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清末“漂洋”而来的万牲园

作者:屈春海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6-01 星期三

    19世纪初,英国伦敦的摄政公园率先建造动物园,随之风靡欧洲。19世纪后半叶,以法国巴黎的植物园(内设动物园)为代表,动物园的受众由特权阶层转变为大众,开始向休闲娱乐、陶冶情操和公众教育等功能发展。当时,动物园被视为“一个城市必须要提供的最有特色的文化标志”。

“导民善法” 建造农事试验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冬,清政府派湖南巡抚端方、正蓝旗副督统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顺天府丞李盛铎、山东布政使尚其亨5位大臣,出使西方诸国,考察先进国家的政治经验,励精图治。他们回国后,上呈奏折陈述了欧美各国的“导民善法”,主要有图书馆、博物院、万牲园(即动物园)、公园。其中,端方等人在介绍万牲园时写道:“各国又有名动物院、水族院者,多畜鸟兽鱼鳖之属,奇形诡状,并育兼收,乃至狮虎之伦,鲸鳄之族,亦复在园在沼,共见共闻,不图多识其名,且能徐驯其性。德国则置诸城市,为娱乐之区……此其足以导民者也。”由此可见,当时他们就已经认识到万牲园的知识普及和公共空间属性。

    由于端方在西方考察时,便与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尚书载振、民政部尚书徐世昌商量好建立万牲园一事,所以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二十二日载振上疏光绪帝时,除写道:“近闻日本之福冈、北海道等处均有试验场,或数百顷以至上千顷,皆为劝农所设此……中国素重农业……京师为首善之区,自宜择地设立农事试验场一所,以示模范。”他还计划在农事试验场内建造万牲园和植物园。随后,载振的奏折得到朝廷批准。光绪帝更是将内务府管辖的乐善园、三贝子花园、广善寺、惠安寺以及附近土地划出,用来建造农事试验场。同年四月,农事试验场动工修建。

    坊间传闻,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德国汉堡的动物园曾来中国北京举办过一次动物表演。这次表演让慈禧太后大开眼界,当即传口谕:“我们也要办一个万牲园。”遂清政府有了筹建万牲园的打算。

    端方得到明确建造农事试验场及万牲园的消息后,便以两江总督的名义,委托驻德三等参赞冯祥光通过德国商人向汉堡动物园订购了大批动物。

不惜重金 引进珍禽异兽

    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初十日,端方致电徐世昌,详细描述了所预购动物的种类、数量:“方前在德国订购各种野兽,备中国动物院之用。计美洲麟一对、印度母象一只,高五六尺,能做杂剧、美洲小象一只……各色鹭鶿三对、黑天鹅五对、白天鹅四对、美洲大鹅四对、黄绿各色水鸟三对、大小鹦鹉四对,价六万马克……请预为料量并择相宜地段,俟到沪即令北运。”

    为建造万牲园及饲养动物,清政府不仅从德国聘请工程人员来华规划兽舍的建设,还聘请了动物专家培训饲养员。正月二十五日,端方就订购各种动物运回国内的具体时间、地点、价款事致电载振:“在德订购的各种野兽,二月有船便可运至天津大沽,现拟雇工,并自造笼楹,请速汇兽价六万马克,笼楹三万马克,其价已由两江总督署先行垫汇。”后来,端方考虑到慈禧太后钟情小狗、小猴,又专门“购顶大瑞士狗一对、极小狗一对、瑞士小猴长三四寸两对,附运来华”。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二十五日,《大公报》报道:“前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端午帅(即端方)曾在外洋养兽园选购各种禽兽,刻已运至塘沽,闻于二十五日换装火车直赴北京新设养兽园内豢养,共计五十九笼。”如此大规模地从国外引进动物,实属罕见。动物运抵北京后,由于万牲园内各项设施还未竣工,只得把它们寄养在广善寺内。

中西合璧 引领游览热潮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初十日,万牲园正式对外开放,园门外设有售票处和寄存物件处。开园后,国内各地督抚和外国使节争相向万牲园赠送动物。随着动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最多时有100多种,其中包括“丝猿、吐绶鸟、灵鹊、窝雕”等。开园之初,由于万牲园的饲养员经验不足,导致一只会表演杂技的印度母象饿死。对此,慈禧太后很不满意,要求以后国内各地督抚和外国使节在赠送动物时,一定要注明饲养方法,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初十日,端方为在德国订购

各种动物运沪事致徐世昌的电报(部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光绪三十四年(1908),农事试验场全部建成开放。人们在此除了可以观赏动物、花草外,还可以在亭台楼阁里品茶、休息。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更是两次巡幸农事试验场,观赏万牲园内的珍禽异兽。当时,有报纸曾刊载过一份《游园指南》写道:“农事试验场内,博大富丽,包罗万象,为北京三百年来,中华二十一省,所没有见过的……东边是入场卖票处,分别南窗、西窗。南窗是官客售票,西窗是堂客售票。男票是白色,女票是红色。每人铜子八枚,孩童仆役各减半……入场的规则,由东门进,分别男左女右。进门后,有人验票、剪票。门内北面五间大楼是办事处,东面三间大房是回事处。院内松树很多,顺着十字路线,都种得满满,统计共有三十株……”而万牲园的开放时间为8时至18时,如进入要再次购票,票价为“铜子八枚”,儿童、仆役减半,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入园可以享受免票待遇。这项措施体现了设立万牲园以及农事试验场的初衷。为招揽游客,万牲园还特意找来两名2米多高的巨人验收门票。万牲园“入门有一板桥,桥下一带都是活水。过桥便是动物场。分记如左边:一、大蟒。盘卧在木栏内,门外挂一标牌,上写着八个字道,产地印度,性质凶猛。二、鳄鱼。满身介甲,有四条腿,嘴极长,伏在木栏水中,出产地是美国……此外,水桥旁边靠园北门处,河中有一大铁丝编的方围,内有鸭子、鹭鸶等等”。

    随着游览农事试验场及万牲园的人越来越多,此处也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宣统元年(1909),英国《泰晤士报》曾刊发了这样的报道:“北京人,无论男女,另一种爱好的去处是万牲园。万牲园建造于西直门附近,品味绝佳。园中设有餐厅和茶馆,中西式兼备,宾客盈座,充满了生机,孩子们多彩的裙裾更衬得风景如画。”

    1912年,清朝灭亡,万牲园则保留下来。后来,园内又陆续增添了一些动物,如西班牙的绵羊、孔雀等。由于时局动荡,至北平和平解放时,园内仅剩3种14只动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精心管理下,万牲园改名为“西郊公园”,对外开放。1955年,西郊公园更名为“北京动物园”,延续至今。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5月20日 总第3833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