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逐梦兰台绽芳华

——记一块“档案砖”的重生

作者:王伟郦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6-21 星期二

    2021年4月的一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的档案修复室安静如常,几个身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年轻人伏于红案前,专心修复着手头的破损档案。“同志们,来任务了!”大家抬眼望去,只见领导抱着一件厚厚的档案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就像怀抱着一个正在熟睡的婴儿,轻轻摆放在红案上。大家立刻暂停手中的活围拢过来,只见一块黑黢黢的东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信息化处在数字化扫描过程中发现的‘档案砖’,因无法扫描,移交给我们进行修复。”领导说。

    打开档案卷皮,果然,整块厚达十几厘米的“档案砖”呈现在眼前,板结坚硬的像一块石头,表面布满了黑色的霉菌、灰尘以及虫鼠粪便,侧面看去,则像一整块黑色的页岩,层层叠叠,挤压在一起,原貌“面目全非”。大家觉得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作为档案修复人,能够修复这样一件特殊的档案是难得的机遇,担心的是要想使这样一块“档案砖”里的信息重见天日,可谓困难重重。

    二史馆集中典藏了民国历届中央政权机构的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块“档案砖”中的内容,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业务,它无声地记录着历史的点滴,片纸只字都很珍贵。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征集进馆时,由于多年战乱、社会动荡和保管条件不善,这件档案就已呈现板结粘连的状态。

    让一件件濒临“死亡”的历史档案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在服务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海峡两岸关系上发挥重要作用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馆里决定由我们这个年轻的修复团队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修复科的年轻同志们根据档案板结、纸张强度等情况,按照“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原则制定修复方案。

    总体修复方案制定好后,大家立即着手将“档案砖”化整为零,责任到人,各个“击破”。板结的档案像一块顽石,书页根本无法分开。如何使其变得蓬松、易分解是大家需要集中力量先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大家决定先在外部均匀喷水,内部用注射器多次多角度注射水分,然后用宣纸包裹,放到蒸锅上熏蒸2小时。受热后产生的水蒸气使纸张间变得蓬松,待冷却后即可轻轻拆分成几个薄块。

    每人领取一块“薄砖”后,要继续针对各自的档案破损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有的部分虽然粘连,但纸张纤维较好,只需用工具将纸页一点一点轻轻剥离开即可;有的部分纸张纤维极差,需用“粘揭法”才能保证档案原貌和信息安全;有的部分受纸张本身影响,酸化程度很高,修复时需要进行脱酸才能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有的部分纸张严重絮化、断裂,碎片成堆,需要在修复时细读档案信息,观察纸张纹路和破损状态,将所有碎片拼对正确,只字不能丢;有的部分字迹遇水易洇化扩散,在修复前要预先进行字迹加固处理,修裱时采用“干托”的方法尽量避免洇化扩散……

    一块“档案砖”里往往情况极其复杂多样,甚至病害叠加,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无论面对的是多么复杂的档案病害,我们都要极端负责、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将档案修复工作做细、做精、做好。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外,便全身心地沉浸在修复室里攻克这块“档案砖”。日常修裱一页破损档案一般需要十几分钟,但是揭裱一页“档案砖”往往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伏案半日纹丝不动是我们修复人的常态,忙起来顾不得喝水休息更是常事。颈椎病、角膜炎、腰椎病、湿疹手常常困扰着我们,但这些并不能阻挡我们逐梦兰台的脚步。

    在古朴而又喧嚣的金陵城内,二史馆安静如斯,二史馆的档案修复室更是如此。每日总有络绎不绝的利用者来到二史馆,也许很少有人看到档案为大众服务的背后饱含着修复人的付出,但是我们却无比欣慰,因为每一份“获救重生”的档案上都有我们修复人的默默无闻和无怨无悔。大家心中的信仰坚定,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让每一件破损档案都能得到重生,让每一件档案都能发挥它们的价值。

    历时半年多,终于在2021年年底,我们不负众望完成了“档案砖”的揭裱。看着厚厚一沓修复好的档案整整齐齐摆放在红案子上,我们每个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回想这段修复历程,我们每一名修复人都肩负使命、细致严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仅成功抢救了档案,延长其寿命,保证后续开放利用,也锻炼了修复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史馆档案修复科人员平均年龄30岁,而且全部都是共产党员。在日复一日的修复工作中,我们的担当和本领日益增强。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四个好”“两服务”的目标任务。作为年轻的档案修复工作者,我们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践行“五个坚持”,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6月20日 总第384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