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泸州抗战档案选编1》

抗战档案揭露日军轰炸泸州罪行

作者:周 容 黄 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5-13 星期五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大地硝烟四起,战火连绵。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泸州抗战档案选编1》 立体书影

    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地处重庆和成都两大城市之间,同时作为驼峰航线和川滇缅的重要中转地,泸州在1939年至1943年间屡遭日军空袭,泸州人民饱尝战祸的苦痛,蒙受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1939年9月11日上午9时许,日军出动30余架重型轰炸机分三批空袭泸州,在白塔寺、会津门、枇杷沟、南极子、皂角巷等处投掷炸弹200余枚,其中重磅炸弹、烧夷弹(燃烧弹)数十枚。日机离去后,驻泸国民党新编18师官兵及泸县防护团消防、救护队和民众2000余人参加灭火、抢救工作,至次日上午,大火终于被扑灭。这是泸州被日机轰炸最为惨烈的一次,持续一个半小时的轮番轰炸和扫射,造成泸州城军民死伤3000余人,炸毁房舍7600余户,二三十条商贸街道、上千家店铺被毁,4000余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此次轰炸被地方史学家称为“九一一惨案”。

    中国农民银行泸县办事处与泸州中国农民银行总行关于1939年9月11日泸州被敌机轰炸损失情形及处理事宜的往来函件中直接反映了轰炸当日的惨况。据中国农民银行泸县办事处于1939年9月13日致中国农民银行总行的函文:“九月十一日午时,敌机31架袭泸,除投重量炸弹外同时并投多量燃烧弹,顿时四城火起不可收拾,人民伤亡财产损失一时尚无法估计,全城精华已归灰烬……”。

1940年8月21日,中国农民银行总行人事通告第36号附报的泸州遭受空袭的消息。

    除“九一一惨案”外,抗战期间泸州遭受的其他空袭也异常惨烈。据1940年8月21日中国农民银行总行人事通告第36号附报的一份空袭消息记载:“敌机于本月二日分五批袭泸,午后一时三十分第一批二十七架侵入市空掷弹七八十枚后,飞去泸城慈善街凝光门一带,着火燃烧约隔二十分钟左右;第二批八架沿泸隆马路侵入市空,低飞扫射投弹一百余枚,轰隆之声震耳欲聋……计此次浩劫伤亡人数在二千以上,燃烧街道有慈善路、苏公路、南极路、大云路等。”1945年12月《合江县罗秉均等填报遭受敌机轰炸财产损失报告单》详细记录了普通群众家中器具、农田、衣物等损失情况;《泸县土主乡死亡官兵遗族登记册》涵盖了土主乡23名死亡官兵及其家属名单;《合江县旅省侨人关于合江被敌机轰炸情形及欲尽力补救事致合江县长的代电》则记录了同乡得知合江被轰炸的惨烈情形后,担忧家乡,希望做出补救的大义之情。

1939年9月13日,中国农民银行泸县办事处致中国农民银行总行的函文。

    泸州市档案馆联合所属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档案馆,从馆藏档案中选取1937年至1948年间泸州地区因战争造成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相关文件资料90余件近500页,编纂出版《泸州抗战档案选编1》。本书收录的档案以往来公文、统计报表为主,详细记录了泸州各级各类单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给泸州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创伤。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泸州抗战档案选编1》是研究泸州抗战历史,特别是战时损失历史的珍贵史料,对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发挥档案留史存鉴、资政育人作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5月13日 总第3830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