,乾隆帝有时还会把心爱的籽儿料放入玉碗中欣赏。为了防止玉碗与籽儿料直接接触,他还特意让造办处制作绫垫放在碗内。这样一来,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防止磕碰。乾隆四十六年(1781)五月十七日,乾隆帝令太监鄂鲁里传旨:“将‘奉三无私’青白玉撇口小碗内皮糙玉石子儿暖手拿出,玉碗‘配绫垫’后,再将其放入。钦此。”虽然乾隆帝很少用玉碗做盛器,但他把玉碗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8月26日 总第387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