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大蒜情结

作者:王宗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7-21 星期四

    我从刚记事起就对大蒜有着一种较为特别的感觉。一是觉得它散发出的气味不同一般,辛辣扑鼻,味道奇怪,让我有点生厌。二是发现奶奶和父母很重视大蒜的种植及保存,每年都在家里的菜园种蒜。在大蒜收获季节,奶奶和父母会把新收获的大蒜放到家里的院子中晾晒,然后奶奶把晾晒好的大蒜编成蒜辫儿,高高地挂在堂屋的墙壁上。其中一些蒜辫儿竟然要挂到春节前后,再种新蒜时才将其从墙壁上摘下来,把蒜头一一掰开,将蒜瓣再次栽入泥土。周而复始,种蒜是奶奶和父母早春时节必干的一项农活,以至于我从儿时起就对大蒜有了较深的情结。

    为了把大蒜种好,有个好收成,父亲付出了很多辛苦。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产队给每个农户分了一小块自留地。年富力强的父亲把那块自留地变成大蒜的种植园。为了给蒜苗浇水,父亲带着我和哥哥在蒜田边上挖了一眼土井。那时村里的地下水位高,土井又与一条斗渠相邻,所以才挖了两米左右,井里就有了清水。一旦那条斗渠里的水干涸了,父亲就用这眼土井里的水应急,浇灌蒜田。父亲仅用一个早晨的功夫便挖了一眼土井的事情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蒜是家中餐桌常见的一道菜。蒜头、蒜苗、蒜薹,都是可口菜。大蒜还是一种常用作料。我最初讨厌大蒜的味道,但受家里人影响,对大蒜的厌恶感渐渐消失了。后来我不仅逐渐适应了蒜味,还能品出蒜香了。奶奶尤其喜欢吃蒜。先把大蒜拍碎,再用菜刀将其切成蒜末,凉拌蒜末便成了一道下饭菜。父亲常常讲大蒜的功效,说大蒜不光是食品和作料,还是一味中药材,可以消毒、杀菌、去瘟。特别是到了雨季,村里人要喝土井里的水。由于井水容易被污染,滋生细菌,父亲便动员家里人都吃些大蒜来预防肠炎和痢疾。

    儿时,每年盛夏到初秋,父母还把家中菜园和自留地里新收获的大蒜变成商品,卖些钱贴补家用。

    父亲卖蒜是很辛苦的。头天晚上,父亲把大蒜装在“大白杆”自行车后架上的两个大筐里,用绳子捆好。第二天凌晨,父亲骑着那辆“大白杆”自行车,驮着几十辫大蒜,到天津或唐山的近郊或市区去售卖。父亲外出卖蒜时通常是天气炎热的盛夏,为了避开似火的骄阳,父亲每次外出卖蒜都是凌晨两点左右从家里出发,太阳还没有出来父亲就已经进入市郊。父亲吆喝着“宝坻六瓣红大蒜,好吃又好看,快来买呀”,人们便闻声而来,也是慕名而至。因为宝坻大蒜是传统的名优品种,所以人们大都喜欢买、也爱吃。当天下午两点左右,父亲顶着烈日骑着“大白杆”自行车返回家中时,家人欢欣雀跃,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卖蒜英雄”。

    大蒜换来的钱给家里增加了收入。我和哥哥上学时所用的文具多是父母用家里卖蒜的钱买的。我很珍惜这些文具,因为我知道父母种蒜、奶奶编蒜辫儿、父亲外出卖蒜,这些都是很不容易的。

    时过境迁,如今大蒜在我眼里已经不算什么稀罕物了,但儿时形成的那种大蒜情结却常常萦绕在心头,奶奶和父母为大蒜忙碌的情景也时常浮现在脑海,令我怀念不已。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7月18日 总第385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