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小船桨摇出来的胜利

——苏北人民在渡江战役中的支前故事

作者:张少敏 葛 霞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5-13 星期五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1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华东、中原两野战军首长和全体同志贺电:“淮海战役既然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的主力,这就奠定了你们渡江南进夺取国民党匪巢南京,并解放江南各省的巩固的基础。”渡江战役的胜利,离不开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时指出: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解放南京 摧毁国民党军长江防线

    1949年1月,代号“501”的中共华中第一地委江南工委副书记张志强在给中共华中第一地委书记钟民等人的信中写到了渡江船只登陆的五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江北出口以界及青龙港,南以王坍港敌军有一个排长已被我们争取收来,南渡时可配合起义;第二条路线,由江北天星桥头桥七圩港出口,南岸圩塘以西之六号滩里登陆;第三条路线,由江北夹港、九圩港出口,南岸以利港、芦埠港登陆;第四条路线,江北由上久圩出口,南岸新沟等地登陆;第五条路线,江北由新港出口,南岸由护漕港拦门沙登陆。张志强提供的这5条路线为日后的渡江作战提供了帮助。

    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华东、华中、华北、中原、东北各中央局调集干部,集训待命,准备随军渡江南进。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从4月20日晚至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组成的突击集团,首先在安徽枞阳至裕溪口段突破敌人长江防线。随后,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九江市东北的湖口县,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分东、中、西三路,强渡长江天堑,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苦心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灭亡。为此,毛泽东不仅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还为新华社撰写了新闻稿:“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攻击之下,千余里国民党长江防线全部崩溃……”

设立组织 做好拥军支前保障

    根据苏北支前司令部的《渡江战役苏北支前工作总结》记载,渡江战役的支前运动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49年元月底至2月底以前,以驻军供应为主,并组织动员第三期常备民工,南部地区则着手抢修交通路线(公路、大路、电话、桥梁);第二阶段自2月底(即2月25日至27日在江苏泰州召开渡江准备委员会扩大会议起)至4月20日,为渡江准备工作阶段;第三阶段自4月21日至5月上旬,属于渡江行动阶段;第四阶段自5月10日以后至6月上旬,属于船只民工复员阶段。

   1949年7月1日,苏北支前司令部《渡江战役苏北支前工作总结》(封面)。

 江苏省档案馆藏

    其中,第二阶段尤为关键,一切主要任务均在这一时期开展。2月25日至27日,华中支前司令部、第十兵团及南部各分区派出负责人组成渡江准备委员会,并在泰州召开扩大会议,讨论、部署渡江前各项准备工作。3月1日,华东支援前线委员会正式成立,华中后勤部针对支前组织与编制问题发文加以细致规定。各县必须成立支前总队部,各区成立支前大队部,各乡、村建立支前委员会。乡支前委员会由正乡长、副乡长、指导员、中队长、农会长、妇会长、儿童团长等人组成,并下设支前中队部。华中后勤部对于出征民工团则细分为民工总队部、民工大队部、民工中队部、民工分队及班。

    3月17日,苏北支前司令部在泰州成立,下设民力部、船舶部、政治部、财粮部、交通部。《渡江战役苏北支前工作总结》记载:苏北支前司令部专门设立2个民工管理处,负责民工的集中管理、教育和支拨工作;设立1个伤员转运总站,配备100名机动干部和700条船只,准备根据需要随时设站、转运伤员。在军粮供应方面,苏北支前司令部设立2个一线随军粮食总站和35个分站,2个二线补给站和14个分站,6个渡江运粮团和15个内河运粮团,并在扬州、靖江、唐闸成立运粮指挥所及泰州调运办事处。在船只管理方面,苏北支前司令部分别在瓜洲和靖江两地成立渡江船只司令部,专门负责渡江船只的接管、调度与指挥。

    1949年3月30日,苏北支前司令部印发的《苏北支前人员奖惩条例》(部分)。 江苏省档案馆藏

    同时,《关于船只运输、粮草调运供应新的决定》《华中供给标准草案》《苏北支前人员奖惩条例》等各项规定纷纷发布,为支前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制度标准。

支援渡江 男女老少毁家纾难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为了支援渡江作战,苏北、皖北、中原地区的人民积极响应号召,给渡江大军送船只、筹粮草、献牛马、出民工。

 1949年,苏皖五专署支前船只登记表(部分)。 江苏省档案馆藏

    在江苏省档案馆保存有一份90页的船只登记表,记录着近千艘支前船只的基本信息:号次、船户姓名、人口、劳动力、载重量、使用时间、工具情况、备注。从这份档案可以看出,为了保障人民解放军顺利渡江,苏北人民大力支持,送出了自家的船只。

    在筹粮过程中,苏北人民宁愿少吃,也要支援前线。泰兴县殷严乡贫农季开友的妻子,将过年与度春荒的八斗小麦全部借出,自家则吃野菜;倪巷乡的一位60岁老妇,把一日三餐改为两餐,将40斤粮借出支前。台北县(今盐城市大丰区)为确保解放军渡江时粮草充足出动5万余人,220只船、46辆牛车及251辆手推车参加运输。其中,万盈区王港乡接到运粮通知后,乡干部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用肩挑、背扛等方法将粮食送到指定地点,按时完成任务。

    在支前工作中,妇女们除了完成运粮、磨粮外,还担负起做军鞋的工作。台北县泰丰乡泰西村(今盐城市大中街道泰西村)的妇女主任、共产党员卢琴带领村里的妇女纳鞋底,三天两夜没有合过眼。最终,经过全县妇女的努力,共纳鞋底5万多双,这是她们在油灯下奋战的成果。

    据《渡江战役苏北支前工作总结》统计,苏北地区随军渡江的民工达12万人、二线干杂民工有7.7万人;供应船只20977只,修建公路1946公里,修造桥梁421座……

出生入死 英勇船民不畏牺牲

    在渡江战役中,涌现出无数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英勇船民。这些船民和人民解放军一起出生入死,一次又一次地在炮火纷飞中往返两岸。每位船民都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渡江战役中,苏北沿江群众积极为人民解放军赶修船只。

    渡江战役开始后,靖江青龙港船工支前总调度严声甫,不仅在7里宽的江面上一夜往返8次送人民解放军过江,还指挥95条船来回强渡,胜利完成过江任务。渡江结束后,苏北一分区渡江支前政治部举行庆功会,严声甫荣获“特等功臣”称号。

    台北县大中镇德西村的张荣高是船队队长,分管20多条民船,主要负责运输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后勤部军械处的炮弹和枪支。4月21日,张荣高接到带船队过江的命令,旋即他检查各船情况,并指挥大家从七圩港驶入江中。张荣高作为队长,他的船一直行驶在前面。当船划至江中央时,国民党的一架飞机投下了照明弹,照得江上一片通明。随后,一颗颗炸弹落入水中,掀起一个个水柱。张荣高为了振奋士气喊道:“我们不怕死、不怕苦,坚持划过去!”就这样,他带领着船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渡过长江后,为了保障部队军火供应,张荣高与船队队员辗转苏州、上海等地,运输弹药。上海解放后,张荣高被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后勤部评为渡江支前“一等功臣”,荣获“光荣支前”旗一面。

    据1949年7月不完全统计,在已经复员的3.6万支前民工中,有特等功臣72人、一等功臣130人、二等功臣1321人、三等功臣11051人,立功民工占总数的30%。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5月13日 总第383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