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为豫剧大师马金凤建立艺术档案的点滴

作者:丁晓琴 陈丽娟 段卉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7-18 星期一

    马金凤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是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2022年5月29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逝世,生前留下大量宝贵的艺术档案资料。河南省洛阳市档案馆从2004年初开始征集和整理马金凤艺术档案资料,建立独立全宗和展厅。截至目前,市档案馆共保管马金凤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6000多件。

征集建立马金凤艺术档案

    马金凤生于1922年,原姓崔,小名金妮,出生于山东曹县。她5岁学艺、7岁登台、14岁担当剧目主演。

    马金凤一生致力于豫剧表演艺术事业,是活跃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为豫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形成并积累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档案资料。

    当时由于所在单位经费紧张、办公条件有限,尚不具备保管这批艺术档案的条件。此外,由于马金凤常年在外演出,没有时间和精力整理保管个人档案,致使这批档案被随意放置在郑州、洛阳、青岛等地,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面对马金凤艺术档案管理状况,洛阳市档案馆主动作为,把征集马金凤艺术档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就此与马金凤结缘。

    在征集马金凤艺术档案的过程中,洛阳市档案馆许多工作人员都与马金凤有过接触。马金凤在戏曲艺术上的造诣世人皆知。她认真负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性格给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洛阳市档案馆在启动马金凤艺术档案征集工作之初就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进行征集;二是由于马金凤常年在外演出,不知该如何与其取得联系;三是取得联系后,不知该如何打消马金凤的顾虑,如何将档案顺利征集进馆。为此,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多次向市委有关领导汇报,多次与文化部门沟通。最终,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与马金凤取得了联系,并3次登门拜访,终于打消了马金风心中的顾虑。

    2004年7月,当市档案馆领导第三次来到马金凤家时,马金凤热情地说:“谢谢你们,你们是在为我着想啊。我愿意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你们,一件都不留。”一席话,说得大家如释重负,深受感动。市委领导肯定了市档案馆的做法。2004年8月6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档案局联合印发《关于收集建立马金凤艺术档案的意见》,为下一步征集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年11月18日,洛阳市档案馆派出3位工作人员开始了上门征集工作。她们根据马金凤的生活习惯安排工作时间,认真负责、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对照片、证书、文字材料、光盘、字画等都进行详细登记、注释。她们周到的服务和敬业精神得到了马金凤及其家人的好评。

    为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登记工作,马金凤推掉了社会活动,其子马建新放下了青岛的生意,全力投入征集工作中。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工作,数量众多的照片、字画、文字材料、实物全部整理完毕,核对无误。

    马金凤对档案工作人员非常满意,主动和档案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并亲切地拉着她们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你们辛苦了!”

    2004年12月9日下午,马金凤来到洛阳市档案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档案馆的硬件设施和保管条件。看着整洁的档案库房,库房内空调、消毒机等设备,摸着一排排整齐的密集架,听着工作人员关于怎么分门别类整理、怎样安全保管档案的介绍,她赞叹道:“我只想着随便找个地方把东西放那儿就行了,谁知道还有这么深的学问啊。”她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会议室,马金凤高兴地说:“没想到档案馆的保管条件这么好,把东西放在这里,我是一百个放心,这里就是我的家啦。”双方在欢声笑语中就艺术档案的使用权、保管权、后期征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协议。

    从2004年至今,洛阳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一直与马老及其子女保持联系,陆续征集进馆了6000多件马老的珍贵艺术档案,包括《穆桂英挂帅》等剧本、庆龄枫叶奖牌等,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马金凤艺术档案记录了马金凤艺术精神和艺术成就,诠释了赤诚初心和使命责任,马金凤留下的宝贵艺术经典将成为全国人民永恒的记忆。

