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保证黄河不开口,保证人民不受黄灾”

——山东解放区人民治黄工作回顾

作者:特邀撰稿人 江 心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6-20 星期一

    1946年5月,山东省河务局成立,山东人民治黄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当时,山东解放区提出了“保证黄河不开口,保证人民不受黄灾”的口号,广大军民勠力同心,一手拿枪、一手拿锨,进行复堤自救。自此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黄河两岸的人民先后经历了国民党军队的不断袭击破坏,以及修堤筑坝、抗凌防汛等重重考验,昼夜奋战在黄河抢险一线,最终取得了治黄工作的伟大胜利。

团结一心 “反蒋治黄”

20世纪40年代末,山东解放区堤防建设场景。 山东省档案馆藏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为配合军事进攻山东解放区,国民党政府决定堵复花园口,引黄河回归故道,进而水淹解放区。因此,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2月成立了黄河堵复工程局,并宣布3月1日开始实施黄河堵口工程。

    在当时黄河故道无水的7年中,两岸的老百姓逐渐从岸上迁到了长600余公里、宽约6公里的河床上,故道中形成了1700多座村庄,共生活着40多万人口;经过多年抗战,黄河大堤已被日军破坏的面目全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先进行复堤和迁移居民,国民党引黄归故后,冀鲁豫和渤海解放区必将成为新的黄泛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在旦夕。

    为了推迟堵口计划,自1946年3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代表就黄河堵口、复堤问题与国民党政府举行了有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代表参加的多次谈判,谈判各方先后签订了开封、菏泽、南京、上海等协议。协议规定,堵口工程和复堤工程同时进行,堵口时间视复堤进展情况,由各方协商决定。

    5月14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签署山东省政府命令,任命江衍坤为山东省河务局局长。山东人民治黄机构成立后,迅速带领渤海区军民抢时间、争速度,展开复堤自救工作。渤海行署与山东省河务局先后两次召开了由3个专署专员和所有施工县县长参加的会议,部署治黄施工任务。参加治黄工程的民工自5月25日先后开工,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初期的施工任务。

    1947年3月15日,蒋介石为配合其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违反协议,堵复了花园口口门。滚滚黄河水流入渤海区后,有1.6万余公顷良田被淹没,致使惠民、滨县、蒲台境内的黄河大堤多处出现险情。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乘黄水之危,派遣特务对我解放区抢险筑堤人员进行袭击、捕杀,破坏河防工程进度。国民党的这种行径不仅遭到我党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也更加坚定了渤海区人民“反蒋治黄”的决心。

    8月,在黄河归故后的第一个汛期,黄河多次涨水,渤海区43处险段相继出现险情,在抢险物资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渤海区党政军民毫不畏惧,冒着国民党军队的袭击,日夜奋战在抢险一线。而此时的蒋介石则派军队和飞机袭击我抢险人员,破坏河防工程及料物。据统计,当时共炸死治黄人员205人,炸伤百余人,炸沉运料船只44艘,炸毁运料车49辆,还炸坏堤防数段及大批抢险料物、粮食等。由于侵占黄河南岸的敌军在黄河大堤上不断挖掘工事,致使多处险工石坝坍塌,形势十分危急。渤海区党委、行署及沿黄各县党政军民全力以赴,20万人昼夜奋战在300公里的黄河大堤上。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紧张抢险、迁民、反特、防空斗争等,终于控制了各处险情,打退了敌人的袭击破坏,粉碎了蒋介石水淹山东解放区的阴谋。

加固堤防 保卫家园

    1946年5月22日,渤海解放区修治黄河工程总指挥部成立,负责复堤工程的组织工作。25日,渤海解放区19个县组织20万人开始了大规模的第一期复堤工程。虽然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各种破坏和袭击,但解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手拿枪、一手拿锨,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并于7月底完成了第一期复堤工程。

    1947年3月15日,国民党政府违约提前堵口合龙放水。为争取主动防御洪水的时间,沿河11个县统一调配人力物力,突击抢修堤防险工,紧急展开了第二期复堤工程。堤防培修按照高出1937年洪水位1米、普遍加高补齐的要求,共计完成土方492万立方米。在复堤的同时,为了抢修残损的埽坝工程,渤海解放区党委向黄河沿岸的人民发出了“献砖献石”整修险工的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响应,纷纷将自家的院墙、影壁、猪圈等拆掉将砖石献出,有的甚至还献出了自家的门枕石、石磨、石滚等,千家万户献运砖石的队伍从四面八方运向黄河工地,埽坝顺利地被重新整修起来。

    1948年7月17日,渤海区党委发出《关于防汛工作的决定》,其中指出,“保证黄河不开口,保证人民不受黄灾”是渤海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排除万难,不辱使命。渤海解放区自1948年春起,至1949年止,相继又进行了第三、四期复堤工程,共修复和加固了两岸500公里的堤防。

    当时,山东解放区黄河堤防管理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原则,各修防处、段都设有专职管理人员,并在沿河县、乡普遍建立了护堤组织。不仅如此,解放区还非常重视黄河堤防的绿化工作。1948年,渤海行署和山东河务局联合发布训令:“为了保护堤身,巩固堤根,应于内外堤脚二丈以内广植树木,禁止耕种稼禾,以期保证大堤稳固。”1949年春,沿河大堤共完成堤防植树10.3万株。

除凌抗洪 黄河安澜

    1948年2月黄河凌汛期间,渤海区滨县张肖堂的水位比1947年伏汛最高水位还高出1.09米,山东河务局动员沿河群众砸冰除险,经过数昼夜的奋力抢护,堤防最终化险为夷。

    凌汛过后,渤海区迅速开展春修工作,修筑各项土方工程256.4万立方米,整修秸埽318段,为战胜夏季洪水打下了较好基础。8月1日,渤海区党委、行署决定成立渤海区治黄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部成立后,通令沿河各县于5日前成立防汛指挥部,并在各险工设防。10日前,沿河各村的防汛队还组织进行了堤防检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当年的夏季防汛工作。

    1949年汛期,黄河共发生7次洪峰,以9月14日花园口站洪峰流量为最大,一度曾达到每秒1.2万余立方米。由于秋汛连续3次涨水,洛口段的水位在30米以上持续了59天,千里河防,险情丛生。为确保堤防安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省政府立即作出紧急决定,动员沿河党政军民、工厂、学校等各方力量全力以赴,集中人力、料物投入防汛抢险工作。从入伏到9月,经35万防汛人员的严密防守,奋勇抢护,最终取得了防汛抗洪的胜利。据统计,当年抢修堤坝共用“土方67万立方米、砖石7.2万立方米、秸柳料5136万斤、麻袋17.1万条、木桩8.3万根”。

    1949年12月,山东省河务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后战胜黄河首次洪水过境,在驻地惠济县姜家楼举行了“黄河安澜庆功大会”,到会的功臣、各机关代表及来宾2100多人,当地群众3000多人,会期为2天,附近的1万多群众还参加了文娱晚会,盛况空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6月17日 总第384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