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缩短的距离

作者:吴锡刚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4-19 星期二

    我长期工作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全市有金城江、宜州、罗城等11个县(区、自治县),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33.8万。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东接柳州,西邻百色,南界南宁,北靠贵州,是祖国西南地区出海和连接东盟各国的咽喉要道。我从相关档案史料记载、家人出行等相关数据对比中,真切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河池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河池境内山峰连绵,河溪交错,沟壑纵横,自古交通艰难。过境陆路开拓较早,晋时就初步开拓供西南诸番朝贡的驿道;清代,河池境内有官路3条432.5公里,大路13条835公里,县境小路26条1476公里。而内部陆路交通比较闭塞,一直是羊肠小道,只能靠肩挑马驮运输。民国时期,河池仅有过境公路275公里。

    1661年,山西省永宁州(今吕梁市方山县)的于成龙被朝廷任命为罗城知县。农历5月初,他从家乡出发,8月20日到达罗城,前后走了3个半月。途中他大病一场,到柳州(当年罗城属柳州府管辖)时还不知道罗城在何处。可见那时罗城之偏僻与路途之艰辛。

    1924年出生于辽宁铁岭的台湾学者齐邦媛,在她晚年撰写的回忆录《巨流河》中叙述:1938年秋冬之际,羁留在桂林的中山中学师生分成3队徒步前往柳州,再由柳州前往宜山县(现宜州区)怀远镇办学,前后走了27天才到达目的地,以致大家疲惫不堪。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池市的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1958年,河池境内有公路1243.5公里,截至2019年底,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3678公里。2014年8月,金城江机场正式投入运营,结束了河池境内没有民航交通的历史,填补了桂西北地区民用机场的空白,也圆了河池人民的“飞天梦”。2016年12月,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开工建设。贵南高铁建成后,与贵广、成贵高铁和渝贵铁路一道,共同构成黔渝川和西北地区南下华南沿海(北部湾、粤西、海南)及东盟国家的便捷高速大通道,助推西南、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11月28日,融水与河池高速公路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70公里,不仅解决仫佬族自治县罗城通高速的问题,更成为河池革命老区及沿线群众通往桂林的最便捷通道,同时将与国道G78汕头至昆明、国道G75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一起,形成市域范围内一个循环互通的高速大通道。

    全市交通设施的极大改善有效推进了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远途外出花费的时间不断减少,往返两地之间犹如被缩短的距离。

    1980年,我考上中央民族学院。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从罗城坐火车经三岔到柳州,再从柳州坐特快列车到北京,前后花了两天半时间。如今,不论坐高铁还是飞机,都可以当天到达北京。

    2018年元旦前后,我赴山东青岛平度市参加女儿婚礼,返程2000多公里,从青岛飞贵阳转南宁,再坐汽车回到金城江,一天就能到家。交通的快速发展还大力助推了河池的旅游业,实现旅游人数逐年增长。

    再看市内县(区)际之间的交通变化。罗城至宜州大约50公里,抗日战争时期,我外叔公离家从军,是步行到宜山县城再转车的,走了10多个小时。1955年,修通罗城至宜山公路,结束了罗城不通汽车的历史;2001年底,建成二级公路。现在两地之间20分钟一趟客车,耗时约一个小时。

    罗城是我的故乡,金城江是我工作所在地,两地之间近130公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天有两趟客车,由于道路颠簸且弯路较多,加上车况和沿路停车载客,整个行程需要3个多小时。如今高速公路通车,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回到家。每逢节假日,我都可以比较轻松、便捷地回家探望父母。

    20世纪8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时,从金城江到凤山的路是比较难走的,早上出发的金城江至凤山(途经东兰)的客车一般要到下午4时才到达目的地。随着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的通车,现在金城江到东兰、巴马、凤山3县已十分方便,甚至一天就可以跑两三个县,并办完相关事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交通设施的改善是农民群众实现小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我的老家离县城5.5公里,20世纪70年代及之前,父老乡亲到县城办事主要靠步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自行车为主;2014年公交车开通到我们村口,大家可以享受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便利。近10多年来,村里不少家庭都购买了私家车,交通出行更加方便。

    目前,我住在金城江,父母住在罗城,女儿女婿在深圳工作,而亲家住在山东青岛平度市。由于血缘和姻亲关系,将相隔万水千山的4个地方连在一起,孩子们每年在三省(区)四地之间奔波,两边的老人免不了互相走动。尽管各地之间路程远的达到数千公里,但都可享受飞机、火车出行的快捷便利,再加上亲情的温馨,再远的距离也感觉到被缩短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4月14日 总第381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