设立马金凤展厅和专门档案库房

    2009年,洛阳市档案馆新馆建成。为了宣传马金凤德艺双馨的事迹,开发利用马金凤艺术档案丰富的资源,发扬光大马派艺术、宣传洛阳、服务河南文化建设,洛阳市档案馆把建设马金凤展厅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规划开始时,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多次与马老及其子女沟通,征求他们意见,并将意见转达给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好初稿后,及时征求马老及其子女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力求完美展示马金凤在艺术上的非凡成就和浓浓家国情怀。展厅建成后,受到马老及其子女赞扬,得到广大戏曲爱好者好评。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至今还记得马老当时参观展厅的情形。那是2011年9月7日,市档案馆接到马金凤助理王襄翠的电话,说马老得知市档案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专门设立了“马金凤展厅”和“马金凤专门档案库房”,要在9月11日上午到市档案馆参观。

    得知这个消息后,市档案馆工作人员马上行动起来,做好各项接待准备工作。9月11日正值中秋节放假,天还下着大雨,但是单位的领导和相关科室的同志们毫无怨言,一大早就冒雨从家里赶到单位。

    上午9时,著名豫剧大师马金凤和她的子女以及助理王襄翠一行5人到洛阳市档案馆。市档案馆领导向马金凤一行介绍了洛阳市档案工作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档案馆新馆的功能设施,以及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为马老设立“马金凤展厅”和在档案库房中设立“马金凤专门档案库房”等情况。

    马老听完介绍后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的“马金凤展厅”和“马金凤专门档案库房”。

    参观过程中,89岁高龄的马金凤耳不聋、眼不花,步态轻盈、谈笑风生。她认真反复观看与自己有关的每张照片和每件实物,不断地赞扬展厅的设计和布置品位高,档案的整理规范有序,并一再向大家表示感谢。她说,洛阳市档案馆为她所做的这一切真是太好了,让她非常感动。随后,马老兴趣不减,又在大家的陪同下参观了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题写了“感谢洛阳市档案馆”几个大字。

马金凤艺术档案的利用

    马金凤艺术档案征集进馆后,陆续有许多人前来查阅利用。

    2018年11月15日,豫剧大师马金凤、央视导演,以及马金凤子女、助理、徒弟一行,为拍摄纪录片《记忆大戏——穆桂英挂帅》来到洛阳市档案馆。洛阳市档案馆干部职工热情接待。在参观“马金凤展厅”的过程中,马老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拉着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手说:“感谢,感谢!谢谢洛阳市档案馆,谢谢你们!”

    王襄翠说,马老每次演出她都跟随,连晚上睡觉都是在一个房间。她指着展厅墙上的一张照片兴奋地说:“看,这张照片就是当时我给马老师拍的!没想到在你们档案馆竟然可以找到,而且这么完好地保留下来,真是太不容易了。”她说,看着这些图片,听着这些戏曲,她似乎又回到了马老师演出的时候,“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一响起,台下就掌声雷动……

    马老的子女、徒弟以及豫剧爱好者边参观边感慨道:“市档案馆为马老师设立的这个展厅太好了、太有意义了。”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纷纷表示:“马老师一生致力于豫剧表演艺术事业,把舞台与生命融为一体,是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她的成就激励着我们,她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参观后,马老及子女再次与我们握手并表示感谢。他们感谢市档案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门设立“马金凤展厅”,感谢在档案库房中设立“马金凤专门档案库房”,感谢市档案馆为豫剧爱好者和社会各界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马老的机会。

    在马金凤及其子女的授权下,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洛阳市档案馆为剧组拍摄提供了许多马金凤的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2021年,市档案馆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提供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复制件800多件,该博物馆共分为“艺海求索 人民为根”“梨园瑰宝 马派艺术”“传薪播艺 芬芳满园”“豫剧泰斗 翰墨流芳”4个部分,全面展示马金凤的艺术人生。

    马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留下的珍贵档案资料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独特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档案工作者,我们会牢记使命担当,保管好这些珍贵档案资源,传承好历史文化记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7月14日 总第385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